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究了学生在教学学习中形成“粗心”的三个原因:1.家庭习惯问题:2.心理定势是形成粗心的条件;3.“伪”粗心.并针对以上原因及不同情况的学生应从几方面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业粗心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读题解答习惯而造成的"真性粗心"。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运用圈一圈、标一标、补一补、添一添、想一想等策略,强化学生的习惯,从而减少"真性粗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错误,很多人都会想到粗心,粗心当然是错误形成的原因,但是不粗心就一定能避免错误吗?把错误笼统地归结为粗心,不做具体分析,结果只会掩盖真正的原因,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真倾听学生错误的思考过程,不但会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还会发现错误想法中有很多精彩。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错误闪亮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做题粗心的原因,提出解决学生粗心的策略,即发挥旧知作用,自主构建新知;单元知识模块化,形成系统结构;解题模型化,运算自动化;运算思考外部化,分析书写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粗心"是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通病",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一再提醒,然而还是听到这样的抱怨:"唉!题目又不难,本应做得对,就是一时粗心大意而弄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学习中的大敌,那么如何防止粗心呢?本文就粗心的原因及采取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粗心可以说是不少同学存在的顽疾.说来也怪,就是这个粗心问题,学生或是赌咒发誓,或是顿足捶胸,可到头来粗心依旧.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不同种类的粗心.1.性格原因导致的粗心这类学生普遍性格急躁、经常丢三落四,做事图快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我们只关心解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而细细想来,造成这种"粗心、马虎"的原因则绝大部分在于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入手,解决的方法可通过提高认识,预留时间,坚持"四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如今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他们往往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9.
试卷发下后,常听到同学们说"又粗心了"。究其原因,岂是一句"又粗心了"的口头禅了事。我们应该反思"是怎么粗心的"、"为什么会粗心"、"粗心这个坏毛病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呢"?其实,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平时训练时的不严格要求自己;有审题时的粗枝大叶、不细心;有考试时的紧张、慌乱而忙中出错……其中还有一个特别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计算,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计算粗心的错误普遍存在.因此,要了解学生计算粗心错误的现状,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其计算粗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矫正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学生计算粗心的现状剖析从前馈理论看,教师掌握学生由粗心导致错误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中给予有意控制,是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学生计算粗心主要表现有:(1)观察不细,忽视审题;(2)不择算法,计算无序;(3)字迹模糊,抄错抄漏;(4)应付了事,不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粗心"将导致各种各样错误的发生.从学生计算错误时的心理因素入手,对"粗心"进行心理学的界定.指出"粗心"的心理基础是感知不全面、注意分配能力差和定势错觉,并对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粗心"进行心理预防与纠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头戏"。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并不高,而由于计算错误而造成的数学分数低,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是数学老师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一、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当前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上来看,都是由于"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又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主要表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发现,每次考试后要求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都会看到学生写在试卷上的几个字"粗心大意".学生出错的原因难道全归于粗心吗?其实,在很多时候,学生做题出错并非都是粗心,而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掌握好审题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阅读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加强对阅读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是获得了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就是踏上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比较"粗心",那么他在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导致错误的答案,从而丢掉本来应该获得的分数。对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粗心"问题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做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身上存在的"粗心"现象,一直是令广大教师和家长倍感头痛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6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或"经常"因为粗心而丢分,72.3%的学生"非常同意"或"同意"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粗心.  相似文献   

16.
夏燕 《中小学电教》2009,(12):117-117
<正>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绝大多数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粗心"也成为教师和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于是教师、家长们一次次反复叮嘱孩子:要细心啊!可是孩子  相似文献   

17.
粗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所谓粗心,一般指过失性的失误,即本来不应该错的错了。导致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心理上究其原因,探讨相应对策,以助于学生严谨学习习惯的形成。一、粗心的心理原因与分析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的根源,是人的感知、思维、注意、记忆出现了障碍,其主要致错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粗略、不精细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理解数学问题。由于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精细,加上他们看题、演算又急于求成,因而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  相似文献   

18.
考试粗心现象是指在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掌握的前提下,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遗漏与错误的心理现象;小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发生存在学科差异与年龄差异,与学生的书写水平的阳性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小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形成与后天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学习习惯不良引起的考试过程中心理能量的不合理分配,进而抑制了考试过程中的阅读感知与思维加工,造成疏忽与遗漏.书写规范训练可能有助于克服考试粗心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粗心"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令很多教师头疼,家长困惑,而学生又难以克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到原因,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克服粗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计算错误的原因 1.心理方面的原因.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对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