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媒体作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逐渐参与新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报道具有权威、严谨等特点,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存在着互动性差、实效性差、宣传过多易引起读者反感等问题。在数字网络时代,网络宣传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转载报道多、虚假报道多、舆论导向混乱、控制手段落后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下,我们应该结合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特点,互相融合,在传承传统媒体潜力的同时,延伸服务功能,争取为媒体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从而巩固当下传媒集团的服务力和影响力。本文结合我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博弈,对新媒体、传统媒体以及当下媒体集团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孟宪尉 《新闻世界》2014,(4):109-110
新媒体时代进行消防宣传的方式方法应该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对新形势下的消防宣传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传媒业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发展模式,但媒体传播的本质是为大众服务,向社会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在媒体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的前提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需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从品质上、传播上、服务上做好宣传工作,加快融合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入手,谈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相关网络热点。看似网络新媒体倒逼传统媒体,为网络热点增设议题,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但实际上,网络新媒体倒逼干预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并不准确。本文认为,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网络新媒体的倒逼,是伪干预,不宜过分夸大新媒体的舆论场域,传统媒体应着眼建设好自己的采写、评论等硬实力,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网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宁宁 《新闻世界》2013,(6):208-209
由于传统媒体存在信息传播形式单一、传播平台单一、各种信息传播体系相互独立、生产和传播各种信息的队伍单一、服务形式简单等问题,所以,随着新媒体队伍的日益壮大,传统媒体面临着用户大量流失、发行量大幅下降、各类广告收益日渐缩水、市场不断萎缩等诸多困境,但是新媒体平台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攻势,传统媒体也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探索向新媒体转型。但是,由于存在种种误区和问题,成效甚微。传统媒体要转型为新媒体,必须首先打破这些思想误区并解决转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力量层出不穷,逐渐步入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给以纸媒、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方式为主流的消防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消防宣传的现状,然后从发挥政府的消防教育宣传活动的主导地位、将消防宣传入社区、进学校开展网格化宣传,走田间进地头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务实不务虚、借用多媒体拓宽消防宣传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消防宣传工作的多形式化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特点,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宣传优势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拓宽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诞生了。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所以,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有机结合、促进融合已成为媒体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正在加快产业融合的速度,从多个方面入手考虑,包括传播的方式、运营的方式等。但是,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面临很多方面的难题并且有来自认识层面的误区,所以,需要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其中存在的误区,找准两者融合的思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就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然后就两者融合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传统媒体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典型报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在传播典型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增强宣传报道互动性,探索典型宣传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传统媒体在新闻线索获取方面的渠道十分有限,需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平台来开展宣传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中,以前只是运用电视与地面广告等来予以宣传,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微博、贴吧以及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更为灵活多样,受众较广。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就需要运用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来开展宣传工作。基于此,本文就谈谈传统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将新闻宣传工作做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阐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生活服务类报道与新媒体相互依存,并用人文情怀打造"有温度"的报道,达到新闻时效性与服务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与新媒体共同"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13.
记者手记     
新媒体出现后,媒体竞争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媒体都在思考怎么样应对和如何介入新媒体的问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补性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补性。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是全时空的,传统媒体有播出和出版时间、地点的制约,而新媒体却可以由受众自主决定接收信息的时间、地点,统计表明,使用 ITP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用户点播率(含下载率)超过70%。可以说,传统媒体一些原有的薄弱环节正是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时空上互补,内容有差异化,服务模式上互补。新媒体使得内容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率。新媒体的受众年轻化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谁革了谁的命?《中国文化报》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新媒体的很多商业模式专注于用户体验,专注于给用户提供服务,而忽略了传统媒体和权利人的权益和诉求。我们不得不正视和思考这样一个现实: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和广大作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本文以汶川地震灾难事件报道为例,阐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破等观点,最后指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改革。以往的研究关注点多集中在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市场竞争时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身份定位,但其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功能定位是决定其对外行为的重要因素,传统媒体对内功能的重塑是改革的必然。本文从管理和服务功能分离、重视IP资源和变现能力、重视对改革措施的保护以及企业文化的角度,剖析在改革中机构对内功能的变革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温莉 《声屏世界》2010,(2):34-35
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看,崛起之初,新媒体一度对传统媒体构成挑战。然而.在经营模式、传播形式、内容形态、细分受众等方面.新媒体都与传统媒体有着“天然互补性”。这在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一、自觉配合,共同参与新闻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星期至少有150家境内外传统媒体的3000多名记者陆续赶赴灾区,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重大主题报道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品”,越来越多的时政类、民生类等重大主题报道也已成为新媒体平台报道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河南郑州晚报旗下新媒体平台正观新闻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于2022年推出的“非凡十年见郑城长”系列报道,探索新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实践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韩剑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46-147
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媒体融合,使用最适合的媒体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20.
数字付费电视是传统媒体依靠自身优势,主动顺应技术变革潮流、吸收融合新媒体元素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电视媒体形式。和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它具有节目内容细众化、画面清晰、音响效果逼真、抗干扰能力强、扩展功能多、服务专业化等优点。但是,在我国针对数字付费电视优越性的宣传,特别是有说服力的大众化宣传做得还不够,以至于数字付费电视这一新生事物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强,老百姓对数字付费电视的认识不清晰,仍然是雾里看花。那么,数字付费电视怎样才能打开市场,让老百姓自愿购买呢?笔者就此谈谈数字付费电视的经营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