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乔滢 《新闻爱好者》2011,(16):136-137
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描述了麦克白由一个屡建奇勋的英雄变成残忍暴君的过程,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剧中麦克白夫人为麦克白的天性忧虑不已,认为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乳臭。即便麦克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骁勇善战,然而却不是夫人理想中的"man",仍然令麦克白夫人甚为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麦克白平定叛乱后回国,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会成为爵士和君王.在欲望的诱惑和麦克白夫人的蛊惑下,麦克白杀害了国王并篡位,并且在篡位后由于内心惶恐,展开杀戮,最终在满足欲望的同时,受罪恶的意念所迫,最终心郁成疾的故事.其悲剧艺术成就主要来源于麦克白自身的悲剧,他自身就是...  相似文献   

3.
徐嘉 《新闻世界》2013,(4):234-236
在被爱德华·道顿誉为“精神危机”阶段代表作品的《麦克白》中,莎士比亚以他对人性和人类弱点的深刻洞察创造出了一种异常的氛围。评论界往往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基础,关注麦克白的悲剧徵壬。本文引入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分析《麦克白》,对该剧在意象、语言、角色和意识形态上的“间离”做出分析,并解释了莎剧中出现“间离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12月中旬上映,是今年中国电影“大片之战”的收官之作。因为《英雄》和《十面埋伏》而毁誉参半的张艺谋导演,在《夜宴》和《墨攻》两部同类型电影抢先上映之后,第三度祭起“古装动作大片”的不二法宝,希望能在群雄并起的今日,扛住中国首席商业兼艺术导演的至尊大位。  相似文献   

5.
李茜 《新闻世界》2009,(10):110-111
本文主要阐释莎士比亚悲剧著作中所包含的宗教色彩,探寻莎士比亚悲剧在创作形式、主题、语言方面的基督教印记。并指出其作品在这种宗教观念的影响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7.
作为塑造德国精神的两位伟大思想家,尼采与瓦格纳自相识以后,二人的名字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从尼采早期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可以看到二人思想的“合”与“分”。而“瓦格纳事件”则透露出,在尼采心目中,“瓦格纳”俨然成为德国精神的象征和代名词。因此,尼采与瓦格纳的分道扬镳不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冲突,也是尼采与他心目中的寄托的决裂。  相似文献   

8.
胡梦楠 《大观周刊》2011,(52):13-13,22
在爱情悲喜剧《远离尘嚣》中,哈代从客观外在环境和主人公内在个性两个方面去刻画他们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从决定小说悲剧色彩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即贯穿《远离尘嚣》中的外部环境和其中人物性格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来深层剖析《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9.
金冰冰 《新闻世界》2014,(5):238-239
本文以新《西游》为例分析该影片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以及影片中人物的悲剧性。通过分析使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中有很多不足和值得批判的地方,历史的遗忘,文化的混搭,到底是发展还是搞怪,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文化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靠的是历史的传承而不是娱乐。  相似文献   

10.
林琳 《新闻爱好者》2010,(5):177-178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悲剧故事。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主人公韩子奇一生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个玉字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也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对韩子奇而言,玉就是他的生命。为了玉,可以抛妻别子;为了玉,他葬送了爱情……他爱玉、护玉、守玉,最终因玉而死。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汇流成韩子奇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1.
冯科 《视听》2021,(7):55-56
由贾玲编剧、执导并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潜藏着多重复杂的人性悲剧.从悲剧体验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首先,该片表现了贾晓玲回馈母爱时人与自然的冲突;其次,体现了贾晓玲沉入潜意识后与不可挽回的命运的冲突;最后,反映了贾晓玲对不可挽回的过失的心理补偿,即以梦回的方式穿越时空,完成对错失的母爱的回馈,使影片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近年来,韩国综艺节目席卷亚洲受到观众热捧,其中韩国SBS电视台周末娱乐节目《星期天真好》中《Running man》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不容小觑。它沿用了综艺节目一贯的游戏环节却没只停留在"做游戏",该节目与电影元素结合,节目结构如电影的戏剧性结构有明确开端、悬疑中段、完整结尾。本文将从戏剧结构来探析如何巧妙利用三幕论创作出全新的综艺节目形态,及给我国综艺节目制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武侠新片《英雄》,自2002年12月20日在全国多家影院同时上映以来,票房创国产故事片之最。毫无疑问,影片的宣传活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对这样一次成功的传播活动进行理论的总结,对于后来者如何结构传播的内容,决定传播的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英雄》起意,到开始筹拍时的舆论准备,大腕明星云集,拍摄期间对外拒绝有画面的采访,摄制完成后的广告宣传、首映、发行,播映时随片播放广告,版权拍卖,英雄  相似文献   

17.
"英雄之旅"是在电影剧本的创作中常与"三段式"戏剧性结构并行不悖、相互补璧的结构规律。因此,将"英雄之旅"做一番大致的梳理并将其和"三段式"戏剧性结构相互对照,收见大同且知小异之功,不仅是契合中国电影市场日益走向"内容为王"的对于优秀电影剧本刚需扩大的潮流趋势的智举,更是含英咀华,为往圣继绝学;抛砖引玉为后人启鸿蒙的义行。本文从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所著的《千面英雄》入手,逐步分析英雄之旅的每个阶段历程,又将其适配于"三段式"戏剧性结构的定义之中,以此探寻"英雄之旅"的源头及其在电影剧本中的应用、推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英美文学的历史上,《觉醒》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因自身蕴含的伦理观念与不同时代的伦理环境之间复杂的角力而历经浮沉.文章以伦理为依托,对二者的接受历程进行爬梳,从而揭示伦理对作品接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生产、创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实施“人人皆可为英雄”的视觉修辞,从劳模英雄个体、先进小组集体和劳模家庭聚合的视觉话语设置,叙述了新中国早期的工农兵“英雄相”。作为一种视觉隐喻,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代表了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想象,以此动员群众。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艺术(或称"影视艺术"更全面些)是综合性艺术,也可以称它是一种视听艺术。电影美术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一部影视作品(影片、电视剧)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的造型作用,则在于把银幕(荧屏)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影视剧作中的形象逼真性、典型性、运动性的电影特性要求,用可视形象去触动、感染观众。——寇洪烈[1]色彩是一般人最直观感知的事物,我们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既直接,又微妙。在影视创作中,美术师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现艺术,使影视画面能够与观众内心世界产生微妙的共鸣,这种方式已经为许多导演大胆使用。1990年,张艺谋与杨凤良合导的电影《菊豆》中,色彩的运用已经成为佳话和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