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领导权力的扩张和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凭借其强制力和影响力统御被领导者的一种特殊力量。它包括三个要素:一是领导权力主体,即领导权力的领导者、领导机关或领导集团;二是领导权力客体,即领导权力的作用对象;三是领导权力主体作用于领导权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治理关键内核在于拓展多元权力的张力。过度内倾化与外倾化的权力架构,易诱发内控或外控的一元极端治理格局。打破治理权力一边倒和非平衡的博弈困境,需以内承外接的大学章程为枢纽,在政府依附与自治中心间,建构治理权力结构的连续过渡统一体。优化内、外治理的权力环境,提升治理能力的理路,即宏观层面实现政府、高校、社会间权力的"三权分治",微观层面实现集权制衡与赋权解制的多维统筹。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对于高校学术权力的概念有着多种看法,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中义的理解,也是最多的一种理解,即指高等学校中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的控制的权力。简单地说学术权力就是学术人员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第二种是狭义的理解。认为高校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关于权力的定义归纳起来有手段说、强制说、能力说和选择说四种,这些定义都没有揭示出权力的组织化特征,未能对“权力的构成”作出回答,难以对权力的运动和阶段划分得出理性的认识.从新的视角看,权力应该是个人或团体以组织化的方式对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占有和分配,并为此建立群体认同的人类行为.权力是由利益、组织、规则三种要素构成,这三种要素之间此消彼长的过程,推动着权力沿着从最大化向最小化方向的运动.这一运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绝对权力阶段、相对权力阶段、公共权力阶段.绝对权力阶段以组织利益与规则利益的高度重合为特征,相对权力阶段以规则利益高于组织利益为特征,公共权力阶段以非权力组织的高度发育和规则的简约化为特征,并且权力在受到最高程度的制约后(即最小化)将会形成新的社会形态.只有权力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制约,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才能获得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解决当前我国高校的问题,需要提高高校自主权,核心是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文章阐述了高校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即高校自主性不够、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混淆、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分析了高校治理问题的原因,即缺乏内部变迁的动力、制度约束不够、权力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监督机制失灵,提出利用大学章程规范管理、利用第三部门进行监督、有效配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让各个利益主体各司其职的对策,立体式地扩大高校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姜丽华 《教育科学》2007,23(2):49-51
教师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权力包括规范的教师权力和不规范的教师权力,而狭义上的教师权力只是指后者。为了规范研究用语我们主张取狭义上的教师权力概念。教师权力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即教师教育权利、社会文化传统和教师个人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制度受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种不同性质力量的影响,而它们不同的组合又形成不同的权力模式。当今世界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大学制度权力模式:政治权力主导型、行政权力主导型、学术权力主导型和三种权力博弈型。由于国情不同,这四种权力模式在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这几种权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大学治理权力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行政权力主导型、学术权力主导型、市场权力主导型。学术是大学发展之本,在大学治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确立起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并有效地协调好学术权力同行政权力以及市场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场域的权力形态基本上是党政权力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他主体权力的地位、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随着时代和大学组织的变化,我国大学权力结构状态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朝着民主而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一个组织内部同时存在两种强势权力时,其冲突在所难免。扩展学术权力,把本属于学术权力的学术领域归还专家学者,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各司其职的格局,是我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的根本。另一方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需要互相配合,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已有的有关家庭权力研究的成果看,性别平等与否是一个核心议题.首先,家庭权力是一种立体网状分布,其至少存在着婚姻、代际、个人这三个维度,家庭成员角色身份的多样性使得家庭权力领域内部形成多样且重叠/交错的权力空间;其次,由于在权力空间中的集聚点不同,占据的权力领地不同,家庭成员拥有的权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三,家庭权力性别分布的变化与整个社会一文化大背景相伴随,具有本地化和受多种机制运作控制的特征,并且由此,即使是女权的扩展,也并不一定就是纯粹的妇女的胜利.研究证实,今天中国家庭权力的性别格局就总体而言,仍呈男强女弱的不平等态势,但在不同维度和权力空间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而夫妻权力已成为家庭主导性的控制权力.这表明,就实质而言,家庭权力的性别格局应是多维度的网状分布,而不是单维度的性别分布.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学术权力界定为高校学术组织对学术事务和直接涉及学术的行政事务作出决策、审定、审议和咨询的权力。高职院校存在三种学术事务,即纯学术事务、涉及行政的学术事务和直接涉及学术的行政事务。对三种学术事务行使学术权力时,宜采取与之对应的方式:纯学术事务须由学术组织决策或审定,涉及行政的学术事务须经学术组织审议,直接涉及学术的行政事务须向学术组织咨询。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牵涉到系统内外的各种权力主体。在高校系统外部,政治权力、市场权力与社会权力、高校权力形成三角权力格局;在高校系统内部,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也形成三角权力格局;内外部权力格局之间保持着互动关系。泛行政化的存在,使高校知识生产和学生培养的本质发生偏离。在去行政化的改革背景下,高校治理必须坚持政治权力引导、市场权力协同、社会权力参与的原则,重塑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参与的内部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付敏 《考试周刊》2012,(37):156-157
现代大学内部存在着两种基本权力形式,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国内外学者对这两种基本权力形式从定义到权力模式、权力结构、权力性质都进行了分析,目的是通过谋求两种权力基本形式存在的方式,以及协调这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实现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大学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福柯的权力观及其发展为启示,运用微观权力分析的范式讨论了网络社会的权力格局。将网络社会中的权力划分为网民权力、精英权力、政府权力三部分,对其所运用的不同策略技术、表现形式、内在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网络社会的权力格局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均势状态,而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博弈过程。网络社会的崛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实社会的权力格局,但仍然存在许多暧昧驳杂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福柯"以边缘挑战中心"的后现代图景能够为我们确定今后网络社会发展的走向和目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现代公司治理下权力制衡有效机制的论述,进一步对公司权力格局下的股东与董事会进行分析,强调现代公司制度下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对权力的实施加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相关者的权利与公司利益得到有效平衡,确保行使权力过程中公正和廉洁,保证公司健康发展,以实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金瓶梅》小说中三位主要女性的一生遭际以及她们与男性的权力制衡关系,来探究在争取女性权力问题上的三种不同选择方式:潘金莲是人性之权的自觉追求,李瓶儿是家庭之权的半途而废,庞春梅是社会之权的饱暖思淫。三位女性无一例外的死亡结局,告示了本文的主旨乃是对人性弱点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大学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如何处理好这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关系高校运作模式及其效率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在我国高校管理实践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往往交织在一起,故很难划分。本提出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在协调基础上整合这一适合我国高校现实及发展趋势的权力运行模式,分析了两种权力协调整合的理由,并对我国高校两种权力的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校长领导效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其影响力,具体阐述了:A、权力性影响力的三个构成因素,即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以及应注意的三个相关问题——不要强权、不要揽权、不要弃权;B、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五大构成因素,即修养因素、才能因素、人际因素、表率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两种影响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校长领导效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其影响力,具体阐述了:A.权力性影响力的三个构成因素,即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以及应注意的三个相关问题——不要强权、不要揽权、不要弃权;B、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五大构成因素即修养因素、才能因素,人际因素、表率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两种影响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