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期,思想价值多元期。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治理当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量,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抓住了孝道,也就抓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底蕴厚重而深远的孝文化,既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珍贵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新时期,以郭巨孝文化为切入点,整合孝文化资源,挖掘孝道文化内涵,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当今职业中学学生孝文化缺失原因及加强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孝文化教育的渗透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孝文化的渗透对增强学生道德力量和规范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孝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内化为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单纯,过于理想化,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极其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出现思想品质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愈发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将道德体验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言,加强学生的道德体验,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孝的本质是子孙之德,经历两大演变后与宗法政治结缘。传统孝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有利有弊。现代的孝是对传统孝的批判与继承,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是社会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维持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中华优秀传统典籍中蕴含的丰富孝文化表达,彰显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文化滋养。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文化与价值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对于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往和追求讲孝尊孝守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亲情血亲关系、维系社会和谐有序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充分挖掘我国传统典籍中的孝文化表达,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道德修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教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孝的思想、孝的道德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孝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本文从孝的产生。孝的精华与糟粕以及孝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孝与社会等关系中进行考察,认为批判地继承孝的道德,发扬传统孝的美德,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和改善孝的教育,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考在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和社会作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说孝是最具东方特色的思想,是东方伦理的核心。在封建社会中,凡与孝相抵触的思想都被视为邪说异端。佛教从…  相似文献   

7.
张小波 《文教资料》2013,(33):55-57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传统美德失范的现象,孝道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缺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在高校学生的德育中引入传统孝文化,对提高学生修养,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9.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孝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孝文化,让"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的理念科学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的品行人格,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社会处于转型期,消极落后的社会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使不少学生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高职院校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把握时代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重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华民族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弘扬孝文化加强孝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大力弘扬孝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孝德教育,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3.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4.
试论如何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当前,我们要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继承者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片面追求智育而忽视德育、片面追求西方文化而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德育教育资源,不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原则,优秀传统文化都为今天的高职德育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高职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其中蕴涵的伦理和人文...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在先秦时期就已确立.《诗经》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其孝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指向敬祖和侍亲,其仁孝观念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情感和价值观层面,对维系家庭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先秦孝文化在培养良好道德品性,形成良好家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输出具有高级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同时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向社会输出合格的人才,有利于当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德育教育在小学中的渗透越来越重要,教师除了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其德育方面的发展。语文知识是博大精深的,教材中反映了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作用、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爱芹 《职教论坛》2006,(22):48-50
价值澄清理论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对有关价值观进行澄清,注重学生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复杂多变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价值澄清法为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德育模式的整合与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实现高职德育目标,增强高职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