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芬兰职前教师教育一直保持年龄专门化特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性与实践性并重,师范生招生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当前,面对基础教育学生多样性、博洛尼亚进程对教师质量的新要求以及如何以基于标准化测试结果的问责为导向提升教师实践胜任力等挑战,芬兰职前教师教育开始关注培养未来教师的跨文化知识与能力,改进教师教育学位系统,通过教育实习切实提升职前教师实践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为缩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期,职前教师教育中应注重实践性知识的培养。职前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可以从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集体性实践性活动和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个体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8):39-45
基于职前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工作日益复杂化,新西兰教育委员会发布了《职前教师教育未来发展战略选择》,提出职前教师教育未来发展五条建议,展现出职前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主体责任,重视实践与研究技能,促进职前教师培养优质化的特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可借鉴新西兰的发展战略,建立职前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师范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及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从而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其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育实践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职前教师能否尽快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实践取向的理念为职前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职前教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构,从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监控、职前教师培养队伍的加强和展现平台的提供等方面来探讨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应全纳教育之需,美国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了较完善的职前全纳教师培养体系。美国职前教师教育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及专业设置、全纳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变,以提升未来教师的全纳教育能力,确保教师能更好地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6.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视角出发,回顾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剖析我国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的现状,并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主体意识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为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职前教师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胜任基础教育工作的初级实践者,这为加强实践教学提出了现实要求;教师教育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达成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来破解。为此,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应突出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顺应了时代要求,明确阐明了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生成特征。现行的教师教育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而TPACK具有的“重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交流与共享”的教师教育观为克服这些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TPACK视域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重构了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能否有效融合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培养效果。运用基于杂合理论的第三空间理念,通过跨越大学、中小学校和社区的边界,创新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职前教师教育第三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从把理论知识视为教学知识的权威来源,转换为把中小学和社区中的实践知识均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中,其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享有同等地位,且这些不同来源的知识相互作用创造新的协同效应。这种新的教师教育认知论范式将拓展职前教师学习机会,增强他们有效处理复杂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信息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偏重于在职教师,而忽视了未来教师的生力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美、英等国早在上世纪末就认识到该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制定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展大型培训项目、调整课程设置、进行实践活动等各种方式积极推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英、新加坡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期望能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幼教学程是由台湾地区大学院校规划,并经教育部门核定批准的教育专业课程及教育实习课程,是参加该地区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中,教育专业课程旨在奠定教师保教能力基础,教育实习课程聚焦教师保教实践能力提升。大陆地区可以以此为借鉴,通过拓展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渠道,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优化幼儿园教师职前课程结构,提升幼儿园教师保教专业能力;建构幼儿园教师职前实习体系,营造幼儿园教师职前良性成长生态,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3+X模块课程培养、七种能力培养、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通用技术职前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通用技术职前教师的培养体系,旨在为师范院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培养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循证教育实习是科学评估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更是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质量的未来所向。以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中的小学全科教师为例,对全科师范生的10节实习汇报课进行循证评估,发现职前阶段尚未建立起全科教师实践教学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全科教师的乡土认同感、乡土知识储备以及乡村教学能力在实践环节均暴露出不足。需要全面推进教育实习质量的循证活动,构建凸显乡村教育属性的全科教师教育实践评价体系,以提升全科教师人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5.
反思实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备受推崇.如何将反思实践能力的培养延伸至职前教师培养阶段,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要求.以反思实践促进职前教师的成长,顺应了建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潮流,而体验学习所强调的经历、体验、反思、实践的往复循环,为职前反思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支撑与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切入,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分析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性,针对当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知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职前教师教育视频案例教学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专业化理论的观照下,以本校的教育改革为个案,论述了地方高师院校以重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加强反思性实践知识建构为突破,推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动、职前职后教育相沟通的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持续推进指向胜任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俄罗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秉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俄罗斯高师院校积极探索“胜任力导向”的教师培养,构建由一般文化胜任力、一般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组成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实难题。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出“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专业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任务”为纽带组织教学落实行动导向,并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胜任力评价工具,强调体现对话理念的师生双向“反馈”。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在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必须呼应职后的工作实践,了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关注未来工作对象——儿童的发展特点,顺应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设置一般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模块。一体化视野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还必须深刻认识"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的时代内涵,建立广泛的合作密切、互惠互利的教育科研与实践共同体,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保障,职前教师教育要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为思想基础并积极寻求改革依据。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树立基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的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具有专业自主性的教师,把立德树人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完善综合发展导向的教育实习评价。基于“实习生期待”的视角,可以进一步明确实习目标、引导实习生开展教学研究、以合作方式促进实习生专业成长、改进教育实习评价等措施,以提高职前教师实习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