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文性”的提出,合乎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可是对于“人文性”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课程实施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大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只有正确把握人文内涵,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前提;只有丰富教师的人文底蕴,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只有积极探究人文知识,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大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既有同历史、同国外各种人文教育的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根本点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体验与致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能力;学习中华元典,培养大学生反思与批判能力;沟通与对话,培养社会资本;下学上达,促使大学生将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升华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正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文章强调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只有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完美融合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只有既重视科学教育有重视人文教育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一所一流的大学。大学教育的主题应当定位为对青年学生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教育。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文”有三层含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属于智育的内容,人文精神属于德育的内容。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包括他的科学成就。因此,人文精神是人文的本质。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它是时代文化精神的核心,是特定环境里各类精神价值的综合。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从而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形式。人文教育旨在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文教育是引导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院校中存在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教育现状,而理工科大学的问题特别突出,这一现状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提出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三条途径:一、传授人文知识;二、培养人文精神风尚;三、铸造现代新人文理性,以迎接可持续发展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首先与其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关注程度和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才是他们如何将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并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体现为一种人文的精神。前者是心灵的认识阶段,后者是心灵的内化阶段。只有经过这两个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才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是第一的,因为在人文学科的宝库中积累了人类的优秀文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智慧、人生的感悟、历史的启迪、审美的愉悦……,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就必须要学习掌握人文知识才行。因此,应重视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尤其要重视他们对文学经典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的盛衰,与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均衡发展有关。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少学校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知识性、技能性,不重视人文知识的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尤其是理科学生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文理兼修,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文知识欠缺、道德素质滑坡、人文素养降低已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古代文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可以奠定大学生良好的人文基础;二是通过生活情感、爱国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三是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心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较为重视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合,其关注点侧重于将人文知识引入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却忽视了人文教育同样需要科技教育的补充和支持。本文分析了近两年在“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中进行的科技教育尝试,总结了在人文科目中引入科技知识的教学原则、具体程序和意义,认为只有两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理性的积极作用,才能克服目前文科专业学生缺少生活常识、逻辑思维能力偏弱、知识掌握不系统等缺陷,培养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1.
知识与教育密切相连,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知识又是教育的内容与载体。知识观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内在背景。由知识观引发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冲突涉及诸多范畴,如科学与人文;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等等。历史上经历三次知识观的转型,而我们现在正处于由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这是一种由绝对知识观向相对知识观、由普通知识观向境域知识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需要知识的导引。知识可以却除人生的愚昧,但不当的知识也会遮蔽人生。古典教育关注知识对人生的意义,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工具价值而忽视知识对于人生的意义,没有完成知识向生活与人生的转换,现代人通过知识的积累反而远离人生。知识应该通向某种比知识更高的力量。“学会学习”应该转换成同时面对的三个命题:学会区分与判断知识;学会学习与思考;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向古典人文教育学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将教育的根本归纳为“为了培养人。”因而新课程更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在人文氛围熏陶下逐渐形成既正确又合理。只有有了正确的合理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可是,由于若干年来,受到极大的政治影响,仝国呈现的人文氛围比较差,造成了目前我国中学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比较缺乏。不仅如此,学生还受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的影响:从家庭方面看,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文明修养程度较低。即使在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中,由于时代的巨大变化.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由于一锤定音的应试教育制度,更多的关注了应试的实用性。政治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则忽视;对学生人格与个性的教育则冷落了。久而久之,教育的人文精神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本质不断退化,最终,学生的意志、个性、情感以及创造力都遭到压抑和摧残。因此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在此,笔者谈淡个人的儿点粗浅的认识,望能得到专家或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美国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提高入学要求,谋求中高等教育的衔接;二是发挥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作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时代,政治教学不应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应将知识内化为修养,这也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中学政治课教学贯彻人文素养教育有其内在的优势。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涵盖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的内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在大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邵阳师专近几年中所进行的师专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加强师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师专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文品质;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坚持从知识、能力、修养三个层面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时代潮流下,结合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自觉。道德自觉:加强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将道德伦理和具体的科技相结合,以克服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分离。理性自觉: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独立思想考能力,提倡与时俱进,激发创新活力。文化自觉:自觉认识大学应是先进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文化应包括科技文化,社会文化和人文文化;加强人文教育,真正实现大学是社会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扼论述了知识经济对现代大学的要求;指出了知识经济中可能出现的“五精五荒”,而“荒于人文”则为其根源;指出了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中“五重五轻”的时弊,而轻视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则为其实质;分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指出了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即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升华与内化为素质的问题;指出了办好现代大学,应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基础,并探讨了人文教育、感情、责任感、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调应提高大学文化品位及其所应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