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只不过有的高校将《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则列为选修课。虽然众多高校都在开展《大学语文》课教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陈旧、授课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多种因素,引发了很多高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没有学习兴趣,旷课、逃课现象常有发生,导致一些大学不得不将《大学语文》课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即使这样,《大学语文》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大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把《大学语文》这门课作为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开设一学年。《大学语文》课,从开设到取消,到再次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在哪里?这门课是否应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一套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应具有哪些特点?编好一套《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有怎样的一支编写队伍才比较合理?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教授(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已经开课,现把有关本课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这门课用了两种教材.一种是徐中玉主编的应用专科《大学语文》教材,一种是由我主编的《大学语文》试用教材.去年普遍采用徐中玉主编的应用专科《大学语文》教材.1998年4月13日内蒙古电大教学部曾发了“关于《大学语文》课教学的补充意见”.今年使用徐中玉主编的教材的,教学仍遵循这个“补充意见”的要求,另外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新开设最初是在理工科院校展开的,当时的教学目的是针对“文革”后的大学生语文知识的贫乏而进行的一种“补课”。单纯的补课性质的使命完成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则在各类高校、各类高等教育领域的非中文专业相继开设。198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召开的全国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把《大学语文》的作用提高到“进行文理渗透,培养交叉型人才”的重要高度。与之相适应,一批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教材在各重点院校被编写了出来。这些教材有的是以文学史为线索,以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名篇为内容,并结合文学史常…  相似文献   

5.
面对时代转型,《大学语文》课的教学面临如何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找准本课程的定位,编写“适销对路”的教材,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大学语文》课程不可回避的讨论话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教育体制等一系列原因,许多大学生心理疾病严重。利用《大学语文》课来医治学生精神疾病非常重要。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应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心理教育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语文》教材的得与失。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全国文、理、医、财经、师范各类大学都相继开设了大学语文课。所用教材,大多是徐中玉先生主编,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这本教材确实有开拓性的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语文教材建设稳步推进,不仅出版的教材版本数量多,编写体例和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十二种《大学语文》教材样本的分析,以点带面,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教材篇目的时代性、经典篇目的集中度等方面归纳总结《大学语文》教材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语文教材体系和谐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根据《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内容立意高、选材精;篇幅短、文字浅、要求实,十分有利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是,为什么不少学生对思品课缺乏兴趣呢?笔者所知,主要是由于有的教师没有把握住思品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够,没有发掘出教材本身具有的情趣,教学手段单一、枯燥所致。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颁布以来,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这门课程,力图通过大学语文帮助学生提高母语修养,强化母语文化的认同。课程建设带动了教材编写出版的兴旺。许多高职院校已经编写了不少优秀的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丰富了语文课程教学经验。在此回溯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情况,指出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一些编写经验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向非中文类的其他专业所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教程。随着教育界对语文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日益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教学观念、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日益被提上日程;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也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谢昭新教授等人主编的《大学语文》就是应时而生的此类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在选文上,无论何种标准,往往包括文言选文。为突出其教学特性,《大学语文》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式上与突出知识性传授的中学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首先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体例上,其次体现在教学目的上大学与中学也应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一军 《现代语文》2007,(12):87-88
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语文》教材进行改革,但是各种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缺乏科学性,有的索性把《大学语文》课程改为上《应用文写作》,实用性是体现出来了,但是语文功底和人文精神的关怀略显欠缺,这样的教改有些矫枉过正了。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从教材所选的作品,到教材编写的体系,都体现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特别重视学生的智能素质,却时常忽视...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教学应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承担起对中国传统文化承传的使命,需要通过母语的学习来实现,而学习母语则需要文化底蕴厚重的教材作支撑。而目前高校所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因内容偏狭、课时限制,很难担此历史重任。笔者认为需从三方面着手改进:一是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二是编写融会贯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教材;三是多举办有关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一、依标据本,夯实基础,与书同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准则和依据,应认真研究,按其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会事半功倍。1.课标。我们无论编制考试说明,还是编制教材以及中考试题都以课标为本,所以课标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的课标编写体例是对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编写却把很多问题整合了。课标和教材的不一一对应,教师应把课标与教材的课和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利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至今,我国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用书达2000余种。基于对发行总量超过1万册的其中18种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见《大学语文》教材较好地担当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现代性四大功能中,《大学语文》教材呈现的现代性相对欠缺,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落实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18.
<正> 《高等数学》课是职工大学工科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为了使这门课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切实提高数学的教育质量,有一本好的教材是关键。而现在职大规定的通用教材是1964年樊映川等人编写修定的《高等数学讲义》(以下简称之为《讲义》),也有的学校采用与《讲义》大同小异的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的《高等数学》。教材有些内容陈旧,脱离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恢复开设已有十四个年头了。南京大学首先于一九七八年开设此课,由此“大学语文”以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铺开。这说明“大学语文”的恢复是必要的,也是深得人心的。但“大学语文”的建设还不够完备,不少问题尚值得研究。这里仅就个人的一点体会,谈谈对“大学语文”教材(《大学语文(修订四版)》,以下“教材”均指此)和教学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基础知识"的编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各类语言知识的需求,也体现离开《大学语文》"实用性"这一重要的特征。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个方面谈一下"语言知识"编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