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茂《韵略易通》阳声韵配收的入声,可推测出许多韵母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读音存在不同之处,这些异读在现代云南方音中部分仍有保留,体现出了兰书韵母系统在充分承继中原汉语特点的同时,又记录了云南方言的实际情况,揭示了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的发展规律,也让我们看到此时云南方音的逐步形成及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方言保留一系列ü韵的音,与普通话形成重要差异。这类读音实际是古中原官话的老读法,随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地位的上升,这类读音已成为宝贵的语音遗产。方言语音只能活在人们的口头,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失传。陕西人珍爱自己的语音遗产,就应该将这些宝贵的读音记录下来,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3.
甘谷话、礼县话中有一些读音相同的音节,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后音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一些音节,例如“租粗粟、竹出书如”等,学者们对其拟音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其声母部分与介音结合所形成的特殊音素争议最大。要真正准确地模拟这些音节,既要重视汉语语音声韵结合的规律,还要充分考虑方言中语音继承上的规定性、语音在生理上的制约性,因此要重视对等韵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该方言现实状况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4.
甘谷话中有一些特别的语音现象,表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l]的一些字,甘谷话则读作[t揶][1],用音韵学概念描述,就是见母中的一些字,甘谷方言中读如来母。《说文解字》中以见母字作声符的一些字,也有属于来母的。汉代文字通假有见母和来母互通例。这表明,古音来母和见母或属同纽,或者可以描述为古音见母、来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方言的拟音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要保留标本、就必须有准确的语音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首先的、当然的是要准确分析方言的实际读音,同时要仔细区分整个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语音规律,因为这些发展规律是方言语音模拟的重要依据之一。甘谷话及其相邻一些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声母,该方言中将"猪、出、术、如"与"足、醋、酸"两组在普通话中不同的声母合而为一,该方言中这些字的拟音应该是[tv]、[tvh]、[v]、[jv];而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t∫、t∫h、∫、廾"。这些认识方面差异的产生除了由于研究者对这些方言中这一声母音素的分析存在着差异外,也与研究者对中古汉语甚至上古汉语声母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时体范畴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联系前人对汉语"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体"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确实存在时标记和体标记,但纯粹的时、体标记并不多,且常以复合的形式出现,并有强势弱势之分。另外,汉语普通话时、体标记不同于汉语方言中的时、体标记,二者有区别,且时、体标记在不同方言中的表现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说“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几”在38个方言点中读音问题,揭示了语音演变中有规律性和不平衡性,简要地说明了某些方言中“几” 的读音没有完成演变的原因。文章还论述了“几”在一些方言中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与英语相关的一些认知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平话、白话是南宁市的两种汉语方言,分别通行于郊区和市区。由于分布地域毗邻交错,居民往来频繁,故以语言互相渗透,词汇上也就形成了既体现汉语的基本面貌,又保持各自方言特质的异同格局。从三个方面,枚举一些词例进行探讨: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较,二者方言词有同有异;二、与壮语存在借贷关系的语词,二者有同有异;三、平话特有的熟语。从以上分析出发,本文笔者认为,平话的词汇成分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应列为独立的汉语方言品种。  相似文献   

13.
"F+VP"式疑问句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其源头主要有二:一是上古时期所存在的三种表疑问的问句形式①VPneg②VP+Prt…③VPnegVP,至中古时期,呈现出句式A4:F+VPneg+(Prt);二是上古时期另一个主要表示反诘而非表示询问的句式F+VP+(prt),这类问句成为现代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另一源头。  相似文献   

14.
祁县方言中有不少意义特别的实词与虚词,它们的存在对于研究祁县方言中的特征词以及句式、语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结合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理论着重分析祁县方言中几个常用的有特点的词语,揭示这些词语的意义以及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沧方言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云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临沧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系统上既有内在的广泛联系,又在某些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对临沧方言的词汇系统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拓展汉语方言大家族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分析临沧方言成因,探索临沧方言规律以及促进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异.汉语方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合变迁,其演变路线错综复杂.考察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汉语方言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现代汉语各方言是独立发展与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层次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汉语方言要重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渭(第三铺乡)方言及周边武山、甘谷方言中,中古泥来疑影母在细音前有今读?声母的现象。在通渭(第三铺乡)方言中,泥母今读?声母的字最多;来母在细音前分三种情况:部分读?声母,部分读?声母,部分读l声母;疑影母只有少数字读?声母,其余基本读零声母。通渭周边的秦安郭嘉镇方言,武山县城关镇、洛门镇方言,甘谷县大像山镇方言、磐安镇方言与通渭(第三铺乡)方言读音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一致性反映了共同的语音层次,差异性反映了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强方言语法和近代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 ,不仅是研究方法问题 ,而且体现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认识的深化。利用方言语法事实可印证和解决近代汉语语法的疑难问题。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 ,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的基础方言大致分为七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六盘水地处贵州省西部,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普通话非常相近,例如: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大部分相同,部有bpmfdtlgkhzcsjqxφ等声母,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词汇、语法结构方面差异更小;因此,六盘水人与外界交流,一般没多少  相似文献   

20.
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是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共有的一种构词方式。泸州方言名词的后缀(suffix)十分丰富,《泸州市志》在第六章方言第二节词法"方言名词后缀"部分记述了部分泸州方言名词后缀。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与普通话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泸州方言名词后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