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的表演要求语言精练流畅,活泼犀利而又幽默含蓄。相声的幽默深沉而不肤浅.回味无穷。相声幽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合作原则分析其幽默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幽默是相声的生命线。本文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相声《小偷公司》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幽默在相声中的生成和理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解读和欣赏相声作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关联理论对幽默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有助于相声作品的解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与相声幽默语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相声中能够产生幽默风趣效果的是通过滑稽、荒诞而使人发笑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相声幽默语言。相声幽默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关联性对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有较强的解释力,为相声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的转向,是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手段。相声幽默话语制造和生成就是利用人们认知的最大关联本能,巧妙地释放认知迷雾,诱导听众先沿最大关联进行思考,走入最大关联圈,然后出其不意,掀翻最大关联,指向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相声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幽默是相声语言的主要艺术效果。阴阳相对待概念对相声言语幽默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该文尝试从阴阳相对待概念的对立相反与相互关联两个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阐释研究,来寻找笑声背后的语言本质及其内在的幽默机制。从诸多相声片段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相声演员有意制造阴阳对立相反又相互关联的听众认知语境,从而获得相声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5.
失谐理论又称乖讹-消解理论,是心理学、语言学中主要的幽默理论之一。失谐理论认为幽默是由预期信息和实际结果的差异在认知上产生的不一致感引起的。相声作为一种幽默艺术,是语言幽默的典型代表。相声中常使用语音、语义、逻辑、修辞四种幽默技法来创造“包袱”,产生幽默效果。这四种幽默技法均体现了失谐理论。本文从失谐理论的角度,结合相声作品实例,对四种幽默技法进行分析,探究幽默产生的原理所在,并对相声的创作给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我国北方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相声幽默语言进行了分析,从而探寻相声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把它放在中国相声的具体话语语境中,继而解读各种原则与相声语言艺术的联系,分析幽默准则对相声所起的幽默效果,以岳云鹏和孙越(文中简称岳和孙)表演的相声《有哲理的人》为例,验证了在相声语言艺术中的幽默语言遵守了幽默原则。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34):21-23
相声,作为一门幽默的艺术,主要通过包袱达到幽默效果。其包袱往往突破人们的定式思维,与心理预期形成反差。在相声创作中,可以通过逻辑偏离设计包袱,增强其趣味性。从前景化的视角研究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发现,相声包袱通过对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三大逻辑规律的偏离制造幽默。前景化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相声幽默的成因,并且对相声创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曲艺节目.而“包袱”则是相声中幽默的载体.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研究包袱如何在听众心理达到幽默的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相声和小品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受观众欢迎的两种曲艺艺术品种,其语言独具特色,或辛辣讽刺,或夸张诙谐,幽默风趣。语言变异是相声、小品创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相声、小品语言中的语言变异形式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体变异和语用变异。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张云彪 《文教资料》2010,(26):35-36
相声、小品等演员常利用“包袱”理论制造幽默的言语。本文在分析“包袱”和预设关系的基础上发现,预设相悖其实就是“包袱”技法背后的语言学规律。在具体分析小沈阳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幽默言语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预设相悖生成言语幽默的三个具体方式.从而更充分地证明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其实是预设相悖。  相似文献   

12.
相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以对话为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郭德纲是现今相声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相声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其语言诙谐幽默,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预设的正确与共同遵守是确保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对它的违规使用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的色彩。本文以郭德纲的相声《你得娶我》为例,从预设的性质来研究预设是如何导致言语幽默的,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对言语幽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相声,风趣、幽默,叫人忍俊不禁。相声里的话,不只是讲出个意思。还有意思之外的趣味。正是这个“意思之外”的东西,让相声成了老百姓喜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相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以对话为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郭德纲是现今相声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相声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其语言诙谐幽默,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预设的正确与共同遵守是确保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对它的违规使用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的色彩。本文以郭德纲的相声《你得娶我》为例,从预设的性质来研究预设是如何导致言语幽默的,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对言语幽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侯宝林     
(1917年生,相声演员)  相声是有声的漫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引自《侯宝林的幽默》)方成:从几件事可知,侯宝林被公认为“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他创作和整理的相声段子,可以说很难改动他一字一句;虽然连小学一年级的学历也无,却出版过几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他有个闲章号称:“一户侯”,只有幽默大家才想得出侯宝林  相似文献   

16.
相声泰斗马三立在相声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其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的时候开始,人们便从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概念合成理论、语用预设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义认知冲突等方面对其幽默语用进行了研究,而对于其相声中天津方言制造的幽默效果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从语音、词汇和辞格三个方面来探索天津方言在马三立相声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对于挖掘马派相声经久不衰的原因,对于人们有效接受修辞信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曲艺是一种令人快乐的艺术。相声语言的幽默、小品的场景化,以及评书的有声有色都可以帮助教师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幽默渗  相似文献   

18.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曲艺形式。它是一种“笑”的艺术,以幽默讽刺见长,以“笑”为武器夸张地反映生活;它又是一种“说”的艺术,以对口相声为多见,甲、乙两个演员一方为逗哏,另一方以捧哏,以一问一答的对话来与观众直接交流。文章主要探讨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从语言层面、认知层面、交际层面和修辞层面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用预设是喜剧、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制造幽默的重要方式。以网络喜剧《屌丝男士》第一季中的幽默语言为语料,结合语用预设的特点来解析其幽默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是情感的催化剂,是智慧的生成剂。蔡明、黄宏、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周立波的上海风味的清口、郭德纲北京特色的相声等等,无一不是通过机智风趣的幽默语言和动作打动人心博得喝彩的。同样,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幽默技巧,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会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使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