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以实践为取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部中心环节。课程设置以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田野实践有机整合,课程教学与幼儿园紧密合作,融入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课程评价则重视职前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在临床实践成为美国教师教育公认处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迅速发展、社会机构及资本积极介入的背景下,美国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机构——新教育研究生院。新教育研究生院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表现为:以实践反思为导向设置培养目标,以综合能力为标准进行招生选拔,以临床实践为取向设置课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进行教学,以实践证据为基础建立评价体系。这种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师培养走向实践,弥补了师资并促进教育公平;但却弱化了教育理论的价值,教师培养的学术性较弱且教学工具性较浓郁。这启示我国对职前教师的培养要深化对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认知,促进培养模式与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实践者,是当代教师的专业属性;在实践中、指向实践、为了实践,已成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临床教育学”强调实践性、跨学科性;开展基于“临床教育学”理论视野的教师教育研究,确立“临床实践型教师”的师范生培养目标取向,是彰显当代教师专业属性的时代需求。文章主要从目标定位、课程取向、课程实施三方面,对如何培养“临床实践型教师”展开论述,探寻了当前师范生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本文结合实践研究,探索体现课程性质的学业评价,以小学英语与科学学科素养核心要素为评价内容,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建构学业评价的支撑系统,有序推进学业评价改革的“常态化”实施。  相似文献   

5.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专业形象以及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向。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设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的实践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的全学程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支撑不足,"理""实"融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乏力,实践取向的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有待持续推进,实践取向课程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持续推进指向胜任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俄罗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秉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俄罗斯高师院校积极探索“胜任力导向”的教师培养,构建由一般文化胜任力、一般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组成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实难题。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出“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专业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任务”为纽带组织教学落实行动导向,并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胜任力评价工具,强调体现对话理念的师生双向“反馈”。  相似文献   

7.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教师教育课程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以从明确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设置实践取向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的参与、体验与反思,课程评价以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为中心,与中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等方面积极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宗旨;课程结构上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课程评价上要方式多样、项目多元、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斯朦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能够改变教育者教学观念和实践模式的课程大都有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取向,该文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现状,阐述了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必要性,列举了教育实践性课程构建系列,提出了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践策略。以此促进高师生的“知识建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个人理论,突出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师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基于"临床实践"的教师培养模式变革。在强调教师培养机构和学区形成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临床实践"教师培养模式把实践置于培养方案的中心位置,所有课程均围绕临床实践而展开,因而能够克服传统教师培养模式过于强调学术课程和实践环节薄弱的弊病。该模式在美国教师教育领域有一定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然而,结合现实状况,临床培养模式变革仍面临资金、人事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洪明  袁笛 《比较教育研究》2023,(5):94-102+112
基于“核心与高杠杆实践”的教师教育是21世纪美国教师培养领域崛起的一场改革运动,它要求弥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与中小学、教学方法课程与见习实习之间的割裂状态,同时也要避免教师教育学徒制有可能出现的缺少理论指导以及系统和规范培训不足的状况。建立基于“核心与高杠杆实践”的教师培养新体系,涉及教师培养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包括“核心与高杠杆实践”的基本概念、判定标准、主要模式、实施路径和教学阶段等。这一取向的改革正在美国不少教师教育机构推行,如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并得到了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它对于寻求教师教育行业内对实践教学核心问题的共同理解和构建教师教育的实践教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这一取向的改革也遭遇了不少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争议,其发展走向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根本在于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我国语文考试评价的评价构念与课程标准缺乏内在同构性,相应评价内容务多求全且组织形式碎片化,评价任务封闭性强且任务之间关联性弱,依据参考答案“踩点赋分”的评分方式也存在负向回冲效应。从核心素养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出发,借鉴国际教育评价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语文考试评价的系统变革应着眼于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坚持素养立意,探索评价构念的建构逻辑与内涵;借鉴“关键实践”,推进评价内容的结构性变革;增强评价任务的开放性,以情境为媒介建立关联;参考“表现编码”,关注真实作答和整体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UGS幼儿教师教育模式实现了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张教师通过反思改善实践,实现专业发展.高师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依据新“标准”改革培养方案并合理设计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在理清幼儿教师能力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课程;以反思与行动研究帮助师范生积累与提升实践性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对实践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丰富当前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的紧迫议题。过程哲学的两个核心命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过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应该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和关系思维,克服教学评价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建构综合的评价机制,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自行设定课程。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本文以《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践为倒,改革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职教理论做支撑,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突出高职教育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主的特征,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扎实推进改革,与时俱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晶花 《青年教师》2004,(10):26-27
课堂教学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焦点问题,虽然有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对其进行研究,但现实一直是“理论上清楚,实践中模糊”的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当前课程改革正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对于实践工作来说,普遍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合理地评价课堂教学。因为教学评价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导向功能,如能树立先进的评价观,建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能把课程的实施引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使课程改革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流于形式的“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不能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以主题、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教师培养模式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内容有明显的学术化倾向,建构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方向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是当务之急。学科教学知识是优秀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知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应以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为核心进行重构,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兼顾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实施的指导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