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新论     
"唐太宗新论"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一、唐太宗比秦始皇等历代封建皇帝的历史地位高得多;二、唐太宗比历代一些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更适宜于做皇帝;三、"贞观之治"的出现在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阶层来说主要是唐太宗的功劳。  相似文献   

3.
韩林 《天中学刊》2012,27(4):27-30
武则天情感故事中的唐太宗形象从唐代到清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代他是一个忙于国事,不近美色的英明帝王形象;明代变成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好色之徒;清代成为一个听信谗言,纵欲而亡的昏君。唐太宗形象从正面到反面的转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士人与市民两个阶层对帝王态度的差异造成的。从文本流传情况来看,唐太宗此类故事是武则天故事的副产品。当人们从正面评价武则天时,她与唐太宗的情感故事被淡化,甚至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当人们从反面评价武则天时,为了迎合人们贬低武则天的需要,唐太宗被重新挖掘出来加以丑化。  相似文献   

4.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治国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惟在得人"、"任人唯贤"等用人思想在今天仍放着光芒.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唐太宗宴请当初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宴席上大家行起与当年一样的行酒令,唐太宗接连输了几次,按当年的规矩是谁输了就得罚谁喝酒,可现在唐太宗贵为天子,怎么办?这时,赵公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要‘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了。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刚在酒席上他被开国元勋们"颠罚为奖"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魏征与唐太宗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贤相明君。他们君臣之间同心协力,对于促进初唐的安定繁荣,开创著名的贞观之治,各自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讲到唐太宗,总会提及大胆谏诤的贤臣魏征,同样,提到魏征,也忘不了虚心纳谏的明君唐太宗。但说起他们君臣之间的遇  相似文献   

7.
唐僧取经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唐僧是唐太宗派出去的,因为唐僧肯上西天取经,唐太宗还与他拜为兄弟,称他为“御弟圣僧”。临行之时,唐太宗为他准备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还赐了一个紫金钵盂,给他沿途化斋之用,并两个长行的从者和马匹。  相似文献   

8.
一提及历史上的谏官,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魏征.魏征在其一生当中前后共进谏二百余事,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也因此而青史流芳.魏征的说理确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能够打动唐太宗,说服唐太宗,使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谏言.  相似文献   

9.
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关于其拟题、抄写年代、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以及对后世入冥故事的影响等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贯穿在其中的佛教文化观念与唐太宗入冥之间的关系尤其值得深入阐释。后面残缺的部分应当与唐太宗还阳后从事的一系列佛教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出身于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次子。他文韬武略,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李渊交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这都与唐太宗丰富的治国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首《题焚经台》的七言律诗,被《洛阳市志.白马寺志》和《释源白马寺》二书说成是唐太宗游览洛阳白马寺时的作品。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其一,唐太宗时期没有七律。其二,诗句说"白马亲从印土来",唐太宗巡幸洛阳期间尚无"印度"这一译名。其三,这是一首嘲笑道教的诗,自称道教祖后裔的唐太宗不可能作诗嘲笑道教。《全唐诗》卷786中的这首诗,题目下署为"无名氏",根本不是唐太宗。  相似文献   

12.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为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不仅参与了唐初一系列重要事件,并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于成就唐太宗的人生功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本文重点论述了长孙皇后在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和构建“贞观之治”这一治世工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见识与非凡智慧。可以看得出,唐太宗的人生功业是与长孙皇后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魏征谏文说理艺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及历史上的谏官,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魏征.魏征在其一生当中前后共进谏二百余事,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也因此而青史流芳.魏征的说理确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能够打动唐太宗,说服唐太宗,使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谏言.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2012年版《历史》必修1第14页注释说:“户部,隋初名度支,后称民部。贞观末年,唐太宗李世民为避其名讳,改民部为户部。”这里明显有误,并不是唐太宗为自己避讳.而是唐高宗避唐太宗的讳。  相似文献   

15.
《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关于治国思想言论的汇编,书中的记载涉及唐太宗治国的各个方面。历史典籍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根据相关的史料,对《贞观政要》中关于唐太宗与封德彝论选贤的时间、魏征谏阻太宗失信于民的时间、赐李纲步舆的时间等十处讹误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唐太宗用人、纳谏、加强皇权、重科举、发展经济及对外政策等方面,阐述了李世民治国之道与贞观之治的辩证关系,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的一世业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贞观时期的历史环境来讨论《唐太宗集》中与佛教相干的诗文,力图说明贞观时期的佛教并不如盛唐、中晚唐那样受到重视和大力扶持,佛教由来世走向了现世,而这与唐太宗有意识把佛教往现世方向引导及有限制接受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唐僧取经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唐僧是唐太宗派出去的,因为唐僧肯上西天取经,唐太宗还与他拜为兄弟,称他为"御弟圣僧".临行之时,唐太宗为他准备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还赐了一个紫金钵盂,给他沿途化斋之用,并两个长行的从者和马匹.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的人才思想涉及到人才学的诸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研究唐太宗的人才思想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贞观年间,发生一件在后世争议不断的事件,即"纵囚",此事与唐太宗一生中的重大事迹如"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联系密切。为此,笔者以"唐太宗纵囚"为主题,进行了阅读教学。一、学生的认知:唐太宗纵囚笔者选取了相关历史文献中对纵囚事件的记述,供高一学生阅读:材料一(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唐太宗)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