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伦理决策意味着教师作为专业主体,在伦理情境中识别伦理问题,并在多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一个伦理上更可辩护的行动方案的过程。从结构上来看,这个过程以伦理情境为起点,以伦理规范或理论为参照,以道德敏感识别伦理问题,以道德想象寻求多重方案,运用道德判断选择某个行动方案,并借助道德勇气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由于教师身份或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伦理决策通常呈现出教育性、专业性和审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教学决策的伦理向度进行系统探讨,有助于深化教学决策理论并引领教师的教学决策实践。基于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教学决策的价值负荷、彰显教学德性的需要,伦理是教学决策的必然诉求。在教学决策活动的不同阶段,伦理对教学决策的规约作用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教学决策伦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包括:具有教学伦理意识、提高教学道德素质、坚守教学伦理自主性、努力形成专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伦理知识是关于信仰、信念的知识,而非价值中立的“信息”“符号”。并非伦理知识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中也蕴含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和信仰、信念。科学信仰应是价值理性的“名正”与工具理性的“言顺”统一的“名正言顺”的信仰和知识。知识的伦理性与能力性是相互作用的,知识伦理的科学化的基本保障是知识伦理的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的统一。教育目的、教育价值与作用、知识与能力关系、师生关系、教育公平正义、城乡教育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学知识的伦理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具有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强教育学知识伦理的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的统一,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提高思维能力、转化思维方式,寻找教育学知识伦理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统一的新概念、新常识和新理论;妥善处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增强面向未来和现代化的思维洞察力与领悟力。  相似文献   

4.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以案例情境作为出发点,学生做出决策并且分析、评价这些决策,可以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深化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施教者需要拥有卓越的美德和高超的教育技艺,而教师道德相对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言,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由于教师身处于学生、同事、家长与学校领导共同构成的复杂教育场域,各主体追求的目标、遵守的规范、坚持的立场和秉持的价值观并非平行互补,导致了“师生”“同侪”“家校”“师校”四类伦理困境。为了缓解教师道德焦虑,依据现行决策缺陷,提出从单一走向共融的伦理思维转变、从无助走向协助的决策环境构建、从踌躇走向有序的决策过程规范三类解困路径。  相似文献   

6.
决策是人认知活动的过程性结果,教师决策关涉的事项或问题本身抑或决策过程关涉伦理皆可称之为教师伦理决策。其中,教师伦理决策多与学生管理关联,关照学生成长是教师决策成为伦理决策的关键维度。真实的学校情境中教师进行伦理决策主要倾向于坚持"结果至上"的结果论思维抑或"动机为先"的非结果论思维,辨识这两种思维存在的正当性需要具象...  相似文献   

7.
他者性立场的主体性以主体共存问题的解决为旨归,有效化解了理性的意识主体论带给主体性的存在危机,开启了以行动探寻主体性的新路径。受意识主体论和后现代语境的双重影响,教师行动的异化使得其主体性显现出明显的客体化、技术化与原子化特征,给教师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行动是公共空间内主体间以言说为媒介的彰显活动,主体性在行动者主动向在场的他者展示其独特性存在的行动中得以“入场”。教育主体的多元共在决定了行动同样是教师主体性“入场”的根本途径,教师与他者相遇的境遇性及其对学生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教育伦理责任赋予了其主体性以他者性、伦理性和“脆弱性”。故而,当下的教师主体性研究要着力激发教师行动,在教育伦理责任实现中发展主体性;持续拓展教育空间,确保学生主体的入场机会;超越原子式的主体观,以他者性立场来建构行动的教师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差异引起的市场伦理冲突所带来的市场障碍,已严重制约着市场效率的提升,市场伦理决策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任务。文章认为,社会责任是当前企业营销伦理和顾客消费伦理共同面对的主题;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导致消费领域的典型伦理冲突表现;文章提出了从价值层面和关系层面评判企业伦理水平,从人与自然和谐、物质与精神和谐的原则构建中国当前消费伦理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理性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指与感性、冲动等不假思考的行为相对的行为模式,一方面指这种模式之中包含的某种行动原则。资本主义理性不仅指一种思维模式,更包含一系列理性原则,主要包括社会达尔文主义、追求财富最大化和传统经济学偏好假设等。理性的困境在于,理性思维的模式化教条容易产生惯性思维,缺乏批判性思维;人无法不带任何感性心理活动作出决策和行动。资本主义理性的困境在于,它的偏好前提假设不符合实际生活;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追求财富最大化原则被证明是有矛盾的。  相似文献   

10.
沿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路径,将《恐怖分子》置于后“9·11”时代美国少数族裔身份危机、生存困境和美国当代社会伦理式微的伦理语境加以理解,有助于挖掘该作品隐藏的伦理价值,洞察厄普代克深层的写作意义。研究发现,《恐怖分子》一方面对当代道德疑惑和伦理危机的形式予以表征,使读者展开家庭伦理、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的争论,另一方面对读者的他者伦理和行动责任予以刺激,唤起读者清醒的伦理认知。因此,《恐怖分子》既饱含厄普代克深层的伦理旨归,又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伦理交流和文学的伦理教诲功能,彰显厄普代克的文学创作于当代社会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遵循传统伦理原则和规范进行教师道德教育,忽视了对教师的伦理判断决策能力的培养,而现实教师教育伦理决策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库珀教育伦理模式从四个层次、五个步骤和四个环节提供了提高教师教育伦理决策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应注重培养教师负起教育责任的理念和提高伦理自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凯红 《福建教育》2023,(20):12-14
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凸显教师专业伦理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阐述了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如对专业伦理的理解较为片面,没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任务式”临时规范要求多,造成教师专业伦理决策困境;重视外在约束,忽视教师的内在需要;重教学技能研究,轻教学背后专业伦理的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五条对策:理解内涵,构建成全式教师专业伦理价值观;协同共建,激发教师内在动机;专业放权,提升教师专业伦理自主的决策能力;合理规划,保障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加强教研,提升教师对专业伦理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主张“教化理性”,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认为在道德上,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伦理德性则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现代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中,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设计与安排,更重要的是对伦理价值层面的关注与思考。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设计的伦理价值何以可能,主要是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与伦理的同质性与相容性决定。凸显伦理价值的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设计依赖的路径主要有科学设定人性假设、彰显人道精神、秉持学校民主理念、保障制度的正义、保持有限的宽容品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伦理型学校是今后学校发展的方向,也是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着重从三个层面探讨伦理型学校建设:一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二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伦理,三是伦理行动——学校主体在活动中践行学校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6.
高德胜  李佳易 《新教师》2023,(12):7-10+3
从伦理关系来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是不同的伦理实体,各有功能,不能互相替代。研究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作业施行的伦理后果。家庭作业的普遍、长久施行,使家庭变成了“附属学校”;使家长变成了“助教”;使学生变成了没有下班时间的“上班族”;使学校没有边界、责任没有尽头;使社区变成了“学区”。家庭作业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回避,需要理性地面对,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同为经济学家以及伦理学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为“同情”是人类天赋人性的基础.在“利己”与“利他”两者博弈的过程中提出同情产生的两种方式,并以“公正的旁观者”作为“利己”与“利他”两者之间的调解.他的人性论观点启示我们在看待教师专业伦理时要从教师个体的利益出发进而上升到社会道德层面,且教师深层次的伦理关照来源于对教育对象情绪和情境的观察.相应地,教师要以“公正旁观”的视角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联想收购IBMPC,5月戴尔公司一位员工以“邮件门”的形式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向联想发出了首轮挑战,同时联想内部也发生了许多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一系列事件其实质上是一个经济伦理的决策伦理质量问题,这一决策伦理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伦理层面表现出不同的伦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也要发生相应转型,从停留在经验、习俗层面向伦理理性的方向发展。显然,教师伦理理性的内涵及培养就成为达成此指向的重要议题。本文围绕教师伦理理性的内涵及培养途径展开论述,并提出应丰富教师的道德及伦理知识、关注对教师道德行为的静态"规约"与动态引导、培育相结合,凸显教师在道德成长中的主体性,激发教师的伦理意识,形成教师的伦理思维,最终促进教师伦理理性发展,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