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艺术档案是地区性民族记忆的组成部分,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本文分析原生态民族艺术档案文化传承艰难的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传承人队伍建设"旅游开发"档案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等彝族艺术档案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集体记忆视角下的艺术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档案是一种社会(历史或者集体)记忆,它以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记载方式固化记忆。高等艺术院校构筑集体记忆需要丰富的艺术档案来支撑。艺术档案具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记录性,是构筑高等艺术院校集体记忆的载体。如何把分散、零碎的艺术档案有效地构筑成集中的、官方的集体记忆,凸显高等艺术院校的文化内涵是高校档案部门关注的问题。艺术档案是构筑高等艺术院校集体  相似文献   

3.
档案的基本属性是一种社会记忆,由于私人档案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被视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收集和保存有价值的私人档案对于丰富社会记忆.增强和提高档案馆馆藏的咨询价值和研究价值,将有熏要意义。因此,研究国外私人档案的鉴定问题.将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口述档案立足个人记忆,挖掘个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社会的认知,从而真实、全面地还原历史事实,建构社会的鲜活记忆,本文在分析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口述档案的价值,探讨口述档案价值实现的路径,以期对口述档案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叙事化开发进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抗战记忆。首先,梳理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关系,阐述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价值;其次,从叙事形式、主体、内容、结构、语言五个元素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以构建社会记忆为实践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开发过程、丰富开发成果吸引用户兴趣的叙事化开发路径,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记忆作为人们对共同记忆的认知和重构,在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围绕档案与社会记忆两者展开研究,首先从两者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档案记忆理论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呈现的关系以及建构功能进行阐述,探究档案对于构建社会记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引导意义,进而提出社会记忆的构建需要理论与实践统筹共同发展。通过从社会记忆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档案的功能与价值,可以促进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中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并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任晓洁 《兰台世界》2016,(19):69-71
档案是历史发展的印记,它具有很强的社会记忆控制功能,对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历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档案的社会记忆控制功能的实现是档案价值的体现。下面我们根据社会记忆控制的意义以及档案的社会记忆控制功能的社会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我国档案的社会记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档案学核心期刊中244篇档案社会记忆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双聚类分析,可以直观、科学地反映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的发展状况。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目前已趋于成熟发展阶段,研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后保管时代档案社会记忆价值构建、档案记忆和权力与身份认同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边缘弱势群体的档案记忆、数字档案记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等方面。建议在档案社会记忆范式构建期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深度,将档案社会记忆的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发挥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和发展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理论的兴起时代背景,阐释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的基本内涵,建议我国档案界应担负起职业使命,抓好工作着力点,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10.
档案记忆观作为档案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促进了档案价值的开发,完善了档案资源建设,并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领域.论文在肯定档案记忆研究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指出该研究中存在将档案与社会记忆等同、否定档案真实性、忽略档案第一价值的问题,以期引起相应的关注与思考,避免走入档案记忆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融入理论的应用在保障各类主体的社会权利、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有关档案记忆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融入理论在档案记忆建构活动中所具有的扩充档案记忆主体、保障公民档案权利、促进档案记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被不断发掘。文章将从识别社会融入主体、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针对性开发档案资源、扩大受众群体四方面对社会融入理论应用于档案记忆建构实践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记忆建构是有效实现史脉延续、文化传衍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叙事型建构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语义组织对档案承载的社会记忆进行重构,促进档案价值的开发利用。在探讨社会记忆与语义组织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社会记忆重构的档案信息语义组织框架。首先通过词表、著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提取社会记忆要素、获取要素的语义关系,其次基于信息整合的视角实现社会记忆本体构建,最后基于共享服务的视角提出社会记忆关联数据的转换和发布,为大智移云时代社会记忆全景重现及档案的价值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上海档案》2005,(10):31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汪孔德在2005年第5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指出: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和信息自由化运动所带来的利用者范围扩大,档案管理模式新的转变必然要求档案鉴定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社会模式档案鉴定价值取向的重点要向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反映社会价值而不只是传统和重要的用户价值;2、休闲文化价值;3、收藏和丰富社会生活记忆,丰富馆藏,为公众服务。在社会模式下鉴定档案的思路及其鉴定原则应当是——(1)人本原则。就是以个人(自然人,包括家庭、家族)和社会组织(国家的、民间的)经常的、长远的利用需求为价值取向。(2)民主开放的原则。即档案鉴定要在社会监督下运作,鉴定的结果是使档案真正全面反映社会记忆并促使档案信息为社会公众共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一直以来,档案的第一价值,即凭证、查考价值都是档案学界研究的重点,社会公众对档案作用的理解也多在这一层面上。2004年,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提出"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建和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此后,档案的记忆属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业界专家和社会公众认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对转型期档案记忆的资本化进行了探视。将档案的经济功能/价值纳入社会记忆资本化的现实趋势中来考察,不仅可以深化对档案功能/价值内涵、时代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感知档案记忆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资本力量以及引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档案作为控制社会记忆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有着重大的利用价值.本文阐明了档案对社会记忆的具体控制关系,从遗忘、引导、强化三个角度论述了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其控制机制各要素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9,(Z1):105-106
<正>档案因其记录社会活动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而担当起"社会记忆"的重任。档案记忆观是从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产生新的认识。档案记忆观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角度,即用记忆的角度看待档案。本文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对广播电视档案及其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思考,以期促进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和提升广播电视档案价值。一、档案记忆观的内涵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的一种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