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设思维是物理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在我们研究物理的规律时 ,对于一些未确定的可能发生的现象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从中发现关键所在 ,从而解决问题。如下题一个S形管内充满水 ,两开口处用手指堵住 ,若同时松开手指 ,则水应 (   )A、从上面的管口 1流出 ;B、从下面的管口 2流出 ;C、水从上下两个管口流出 ;D、无法确定。分析 :遇到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入手点 ,题目说到了水的流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要分析水的流动方向 ,我们就从受力开始分析。由于不知水如何流动 ,可以先假设水不流动时分析管中水的受力情况。取管内最底…  相似文献   

2.
1.C型管,S型管 如图1放置的C型管中充满了水,A、B两段开口处用手指堵住,若同时放开两口,则水将从哪个开口流出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直觉是水从A、B两端同时流出,为了判断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做了实验。我用止血带弯成C型管,充满水,用手指堵住,同时放开,水只从B端流出.经过思考,我找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原理平抛运动若用水注来演示 ,非常直观 .但用水注演示存在一个问题 ,即随着储水桶中水位的下降 ,水注喷出的速度发生变化 ,影响演示效果 .为此 ,笔者对储水桶做了如下改进 :图 1取一只 1 .2 5L的可乐瓶作为储水瓶 .选一只与瓶口大小适宜的橡皮塞 ,在其上钻两个小孔 ,插上两根玻璃管 A、B,如图 1所示 .当水从 B管中流出时 ,瓶内液面上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这时 ,大气压强不断地把空气从 A管口压入 ,使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压强不断增大 .这样 ,可使得 B管中与 A管口相平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A、B两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 ,…  相似文献   

4.
托里拆利实验是研究大气压强大小的一个著名实验,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十七世纪中叶完成的。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注水银,将管口用手指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后就不再下降了,这时,管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即为大气压强的值,约105Pa。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我到各班去巡视 工作,走进中班时,肖教师正在组织小朋友洗 手,只见王斌 (化名 )小朋友洗手时用手指堵塞水龙头,水从手缝中喷出来,弄湿了衣服。我想,这个小朋友可能要受到批评了。可是,出乎我意料,肖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叫小朋友过来。她说:“小朋友,你们看,为什么水从手缝里喷射出来而不是流出来 ?”小朋友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手指堵塞水龙头,水只好从手缝里喷射出来……”肖老师说:“原来,当小朋友用手指堵塞水龙头时,水流动的空间变小了,水受到挤压,就产生了一种压力,有压力的水…  相似文献   

6.
一、给金鱼缸排水只要用一根细软管就可以方便地给金鱼缸排去污水.排水时.将细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置于低于缸中水面时,再用嘴吸一下,水就会自动流出来.或者首先将细管内充满水,用手捏住两端,一端伸入水中,另一端放到水面以下的位置再同时松手,水也会自动流出来.有同学认为,前者所述的排水法,是嘴通过细管把水直接吸出来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水实际上是靠大气压强给“压”出来的,而不是嘴直接吸出来的.嘴吸出的只是管中空气.由于管中的空气被吸出,管中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水从缸中压入管内,当管的下端低于缸内水面…  相似文献   

7.
一般演示玻马定律需要测量压强,压强的测量则通常是用读玻璃管中水银高度差的方法。这样的实验在实验室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但作为课堂的定性演示却不很方便,本文介绍一个有效、简易的装置。整个装置由一U型管和一木架组成(如图)。U型管二端开口,带颜色的水可以从管口注入,无疑此时管内水面高度应相等。再用一气球套住一个管口(气球现在不会鼓起),并用手指压住,如图(A)。把带颜色的水从另一端加入,学生可以看到随着水的加入,二管内水面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29页,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组成伏打电地,向小灯泡供电的演示,若把锌片换成化学实验室里用的镁带,则小灯泡亮度增加,发光时间也延长。 [浙江天台县鹤楼中学(317201)陈圣秋]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它原来是找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用塑料片挡住下端管口,用手按住塑料片,然后插入水中,再从管的上端沿管壁缓缓倒入水,在管内的水与管外的水高度相等时,塑料片下沉。此实验难以获得成功,因为第一,很难找到一种塑料片既能密封玻璃管口又能容易脱落离开管口;第二,在将水从玻璃管口的上端倒入管中时,  相似文献   

9.
姜孙泉 《物理教师》2005,26(1):28-28
原题:(2003年南昌市)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1中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而最下面小孔处液  相似文献   

10.
题如图1,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C”型容器内充满水,用不计重力的塑料片盖住管口,再用手指压在塑料片上,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同时放开手指则( )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1.
问:怎样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 答: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然后用食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银槽中,移 开手指,待管内水银不再下降时,用刻度尺测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h,根据公式p-ρgh求出高 为h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这样就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问: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 答: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大气压强作用,支持管内水银柱,因此管内的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值.  相似文献   

12.
家教小镜头     
四岁半的儿子对水特别感兴趣,如果给他一盆水,他会高兴地玩上好一阵,于是我就择机而教。其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子感知水的特征。如洗手时观察水从水龙头流出,洗澡时观察水从淋浴喷头流出,知道水会流动;观察水壶烧水,壶盖上有小水珠,知道水煮沸后会变成水蒸气,遇冷又凝成水珠;让孩子自己用冷开水加点糖做冰棒,知道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其二,给孩子一盆水,让他自由玩。他会将各种瓶盖、杯、积木、铁球、玻璃球等日用品  相似文献   

13.
题如图1所示,锥形瓶中盛有0℃的水,现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升高至10℃.这一过程中(不计水的汽化及锥形瓶的热胀冷缩),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 )(A)不变. (B)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错解考虑到水的反常膨胀,将水从0℃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仍保持了应用性和知识性紧密结合、突出应用性的特点。下面就几道有代表性也是失分率较高的试题,结合卷面错误作一分析。 1 基本概念不清,受力分析差 [例1](第五题)有一种气压保温瓶其结构如图1所示。用手压下按压器,气室上方小孔被堵住,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水经出水管流出。按压器面积为8厘米~2,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口10厘米。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方的压强至少要多大?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多大的压力?(弹簧的平均弹力为1牛,P_0=1.01×10~5帕,g=10牛/千克。按压器所受重力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大气压强”章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位同学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己做了一个给鸡自动喂水的装置((?)20),把装满水的瓶子倒立在容器内的水中,当容器内的水被鸡喝掉,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就流出一些,到水面封住瓶口时,瓶内的水就不再流出,水为什么能保持在瓶内?请你说明原因,并且做做看.”(如右图)对于这题教师们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瓶内的水流出一些时,瓶内水面上方是真空.下面的瓶口被水封住,瓶内的水在瓶外大气压的支持下就不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16.
①抽水机是如何抽水的抽水机可分为离心式和活塞式两种.无论哪种抽水机都要靠大气压来工作.下面以活塞式抽水机为例来分析.如图1所示,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势必造成活塞与水之间要形成真空,而外界存在大气压,则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压向上方,弥补了真空的存在,如此,活塞向上拉,水也跟着向上移,到达管口处而流出来.如图2.②钢笔水是自己出来的吗自来水笔在使用前,须按压笔囊,然后松手,墨水就可进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按压时,使笔囊里的一部分气体排出,当笔尖浸入墨水后,松手,由于外界存在大气压百此时大于内部压强,…  相似文献   

17.
纸片盖住满杯水,倒置后盖不掉下,水不流出,这个演示实验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几乎每个教师都做过。由于实验很有吸引力,成功率又高,解释也不难,可算是一个既受欢迎,又极为简单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8.
请你发明     
我在阳台上养了几盆花,但一直掌握不好应该浇多少水。因为水从花盆底流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即使盆底垫了盘子,水也会溢出来。最好能设计一种花盆,让浇花人每次浇的水量刚刚好。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材料:纸杯或塑料杯一只、弯曲的饮料管一根、水、锥(zhuī)子(或钉子)、胶带。二、实验步骤:⒈用锥子(或钉子)把杯子的底部扎一个与饮料管一样大小的孔,把饮料管的一端扎入孔中,并用胶带封严不漏(lòu)水,另一端位于杯中,距杯底有一小段距离,如下图一。⒉向杯中慢慢地加水,即使水超过了杯中的饮料管口,水也没有从杯底的管孔中流出来。⒊继续加水,观察当水加到饮管弯曲部位(最高处)时,杯中的水会从杯底的管孔中流出来,如图二①②。⒋当水位降到饮料管最高弯曲部后,水仍往下流,直到流到杯内管口下,管中进入空气后,方不再往下流,如图二…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图5-17所示的演示实验,若圆筒放置的高度不合适,则会出现上面开孔喷出的水反而比下孔喷的更远些(详见《天津教育》1983年第二期“怎样做好液体对侧壁压强的演示实验”一文),从而影响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规律的总结.为此,我对这一实验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