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角度探讨生命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或是驻足于对西方“生命教育”的引进与诠释。主要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内容、实践等方面,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角度探讨生命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或是驻足于对西方“生命教育”的引进与诠释。主要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内容、实践等方面,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3.
生命伦理学的宗旨及其对“三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围绕着生命这一神圣主题,生命伦理学构建了护卫生命的宏大体系。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将人的生命发展构筑在生命、生存与生活的互动逻辑上。生命伦理学与“三生教育”在本旨上是一致的,并且生命伦理学在生命标准、生命属性、道德参考、价值参考、政策参考、法律参考、原则参考等方面对推进“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青年学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与死等问题的教育至关重要。生命伦理学课程将生命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真善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积极探索,对培养大众的伦理思考和抉择能力将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责任感培养、科学伦理观培养、情感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在综合我国高校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对该课程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期待引起我国高校对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生命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近几年来生命教育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从生命教育的研究历程、内涵界定、内容、层次、目标以及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认知生命、拓展生存技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积极可为之处,但生命教育本身的边界与“内在限度”,风险社会的来临,工具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规约,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薄弱等,生命教育也存在不可为之难.推进社会与教育的公平正义,提高青少年应对风险社会的意识与能力,确立生命化教育理念,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有效推进生命教育、彰显其最大张力.  相似文献   

7.
人是实践的生命价值存在,教育实践是实践的一种具体方式.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成长途径.教育主体参与教育实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生命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生命本质实现、确证、生成与彰显的过程.教育实践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品性,它坚持教育主体的生命立场,以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为旨趣,注重生命生成与关怀生命,追求教育主体生命成长和生命世界的丰盈,彰显出丰富的生命特性和浓厚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对生命哲学的种种思考,虽然都带有其时代烙印,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内涵和一般性特性。相对于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由于医学与生物学的背景,其讨论的问题往往与应用领域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关于生命哲学以及生命价值的种种思考仍然是生命伦理研究与生命伦理教育不能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说,现代生命伦理学家也正致力于生命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力图为生命伦理的实际运用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敬畏生命伦理首次将伦理学范畴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对减少"人类中心主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敬畏生命伦理为指导,可以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更有效改变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抵触,树立关爱他人、奉献、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一切生命负责任的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高度紧张的现代社会中,学生自杀等无视生命、虐待生命的现象有所增多,教育学生体悟生命、珍视生命日渐重要。在香港和台湾生命教育影响下,内地20世纪末对生命教育内涵、价值取向、理论基础、自身理论建设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了生命教育热潮。认真总结与反思内地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对于促进我国今后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