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苗族古歌鲜明地表现出苗族先民对光亮鲜明形式的喜爱,在先民的观念中美就是光亮的形式。虽然古歌文本涉及多种苗族先民喜爱的形式特征,但它们最终都取决于光亮鲜明的形式。而光亮鲜明的形式无非是苗人光明生活的对象化。因而对于苗族先民来说,美最终可以归结为以光亮鲜明为特征的苗人生活状态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中,苗族先民创造出了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互助合作的美德。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苗族传统劳动伦理之精华,积极推动苗族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对于促进苗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当代中国文化复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先民为生存而不断奋斗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灾难一直是民歌中的主题思想,反映着苗民在条件恶劣情况下的斗争历程,表现苗民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4.
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先民为生存而不断奋斗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灾难一直是民歌中的主题思想,反映着苗民在条件恶劣情况下的斗争历程,表现苗民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5.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 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6.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鹏凯 《湘南学院学报》2021,(1):103-105,115
湘西苗族的神权观念是苗族人民对大自然敬畏的心理延续与演变.随着苗族社会的不断发展,神权观念已融入到苗族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苗族信鬼好巫的习俗是神权观念下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苗族人民的神权观念不同于被赋予了统治阶级权力意志的神权观念,在他们看来,鬼神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权力.这种神权观念源于苗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量的...  相似文献   

8.
对《苗族古歌》研究的成果很多 ,但很少有人从生态环保角度对《古歌》进行研究 ,本文试从《苗族古歌》所蕴含的生态系统结构入手 ,以其所反映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苗族先民的生态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丽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4):119-121
苗族古歌是苗族诗歌的重要内容,是苗族人的一部创世史诗,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开天辟地》作为苗族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苗族先民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相互协调发展的状况,还显示了诗歌中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对后代苗族人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11.
水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西文化进行梳理,透视其在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现状,提出保存和弘扬水西彝族文化对策思考,为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做好文化支撑,是水西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民生问题的特点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政治问题。新时期我国民生问题呈现出全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从国情出发,立足于让全体国民合理地分享到国家持续发展的成果,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根本前提,以扩大民权为政治基础,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制度、体制改革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的共和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的新型国家政权,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这种制度在其具体实现形式以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方面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首先,通过解析共和内涵、本质与类型及辨析社会主义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共和制的异同,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民共和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一必然事实;其次,通过解析联邦内涵、本质与类型及辨析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不同,剖析了我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和、全国各区域的共和、全国人民的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有利于推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成功学》一书独具特色,犹如一个人的鲜明个性,给人一见难忘的印象。该书既是调侃又严肃的,既是时序的又有穿越的,既是文学的又是理论的,既有成功的正面范例又有失败的反面案例。将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5.
民主立法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意味着推进民主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推进民主立法有多种形式和途径,但加强人民代表大会自身建设是推进我国民主立法的关键,本文即从完善人大常委会职能、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提高人大代表素质三个方面对此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思想。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归纳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弃权票的态度,并做简要的评述。接着在对弃权票背后理论依据作充分的辨析之后,明确了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后认为:全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会破坏全国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不利于全国人大会议做出科学合理、符合全民利益的决策,从而破坏了人大会议特有功效的发挥。因而得出"应该取消全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的权利"的结论,并希冀从这个角度为我国人大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名片是现代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于现代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寿县城市文化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新的寿县城市文化名片十分有必罢。结合寿县及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寿县为“淮河流域第一历吏文化名城”的概念,并就这一概念的必要性、理由及内涵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刘冰 《唐山学院学报》2013,(5):82-83,102
文章论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历程,认为这次新闻改革是党报由新闻宣传主义向新闻专业主义的一种适度回归。改版之后,《人民日报》业务有了新变化,新闻传播超越政治报道,善用漫画和连环画,广告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今天的一些党报在新闻专业理念上甚至还不如改版前的《人民日报》,现在的党报改革应在去除新闻报道礼仪化现象、注重讲故事技巧的运用、增强可读性、注重反映基层批评声音等方面向1950年代的《人民日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