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敏  马云燕 《新闻爱好者》2011,(24):158-159
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评派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他提出的"非个人化"诗歌理论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长诗《荒原》被誉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扛鼎之作,也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荒原》以其杰出的"非个人化"艺术特色,为象征主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正从认识语言学的视角解读《荒原》,可以深度剖析作品的寓意和表现力,更多地挖掘诗歌的内涵与文化背景,从而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这部作品。托·斯·艾略特在欧洲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开创了一种诗歌的风格。在20世纪,他是西方诗歌界的灵魂。艾略特在1922年发表了《荒原》,正是这部作品,让他在国际文学界的地位大幅提升,这部作品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现代诗歌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荒原》被看作是一部具有时代  相似文献   

3.
伊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本世纪西方诗坛最有影响的大诗人之一。其巨大影响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些事实:作为现代派诗歌运动的先驱,庞德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倡导并参与的意象主义、漩涡主义运动至今仍是研究西方现代诗歌的重要课题;他为 T.S.艾略特删改著名的《荒原》一事至今仍被传为文坛佳话;他本着“日日新”(源出中国古典《大学》)的精神献身于诗歌事业,不仅把诗歌当作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而且对  相似文献   

4.
视波德莱尔1857年出版的诗集《恶之花》为起点的欧美象征主义诗歌在世界所造成的巨大而深广的影响,确令世人为之瞠目。然而我国对于欧美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及其理论的引进却是散见的,不成系统的,既使是《外国现代派作品  相似文献   

5.
叶公超是民国英文系教授,深谙西方现代文学,他曾创办过《学文》。《学文》杂志率先发表国内意识流小说,重视新诗创造与翻译以及介绍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它的这些特点与叶公超的文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公超通过《学文》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7.
李春发 《大观周刊》2011,(21):61-61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李金发应该大书一笔。虽然他真正的艺术生命非常短暂,可谓昙花一现,但他的象征主义诗歌实践。他那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实践给草创时期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成为“现代派诗”第一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说他是可以和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艾青、穆旦等相提并论的现代著名诗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贡献是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移植、引人中国,宣告中国新诗进入了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阶段,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在公元7世纪到9世纪的《唐诗》中,已经可以看到东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的雏形。浪漫主义如李白的《夜宿山寺》;现实主义如杜甫的《石壕吏》。梁启超评论说:“杜甫写《石壕吏》时,他已经化身做那位儿女死绝,衣食不给的老太婆,所以他说的话,完全同他们自己说的一样……这类诗的好处在真,事愈写得详细,真情愈发挥得透彻。我们熟读他,可以理会得真即是美的道理。”而象征主义则有李商隐的《锦瑟》等。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发展比西方早,无怪乎20世纪初英译《唐诗》一出版,英国文学家斯特莱彻就评论说:“诗是一千…  相似文献   

9.
李春发 《大观周刊》2011,(18):139-139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李金发应该大书一笔。虽然他真正的艺术生命非常短暂.可谓县花一现.但他的象征主义诗歌实践.他那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实践给草创时期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成为“现代派诗”第一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说他是可以和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艾青、穆旦等相提并论的现代著名诗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贡献是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移植、引人中国。宣告中国新诗进入了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阶段.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颖 《出版广角》2013,(12):90-91
文学作品中不乏死亡这一主题。按照弗洛伊德的假说,人生来便有一种"死的本能",也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死亡是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艾略特无疑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之一,他在1922年创作的长诗《荒原》现在已被公认为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杰作。《荒原》共分为"死者的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五部分,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犹如战  相似文献   

11.
听朋友说,有一本名叫《荒原风》的书,在青年学生中颇为流行,被当做哲学著作阅读着。找来一看,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它不是一种严肃的哲学著作,而是一部用晦涩的语言精心炮制的政治宣传品——是的,《荒原风》中确有为数并不算少的蕴寓着哲理的词句,但那只是用来进行政治蛊惑的口号。《荒原风》一书的内容主体分三部分:“第一集永恒的魅惑”,塑造了一个似人非人的跋涉者的形象;“第二集兽血的献祭”,描绘了一个和跋涉者相呼应的野蛮人的行迹;第三部分是集外集,是以“作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作为现代传媒的报纸和期刊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报纸和期刊也就没有现代文学。而报纸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建立,是缘于刊登文学创作的副刊,仅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和20世纪30年代风光无限的《申报·自由谈》和《大公报》“文  相似文献   

13.
德国作家黑塞写过一部名叫《荒原狼》的小说。“荒原狼”不是一只真狼,而是一个愤世嫉俗的过客。这只孤独的“狼”,象征着20世纪极端化的理想主义者。他每天都在盘算着,如何把天上的乌托邦搬到地上来。他对打了蜡的地板、擦洗干净的家具和修剪整齐的花盆——这一切代表着世俗生活的场景都要大吃一惊,并且立刻感到格格不入。他厌恶一切的“平常心”,当然不会浪费时间喝茶,也不会去饭店吃一顿美味的菜肴,最后他失去了人世间那些基本的快乐。读着《荒原狼》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当年在中国,伟大领袖也试图把每个中国人都改造成“荒原狼”——他自己除外。半个世纪以来,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中,中国人逐渐丧失了日常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杨柳 《新闻界》2012,(5):7-12
西方学术界认为媒体在抗议运动报道上遵循边缘化“抗议范式”.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例,通过研究《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框架建构特点,验证“抗议范式”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抗议范式”大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于《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在框架建构方面存在诸多“非边缘化”特点.本文证明了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抗议范式”的局限性,为探索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及反战报道框架建构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我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现在是媒体个人化的时候了。消费者要求(技术也允许)传媒企业通过多重渠道,而不只是单一渠道,播放消费者喜爱的内容。现在消费者就是编辑,他们决定何时、怎样、接收什么新闻。一年过去了,情况已再次改变。当传媒企业正在赶上“个人化”的需求时  相似文献   

17.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18.
岳洪治 《出版史料》2009,(4):105-10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四套丛书,即“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丛书、“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和《新文学史料》丛书。这四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刚刚从“四人帮”造成的书荒年代里走出来的中国读者来说,真如久旱逢甘霖,小草遇春雨;求知若渴的人们,终于得到了一回补充文学知识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只称为《诗》,或《三百篇》,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尊奉为经,以后称为《诗经》,一直沿袭至今。书中收入了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保存到现在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中除了“颂诗”可能是专门制作的外,风诗和雅诗则是通过“采诗”和“献诗”、“陈诗”集中起来的。《诗经》的成集到底是谁完成的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孔子删诗”说。  相似文献   

20.
廖晓川 《大观周刊》2011,(50):17-17
《诗经》“二南”诗歌基本格调是“情发有节”,故而恋歌数量不多,可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关雎》和《汉广》是“凤求凰”,《 摽有梅》是“凰求凤”,《野有死麕》是“凤凰相恋”,其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也是丰富多彩,可谓“洋洋为乱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