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民生新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空间的延续和扩展。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本分从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结合新闻采访工作经验,认为民生新闻的采访需要顺应民意,将民意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内容,才能推动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论民生新闻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淼  李莹 《新闻世界》2010,(7):62-63
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凭借其群众参与性强、舆论监督平民化、微观化等鲜明的特点,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支持与欢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民生新闻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渴望为社会大众代言,在这二者之间民生新闻如何找到平衡是其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分析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的特色,并根据其特色阐释其存在双重身份的原因,论述民生新闻在双重身份下如何找到报道的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民意表达的平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金  闵大洪 《青年记者》2004,(10):37-39
赵:闵教授,您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您聊一聊网络舆论的问题。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公众难以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网络传播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政府官员的意见与建议。人民网当年对“南丹事件”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近一段时间,黄金高在“强国论坛”上的长信、“中国舆论监督网”对原济宁下跪副市长的事件披露,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下跪副市长”也因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被逮捕。这些事例表明,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竞争激烈化的时代,民生新闻快速崛起,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主力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群众生活"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的身边事为主要内容题材,通过专业的新闻采编,制作百姓喜欢的、有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而平民意识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亮点,所以广大民生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平民意识,具体要注意突出平民特色、选择平民视角、体现平民意愿,切切实实做老百姓喜欢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阳 《新闻世界》2010,(11):62-63
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帆 《新闻窗》2006,(2):54-54
一张报纸只有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畅达民意。利用报纸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一张只“栽花”不“栽刺”的报纸,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肯定不高。笔者认为,要做好下面几点,才能使报纸的舆论监督取得较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杰 《采.写.编》2023,(12):40-42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事件的传播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如何为观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新闻播报,是当前民生新闻栏目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民生新闻现场报道水平提升方式进行分析,简单阐述民生新闻报道的特点及要求,探究当前民生新闻中常见的问题,并结合《百姓热线》和《百姓问政》等节目,提出加强新闻内容处理专业度、做好新闻报道准备工作、提升记者报道能力、强化记者观察力和主动性等提升措施,意在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同时充分结合民生新闻的优势,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能力,促进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又要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化表达。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详细阐述了党报进行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和报道的策略,最后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9.
高玲 《记者摇篮》2006,(5):44-44
近年来民生新闻脱颖而出,这与其舆论监督的力度密不可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民生新闻实施着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民生新闻作为传媒和民生的联姻体,和其他类型的新闻不同,它要时刻从“民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监督,从而担负起击浊扬清的社会使命。它以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种种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如弱势人群的遭遇、管理部门的乱收费、交通事故、家庭纠纷等等,这些内容更多地涉及到了人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方面,对这些事件的曝光和揭露,呈现了这些普通而真实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将会引起更多人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是重要的现代新闻类型,也是民众较为关注的新闻之一。基于此,本文试以地方电视台为例,分析民生新闻现状,包括现阶段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发展趋向,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层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从“民生”的视角出发进行监督,以它独特的魅力肩负着平息城市自发的负面社会舆论和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的伟大职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更好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于泽良 《记者摇篮》2007,(6):46-46,45
近年来,民生新闻脱颖而出,具有了极大的号召力和公信力,这与其舆论监督的力度密不可分。在人文精神的关照下,民生新闻实施着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主要报道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  相似文献   

14.
15.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关注民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也要求媒体把视角投向基层百姓,关心和报道民情民意。近年来,媒体关注民生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一些敏感性报道引发混乱、过度的舆论监督给政府添乱,以及个别媒体在追求报道平民化的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媚俗化的怪圜等,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媒体关注民生、报道民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Web2.0时代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eb2.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注入了新元素,Web2.0通过上述革命性的传播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搭建了以开放个人为主体的意见表达机制、以开放动态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意见组织机制以及以自组织的弱联结为主要联结方式的意见传播机制,从而使得网络民意表达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成熟理性和集中有序.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更多地从老百姓的角度播报,尽可能多地体现民生的视野、态度帮情怀,呈现和反馈百姓的疾苦与主张。笔者认为,民生新闻除了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外,更要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注重效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丽  李景龙 《新闻世界》2012,(5):115-116
作为网络问政的方式之一,微博问政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到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开通了网民民意表达的新的渠道。作为新媒介,微博提供的空间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频道《都市- 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时间,电视界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南京零距离》、《都市-时阃》等栏目在报道内容、形式、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公信力的迅速树立,为现阶段我国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从学理角度看,民生新闻不是一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作为各级党媒用来宣传党的时政方针或政策的重要传播渠道,一直以其官媒性和权威性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只有适当转换角度和思维方式,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以更加接近群众的贴合性、更加接地气的亲和力、更加走心的服务性,服务大众,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新闻舆论作用,才能主动承担起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纽带作用,对此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时政新闻的表达方式,充分运用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方式,切实地传播更加符合社会大众所需的重要新闻信息,确保时政新闻传递的准确性与生动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