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加爵凶杀案,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强烈震撼,马加爵之所以走向今天的犯罪道路,完全是其自卑、孤僻、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的缺陷人格的极端流露。马加爵这种人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对马加爵人格形成中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希望社会各界以此为鉴,避免类似案件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社会矛盾的凸显,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大学校园里频发的自杀事件等,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校园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形式创新,是满足大学生心理发育需求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23”云南大学凶杀案在各高校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被捕更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师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的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难以想像马加爵这样一个父母心中懂事听话的好孩子,老师眼中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沉默乖巧的伙伴,却在转眼之间成为连杀四名同班同学的杀人疑犯,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现在尚且不知马加爵杀人的真正动机和目的,但至少我们可以说,这一事件凸显出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严重的障碍,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4.
从马加爵现象引发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加爵一案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这一案例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学生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几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想溘.  相似文献   

5.
关注健康,让“心”飞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但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却是异常的惨痛。而在马加爵之前,大学生硫酸泼熊、微波炉烤狗等事件让整个社会不仅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疑问,同时对我们的教育也产生了疑问,大学生究竟怎么啦,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一些教育专家与心理学专家则认为,要预防此类事件的重演,我们除了要对教育方式和体制进行反思外,同时还必须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世界,引导他们打开封闭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杀人是由于心理问题所致.在此案发生之前,不少大中学生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这些孩子在走极端的时候往往是选择自杀,也就是选择把烦恼,不平衡的心理压力留给自己一人承担,而马加爵的行为却改变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7.
从马加爵的心路历程反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试图从马加爵成长的心路历程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马加爵从小亲子关系淡漠、青少年时期闭关惟学、大学生活难以融入群体,加之不良嗜好的影响,使其人格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表现为自卑敏感、压抑怪僻、任性自私等方面,最后走向杀人之路。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存在几个问题:重技艺轻人、重学历轻素质、重外表轻心灵。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23)
由头与反思: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四名男大学生,被发现残死在同一宿舍内,其凶手就是作为他们同学的马加爵。马加爵潜逃后被抓,并被执行死刑。五个年轻的生命,五位大学生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马加爵事件,除给五个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损失外,也给教育标树起警示。观察与点评:马加爵,出身贫寒家庭,父母含辛茹苦供养他考入大学。被害的四名同学也大多出身农村家庭。就是这个平时老师同学都认为与他们关系不错的马加爵,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以残忍的手段结束了同学的性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前途。在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做人对教育远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4,(7C):16-27
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距今已过去几个月.案件本身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它留给我们的除了震惊、惋惜、遗憾,更多的则是反思。如果马加爵能有几个好朋友,如果家长老师能早些发现他有心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早点悟到人生的意义……对马加爵来说,这些“如果”已经没有了意义,但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与马加爵有同样境况的人,反思这些“如果”,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马加爵事件发生以来,在广东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些专家、学者们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马加爵毕竟是一个个体,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来否定我们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否定当今大学生这个群体,媒体也没必要过分渲染,但这一事件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终告结束。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一个年仅23岁的生命在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该为家庭为社会尽力尽责的时候,却因为不足道的事伤害了四个家庭,成了罪人,走向了刑场。在马加爵短暂的生命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读书,家庭影响对他固然重要,可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老师、同学、社会。如果能够给他多点关爱;如果周围的人与他多些沟通,多些交流,他会怎样呢?本刊这期全文转载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崔丽对马加爵的刑前采访,马加爵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对人生的忏悔醒悟不能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落网,被提起公诉,马加爵父母登门跪求原谅,被害人家属提出巨额赔偿……马加爵事件还没有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这期间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讲座也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也是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最直接影响。 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教育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1-72
在教育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服务,更是一种责任。 马加爵这位曾获得各种荣誉和厚爱的大学生,何以凶残地剥夺四位室友的生命?马加爵固然死有余辜,但该案所反映出来我们现行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偏颇与缺失,似乎更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反省。我认为,马加爵的变化与其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案件回放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3 月15日晚8时许,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今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舍内,经当地公安机关侦察认定,作案人系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公安部于2月24日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此后公安部2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布下了天罗地网。3月15日晚,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将伪装成乞丐的马加爵一举抓获,经指纹比对鉴定确认无误。经初步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现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在一学生宿舍的柜子中发现4名被杀害的学生的尸体。经警方初步查明,该校学生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开东 《师道》2004,(10):16-17
马加爵落网了,这本在我的意料之中;马加爵要被处决,这更是我意料之中的之中。杀人偿命,我本来无话可说。可是这段时间,一个念头却忽地攫住我的心。那就是:马加爵,你把屠刀挥向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潜流一直存在着,但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马加爵案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一次凸现在我们面前。大学生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将要承担的角色,注定其心理健康必须要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文章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疾病的表现、解决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马加爵向朝夕相处的4位同学举起了手中冷冰冰的铁锤,锤碎了4位同龄大学生鲜活的生命,锤出了人们心中对于道德的呼唤。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马加爵事件也引起了我很多思考,在这里,我想就教师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行。  相似文献   

19.
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马加爵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起大学生杀人案给予人们的深思却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挫折?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昔日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挥起血腥的石锤?法学硕士阿成和茼子对马加爵一案从多个侧面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详尽采访,试图寻找马加爵犯罪的心路历程。本刊特别推出他们的纪实报告,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马加爵悲剧的启示出发,分析了开展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应该关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四个方面对加强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