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伟 《信息系统工程》2023,(12):110-112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通信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人文作为全新的理念和研究范式为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翻译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和建设国家对外话语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亟需术语库、知识库、数据库、数字化资源平台等不同类型的语言基础设施建设,且相关研究较少。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结合国内外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动态,从国家、行业、院校层面对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构想,以期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更加紧密,开放数据潮流掀起后,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等开始参与到开放数据运动中,数据开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人文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数据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记忆机构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开放数据与数字人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开放数据与数据开放;另一方面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也不断涌现大量的开放数据。本研究以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等为例,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出发厘清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并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我国开放数据竞赛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提出参考意见,构想数字人文与开放数据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以其新实践、新途径和新方法丰富了传统的人文学科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暑期学校、研讨会和其他类似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必备技能,以保证学生、学者们能够把握数字时代的新机会,同时世界各地推出了越来越多相关的学士和硕士项目。本文论述的焦点--数字人文课程登记中心(Digital Humanities Course Registry,DHCR)的创建就是为了展现全球日益兴盛的数字人文教育状况,其使命是广泛收集同类课程的资料,提供数字人文领域教学和培训的最新动态。文章探讨了数字人文这一新兴领域,并对CLARIN和DARIAH这两个欧洲基础设施进行介绍--它们是DHCR的共同运营者。文中还具体描述了DHCR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管护流程,简要介绍其历史。利用DHCR实时数据,以定量方式描绘了数字人文教学的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校数字人文中心是为推进人文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而建立的协同创新服务与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和管理保障。当前数字人文理念还没有被我国学术界所广泛接受,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数字人文领域基础问题的研究,制定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规范,发挥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在学科融合与协同创新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6.
颜佳 《晋图学刊》2023,(2):27-36
目前由图书馆主导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开展,然而国内在相关领域缺乏研究,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文章采用网络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国外诸多数字人文实验室中选取4个典型案例,从服务体系、人员协同等维度对数字人文实验室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概括与分析。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最终提炼出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的运作框架模型,并对今后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相关服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祝蕊  刘炜 《图书馆杂志》2021,(8):94-102
国内越来越多高校开设数字人文课程甚至硕士方向,数字人文的人才培养已进入正轨大学教育序列,成为"新文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已有20余年历史的欧洲高校数字人文教育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文献调研与内容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以欧洲数字人文协会(EADH)的相关发布作为数据基础,选取了5所数字人文学位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各类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研究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条件.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机遇和挑战,从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传播应用服务、积极参与机构的数字人文研究、构筑信息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个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到数字人文发展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0.
朱前东  吴育冰 《图书馆学研究》2021,(11):96-100,封3
当前国内高校及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正广泛兴起.但高校数字人文实践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院系、部门,面临跨学科、跨部门合作及图书馆在合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问题.文章以剑桥大学剑桥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其概况、实践、管理及图书馆服务等角度解析其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模式,分析图书馆在合作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表明,剑桥数字人文采用复合多...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研究革新知识生产方式与生产模式,驱动档案知识服务模式转型创新.通过分析8种典型历史档案数据库实践案例,归纳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识服务呈现特征主要体现为档案数据的计算化、融合化与共享化,平台功能的关联化、可视化与沉浸化及参与形式的个性化、协作化与交互化三个方面.以数字人文研究需求为牵引,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和智能处理等相关技术,将数字人文理念融入现代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服务中,对数字人文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处理,从整体规划、馆藏充实、软硬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探讨数字馆藏建设在数字人文的影响推动下应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特色资源数字化馆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CNKI数据,国内迄今发表的近700篇以“数字人文”为主题的论文中,来自图书情报档案领域的文章超过60%。对比国外,Web of Science(Core Collection)收录了1,590篇以“digital humanities”为topic的论文,其中Inforam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领域的文章约300篇,占比不到20%。这两组数据显示了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学科来源的巨大差异。这说明什么呢?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国外的比例就是数字人文知识版图的“完美”配方,但我们的比例一定是不合理的。人文学科的数字疆域,第一批居民主要来自图书情报领域,怎么说都不能让人服气。这其中固然有国内图书情报学者更喜欢追新的原因,其实也是国内人文领域的学者尚未觉醒、尚未充分准备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两大软性基础设施--科研信息和成果的共享应用平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需求、现存问题及其宏观战略规划,旨在为开展人文社科学科服务和学科资源建设的文献信息机构及相关学者、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向人文研究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人文科学研究正在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研究模式转型,形成所谓“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为这些变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支撑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经过改造或重新建立。新的人文研究平台以数据为基础,以方法为导向,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智慧型服务。这些变化将带来更大范围和深度的数据资料的应用和协同研究,将使研究人员以过去难以想象的尺度和维度提出问题。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地区行业或组织机构层面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人类记忆和文化遗产机构近20年来馆藏内容大规模数字化,可以通过升级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转型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数字时代发挥其巨大的价值。图1。表3。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学者们主要关注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的数字人文,而对数字人文自身的理论建设较为漠视;缺乏理论内核的数字人文呈现一种数据库建设多于学科研究、论辩多于创新的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却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本文呼吁重视数字人文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从人文的内涵出发,指出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多门学科共同构成的一个新领域,其对人文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工具或方法的使用,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涵,是一种质的变革;辨析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等概念,基于麦卡蒂的方法论共同体与卡拉托斯的科学哲学理论构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由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具体工作内容与研究领域构成。图1。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数字人文的定义和当前状况,阐明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受到数字人文背景的影响和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转变,就如何发展数字人文化图书馆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瑶  朱莉 《图书馆学刊》2023,(11):57-60
数字人文的兴起拓宽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场景,以数字人文空间建设推进数字人文服务日益受到图书馆学界与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梳理和分析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建设与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建设与服务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可实践的一个新方向。正确认识数字人文的内涵、面临的障碍与认知误区等是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梳理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的同时,提出图书馆可以在"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学科桥梁建设""数字人文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展开实践。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在打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和孵化北京大学数字人文项目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拓展并深化数字囤积的理论研究,针对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情境化探索。[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关键事件技术法和主题分析法研究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19名人文学者数字囤积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访谈语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最终析出数字囤积相关的三大模块和7项子主题。[结果/结论]多维度揭示人文学者在学术信息实践中的数字囤积行为,包括对人文学者数字囤积行为的概念化解析、行为模式的动态演化及囤积者类型的识别、数字囤积的情境因素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要素和多情境方向发展的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最后,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科学的理论视角以及量化自我的实践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人文学者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的学术信息管理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