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西方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嫁接而成的贺岁片在大众文化日益盛行的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喜剧性、商业性和通俗性是其主要特点。作为众多符号中的一种,贺岁片通过能指、所指以及意指过程来建构符号意义,而外延意义的延伸和隐喻转喻的方式则渗透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这种编码者的神话建构和观众的神话解读相互作用而引起了观众对贺岁神话的趋之若鹜和贺岁片市场的节节高升。  相似文献   

2.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思想中的神话概念是指“被建构来为文本读者或观众传送特别信息的关于人群、产品、地点和思想的思考方法”.①商品广告尤其是奢侈品的广告已超越产品本身,脱离了单纯的物用效能,指向了更深一层的象征内涵,这样的能指、所指依靠的便是符号系统所构筑的神话意义. 2016年9月上市的香奈儿炫亮魅力印记唇釉是香奈儿品牌主推的彩妆产品.该产品的广告片中图像、声音、文字的组合构成了第一层系统,而这一层系统指向的是第二层的神话.香奈儿唇釉广告中神话赖以呈现的基础就是符号的有意串联,从符号的能指到最终的神话,体现着广告设计师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林书豪如何成为了“媒体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传媒观察》2012,(8):14-16
林书豪从"零"到"英雄",媒体瞬间建构了奇观、记忆与神话。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林书豪个人奋斗史高度契合美国梦的精神框架,符号象征意义超越了NBA赛场和国际体坛,进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身份等多元意义建构领域。本文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式,辨识林书豪媒体神话的背后,哪些是真实内容,哪些是神话叙事。旨在以政治传播学批判研究视角,通过林书豪这一文化符号与纽约神话建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与判断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吴杨 《今传媒》2009,(12):87-89
进入消费主义时代,美女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经过媒介对她们的符号建构,便成为一种“神话”。作为审美符号的封面女郎正是这种被神话后的符号,她所具有的消费意义已远大于媒介为其建构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娜 《传媒》2018,(5):76-78
叙事是电视广告的自身属性,故事性电视广告是当前电视广告发展的重要趋势.它通过内在的情感机制建构观众的群体性认同,以符号性消费建构品牌神话,因而故事性电视广告要结构合理、情节恰当,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池筠 《新闻世界》2010,(7):133-134
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星是大众传媒社会的产物,整个庞大的社会传媒体系就是一架明星符号生产的大机器。而公众对于明星的认知无疑是明星符号神话建构的结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兴起,个体被激活,公众对于明星神话的消费和解读产生了一些变化,此时互联网上的每个个体也都参与到了明星神话的构建。本文基于对"赵薇《没有别的爱》事件"的观察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新媒体语境下明星神话构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万琰 《青年记者》2017,(23):14-15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广告分析,指出符号意义本质上是由特权阶级人为建构的,并将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①他将索绪尔的“能指加所指等于符号”视为符号表意的第一系统,并指出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在进入第二系统后则变为一个纯粹的能指,与之对应地产生一个新的所指.巴尔特把它称为“内蕴意义”,也叫“隐喻”,而广告符号则正是通过“隐喻”进行意识形态价值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2016年10月,法国奢侈品品牌YSL发布消息称,限量版圣诞星辰口红系列将于十一月在国内上市,随后"叫男朋友送YSL星辰"的话题在朋友圈刷屏。本文前半部分从符号学角度分析YSL如何建构起了"YSL代表真爱"的神话,并进一步指出了该神话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是男性中心主义。后半部分主要借鉴鲍德里亚关于符号消费的理论论述了YSL建构的神话通过影响消费者认知引导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进一步引申出依据人们对符号神话的认知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可能性。最后简要论述了消费者对YSL构建的神话采取了同意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神话学意义上的新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芳 《新闻知识》2006,(10):53-54
新闻就是神话的建构者(Newsisamyth-maker)①。新闻与神话从符号学的意义上看,一个为体一个为用,不可分割。神话是一种使现实自然化的方式。此神话非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神话传说,荒诞无稽之谈,而是经过罗兰·巴特定义过并详细解释的一种符号学体系,一种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种文本解读的方式,一种使现实自然化的方式。现代神话的作用方式神话既然是一种方式,那它究竟怎么运作呢?神话既然是一种符号学体系,那我们就从符号学的方式解释它。任何符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而神话就是建立在第一个符号学链上的第二个符号学系统。也即,能指和所指构成…  相似文献   

11.
魏琪 《东南传播》2021,(5):135-139
本文意图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解构阿玛尼底妆所建构的"权力神话".首先,本文基于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揭示阿玛尼"权力神话"的建构路径;其次,本文基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分析阿玛尼"权力神话"的目标指向;最后,本文通过对相关广告微博的评论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消费者对阿玛尼"权力神话"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库尔班·吐鲁木的报道为例,考察现代神话在大众媒介中形成和发生意义转换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理性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它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各种媒介和象征符号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神话、民族神话成为了神话的典型表现,而大众媒介成为创制现代神话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明星广告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明星作为消费社会一面令人瞩目的旗帜,不断走进广告,将其符号意义赋予给商品,建构着广告神话,激发了大众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冲动,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自由意志和对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傅正科  何镇飚 《东南传播》2012,(12):154-156
媒介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话语及叙事为权利控制。话语影响受众的主体性的建构,并影响其需求与欲望。电视剧在"房产"作为叙事主线的同时,对"房产"符号进行神话,当神话将"房产"指向一种必需品时,内部话语将外化为购买者外部购买行为。本文拟从主题结构、叙事模式、符号渲染等角度,对"房产"的神话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陆菁菁 《视听界》2013,(4):70-71
一、从符号到神话现代社会,电视剧作为一种成熟的大众文化产品,编剧采用各种叙事技巧编织出种种虚构的故事,以满足观众的消费需要。可是观众不仅仅消费故事,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故事中的种种符号。这些符号巧妙地附着在人物或情节中,虽然对推动剧情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却与社会环境、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Lipstick Jungle》(《口红森林》)中聪明智慧的女  相似文献   

16.
塑造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形象有利于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与情感认同的培育,借由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是一种时尚且有效的途径。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包含场景建构、情节建构、符号建构三个环节。从这三个维度对“温州家人”系列电视剧进行剖析,发现该系列电视剧通过以景观为形的场景建构、以精神为魂的情节建构、以本土为根的符号建构传播城市之形、城市之魂、城市之细节,在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意义交换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城市理念,塑造认同,实现更深层的城市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7.
占琦 《东南传播》2023,(6):107-110
社交媒介视觉文化转向使脸成为权力运作密码,颜值成为资本施展空间,资本和权力以脸为维度建构起合理性,通过颜值审美的符号话语逻辑生产编织资本与权力的神话体系。社交媒介选择性呈现颜值,遮蔽颜值原生态,建构颜值范式,使脸从单纯的“身体—情感”符号异化为“身体—资本”符号。媒介、资本与技术的完美谎言下,个体沉迷于滤镜重塑的颜值高光,沉溺于符号自我与虚体自恋的社交狂欢,颜值消费消解了大众审美文化。边缘群体的颜值审美抗争也以收编而告终,引发群体容貌焦虑,现实身体式微。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念都是将巴特的"神话学"研究视为一种文化批判的符号学,但是如果我们把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及"神话学"理论运用到广告传播机制的研究中,围绕符号意义生成和运作逻辑,则可从学理上将符号在广告传播机制中的运用归纳为以下3点:符号的意义化机制、符号的自然化机制和符号的等值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符号认知传播作为一种方法论,因其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在符号建构与传播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影视作品的形象建构中,从认知的视角对传播本体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会有助于形象表意的建构以及形式符号的表现。符号的本质就是表意,而意义的理解与传播更需要主体认知的主动介入。本文从考察认知科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的融合机制入手,从符号的功能和用途出发,以艺术符号与实用符号为例,探讨不同形态符号的认知传播模式与机制,同时也注意到语境对认知建构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转型期的中国,怀旧作为人类潜在的情愫正经历着由浅入深、由个人到集体、由回归型向反思认同型转型的蜕变。"集体记忆"作为怀旧的核心概念也在持续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地得以重新建构。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对图片、影像和人物等包含双重意指的符号进行不同的组合编排并形成系统的符号体系和修辞实践活动,赋予了集体记忆以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和功能定位,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意义诉求和文化担当,在观众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参与下,完成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