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3,(12):20
2013年,我省14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这背后的经验是什么?在11月8日中国记者的节日里,湖北省记协召开七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请9位获奖者介绍他们如何在新闻实践中抓精品、推佳作。与会者认为,最近3年我省在全国新闻评奖中连续名列前茅,与深入开展"走转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天,我们一行3人前往某直升机团,采写编辑了一大批反映孙风阳先进事迹的稿件。从7月1日到8月15日,我们先后采写编发不同体裁的稿件57篇,从不同角度集中报道了孙风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我们采写的消息《某直升机团团长孙凤阳主创我军34项武装直升机训练新纪录》,还荣获了第1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11月7日,京西宾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河北日报的评论《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从乐凯胶卷停产、泊头火柴破产说开去》(作者:李忠志、张博,编者:吴宏爱)有幸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7,(4):22-24,26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同质化、表象化、浅层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新闻表象化、浅层化可以通过采写深度报道、巧妙运用背景材料等手段来加以解决。而同质化,实践证明可以通过选取新闻角度来加以克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同质化,表象化、浅层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同质化,实践证明可以通过选取新闻角度来加以克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角度选得好,可以以一当七角度雷同,就会浪费题材,影响传播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袁万兵 《新闻世界》2013,(10):28-29
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改善经济新闻的报道效果,笔者的体会是选题的口子要小,主题的立意要新,素材挖掘要深,标题要朴实醒目。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毕生的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等,认真写好这些老主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那么,怎样把老主题的新闻写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09,(5):64-64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保全研究员编著的《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入手,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和对比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采访写作,对于打造新闻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关于老典型的报道,以及大量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报道。认真写好这些报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2.
如何采写出新闻精品?有什么规律可循?读罢刘保全编著的《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茅塞顿开。 信息时代,备种通讯工具层出不穷。记者的装备俨然已经“鸟枪换炮”,从原先的一只笔一本笔记,到录音笔、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等,可谓装备精良。但现在少数记者不愿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只是盯着某酒店某大厦有什么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展销会上、洽谈会上拿个通稿,稍加改写便刊出播出,这样的新闻当然百文一面,千篇一律了,  相似文献   

13.
记得那是2001年8月的一天,我应同事之邀前去泰安市岱岳区的徂徕镇采访,途中,同事告诉我说.有一名下岗职工,因在泰城很难再寻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便返乡回老家承包了20亩山坡地。并在徂徕山上安营扎寨.开发荒山.绿化荒山,使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色的花果山。听到这,新闻敏感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线索.一定要抓条括鱼。后来我才得知,当初同事是想让我为他拍摄的新闻图片配写篇短文的。但经过我深入采访挖素材,精雕细选定题目后,我就改变了为图片配写新闻的初衷,用心采写出了《承包山坡地的城里人》的人物通讯.刊发在《泰安日报》2001年8月16目的三版头条上,并配发了一幅新闻图片。后来.这篇稿件以事件真、选题准、立意新、写法活而荣获当年度山东省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大事喜事成串,为我省各新闻单位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参加2001年湖北新闻奖评选的104篇消息,来自全省47家各级各类报纸。它们用生动具体的事实,真实、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大量的新鲜经验、新鲜思想和新的时尚,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强、写作上精的好稿,为新世纪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推进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这次评稿会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相当一批稿件反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我认为参加这次评选的消息比较厚重主要也是指这个。比如,湖北日报《咸安选派187名干部到沿海谋职》的稿件,触动了干部制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报纸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受到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因素所限,它们又被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表现之一就是地市级报纸问鼎新闻奖项特别是国家最高新闻奖项——中国新闻奖很难,而在中国大陆,能否获得中国新闻奖以及得奖数量多寡是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困难、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地市级报纸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受到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因素所限,它们又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表现之一就是地市级报纸问鼎新闻奖项特别是国家最高新闻奖项——中国新闻奖很难,而在中国大陆,能否获得中国新闻奖以及得奖数量多寡是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实现新闻大奖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突破?这是每一家地市报纸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分析地市级(含副省级省会城市)报纸近十年来中国新闻获奖作品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探究获奖作品及借鉴意义,以期对此类报纸实现新闻精品的“突围”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我撰写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诚实地讲,这份殊荣应当归功于全国各家媒体当时忘我无畏采访报道的记者编辑们。因为活生生数万人的无辜丧生唤醒了中国媒体在人命攸关的大灾难面前的职业良心;因为中国媒体面对人命关天的命题突破了以往的职业矜持和循规蹈矩定势。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党报来说,晚报都市报作为社会生活类报纸,常常被称之为"小报"。小报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主要靠精品力作。而要收获精品力作,需要各个报社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52-53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特权思想浓厚,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它的获奖,又一次证明抓住问题写新闻就能成就新闻精品,“问题”是新闻精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