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影响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桎梏,提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个性的差异,从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出发,带动学生走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知识本位的狭小空间,顺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要求,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总结性评价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的指导下,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健康发展,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总结性评价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的指导下,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健康发展,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南省2007年信息技术高考方案的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研究已炙手可热。从各方面收集的信息来看,教师和学生最关注的是,实施新课改后,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将采用什么形式?试题又是怎样?为此,国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组负责人李艺教授带领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组对国外和香港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现状进行了调研,随后在《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中得出了结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考试并不是影响总结性评价的关键因素。在海南省前期组织的调研考试也说明同样的事实——高质量的纸笔考试照样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养,低质量的机试同样会妨碍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那么,在纸笔考试的环境下,如何科学命题以真实反映学生的信息素养便成为众人瞩目的另一个焦点。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和2005年度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案例评比中部分获奖试题案例的分析,谈谈科学命题的原则、分类及典型试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期末评价的典型特点是评价内容丰富,因为它针对的时间段比较长,包含了不同模块的诸多内容,所以期末评价要综合多个模块的内容,编制出比较有意义的综合的整体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社会,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地区基础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解析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论述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英美港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总结性评价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美国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先行一步,其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展均较为成熟。本文在简要介绍英、美两国及香港地区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机构及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试题风格、考后反馈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特点,以期为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学》2006,22(4):13-13
课程评价的C 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是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夫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该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当时,以目标、测验和实验设计为定向的评价广为流行,C IPP模式是针对这些评价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改进方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学》2006,22(10):7-7
学生中心课程论流派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组织设计课程。这种课程思想最初是由杜威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初人本主义者极力推崇这类课程。融合课程是人本主义课程最典型的形态,其实质是把情意领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认知领域(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逐步得到了提高。在许多省份的高考方案中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了高考,成绩也或多或少地与高考录取有所关联。在当今全社会仍非常看重高考的大背景下,这对信息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在欣喜之余我们发现,研究如何评价是随之而来要面对的一个紧迫任务。而该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采取何种评价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姜飞翔 《教师》2012,(36):51-5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否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可靠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来检测。评价是科学地、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据此判断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总结性评价普遍存在着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试卷结构缺乏人性化、忽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诸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英国、美国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先行一步,其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发展较为成熟。本文在简要介绍英国信息技术课程、美国ICT及香港地区资讯科技课程总结性评价机构及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试题风格、考后反馈三个方面比对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内地信息技术新课程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是高中一门必修课,它具备基础性、技术性、高速发展性等自身特点。此外,还具有一定的学科性、综合性、工具性、实践性、层次性等诸多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在评价方法上也应有别于其它的课程。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判断。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评价常常采用总结性评价,用考试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种单一评价方式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为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评价应遵循评价原则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自形成性评价产生以来,学者们就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关系更是争论不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着各自独有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但在运用的时间划分及功能上并不是绝对独立的,无论何种评价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是指引,现实是行动,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自提出以来,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看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在国际上,校本课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源于对50年代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办学方针。这为校本课程在我国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评价外语课堂教学,既是教育评价中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西方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很多学者从评价的指标、模式、理论建构等方面都做出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了有益的成果。如评价理论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欧文斯提出的反对者评价模式,沃尔夫设计的司法模式以及斯塔克的应答模式,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就是“试图把评价活动纳入到一个开放性讨论的情景之下,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和促进作用”。我国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虽起步较晚,教学评价的开展及研究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正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审视外语课堂教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模块教学模式简介 1.模块教学模式的由来和发展 模块教学模式是从国际劳工组织(ILO)引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英文缩写为MES。20世纪70年代初期,ILO经过调查发现: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已经变得陈旧了。ILO归纳了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这个九月,我们要讲述这样一群奋斗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典型”教师的“典型”故事。他们的梦想与信念激荡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波澜。20世纪80年代,当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之时,他们义无反顾地放下了本已轻车熟路的老学科,从零开始,承担起这门新生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