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21世纪已经在向我们走来。对于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来说,“21世纪”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向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之“权威机构”的学校与“社会代言人”的教师究竟提出了什么?这是每一位处于世纪之交的学校德育理论工作者都必须深入研究并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也是每一所学校、乃至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思考并获得科学认识的问题。① 笔者的基本回答是: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而言,21世纪意味着传统的“教会顺从的道德教育”必须转变为“教会选择的道德教育”;它向我国学校与教师的道德教育素质提出…  相似文献   

2.
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中国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环境将更为复杂。在多元化社会中 ,与一元化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教育模式 ,可以说从根本上失去了它存在的条件。面对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绝对性走向相对性、由追求共性转向个性的共存、单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等特征的新型社会 ,学校道德教育可能怎样或应该是怎样 ,研究的角度和路径有很多 ,但从道德的生成论角度来讲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应该认真把握的。一、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前提条件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目中无人” ,把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继承传统美德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美德是青少年的精神食粮,结合当今青少年的实际,把传统美德寓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就会对青少年道德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用传统美德,既要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更要着眼于道德素质的培养,让他们终身受益;要站在21世纪的高度,构筑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寻求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全球学校道德教育有四大走向:1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制定道德目标和内容的共同因素。2弘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成为全球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3个体道德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4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以上走向对跨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可作如下理性思考:1重视新科技革命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2正确把握全球化进程对青少年的影响。3正视社会潜意识这一社会心理现象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4认真总结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认识偏差,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指青少年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心理态度,包括与人合作、共享、关心人、帮助人、利他、利集体等心理态度。这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特点,揭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为道德教育提供实证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一、道德教育众所周知,道德不是法,它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自觉。从本质上看,道德要求的是在各种关系中个人能实现一种自觉约束,即自持。它的产生并不靠外在的规约或要求,而是通过一个人的持守变成他自身的态度,最终由态度转化为内在德行。因此,笔者认为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批判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元社会的要求理性地反思我们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之根本原因,即在于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形式等等均滞后于社会及人的发展,与新时期要求教育对人的个性成长及人性唤醒倍加关注的趋向相背离。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行道德教育的转型,重新构建新型道德教育体系,是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提高,又促进学生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各级各类学校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个性并不…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个性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人类在掌握社会经验和周围现实的活动中,通过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内部世界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张峥 《中国培训》1999,(4):56-57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年代。在21世纪社会将是全球网络化的信息社会,经济发展更趋于全球一体化。相应的我国经济必须发展为全球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人才素质除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高度的事业心和历史使...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呼唤个性完美的高素质人才。所谓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的主体性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又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特征。只有尊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的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必须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13.
肖川 《青年教师》2005,(9):43-43
教师和学校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道德成长中的作用?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我非常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所有的教育都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因为所有的教育都会涉及人的内在价值系统的发展。为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态度与道德的行为和习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应该努力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14.
构筑新世纪的道德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晶 《教育科学》2000,(2):35-35
21世纪人类社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将最为激烈,这就需要注重人才培养,而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为此必须构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才能使道德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一、道德教育要内容明确、方法灵活 社会的道德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现阶段,针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为了防止计划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论的社会,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战包括: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着阶级和时间的局限性,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旨在为现代文明社会培养公民,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发展人的。在我看来,道德教育是发展性的事业,道德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身目的,是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而发展的。道德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正常需求。道德教育需要调整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只有经过完善的学校教育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德育对我国校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由一个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的贫穷小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政通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花园式城市国家,是与它成功的学校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的。研究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且以儒家伦理为本的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学习和借鉴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解决我国在道德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个性,是指人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态度和行为方面区别于其他人的综合特征。从当今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来看,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个性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尊重人的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经济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为依托,其标志是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和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发展、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可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美国联邦政府终身学习计划指出:“终身学习系个体持续发展其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因此,教育将从学校“一次性教…  相似文献   

20.
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推动学生保持对他人、集体、社会的积极关系,实现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和自主的条件下切实遵循道德规范。但由于道德知识讲授和检验的简便性、易见性,导致学校道德教育在具体操作层面经常演变成一种知识型的教育。这种模式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往往会导致学校道德教育陷于危机和困境之中。学校道德教育不能仅仅让学生简单知晓道德规范,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使学生面对干扰与压力具有矢志不移、勇于实践的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