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英语论证篇章的研究主要有三类:以言语行为为基础的论证篇章研究、Toulmin的论证篇章结构研究和Hoey的"问题—解决"篇章模式研究。当代汉语论证篇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八股文等古代论证语篇的研究、论证结构研究、新闻评论篇章的研究。在研究理念上,当代汉英论证篇章研究中功能的思想已成为主流,但在研究对象上,除了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其他的论证文类少有涉及;除了论证结构,对论证篇章的其他篇章现象也少有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并深入。  相似文献   

2.
张国平 《新闻世界》2012,(11):10-1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新闻评论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品味和形象。目前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引用材料失实、缺乏时效性、论证逻辑失范、评论立场错位等。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论题要新鲜,材料要真实,同时还要论证严密,立场公正、客观,文风通俗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3.
邓辉林 《新闻前哨》2009,(10):80-82
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著及论文中,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等宏观方面谈得较多,而鲜有作品就新闻评论如何开头进行具体论述。本文结合具体写作实践,概括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可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7):64-69
互联网提供了新的言论表达平台,网络新闻评论登上新闻舞台,和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交相辉映。相较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性"表现为:评论时新性提高、互动性增强;评论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拓展;评论主体更加多元;评论形式更加多样。网络新闻评论的"原则"表现为:尊重新闻价值,把读者利益和兴趣点放在心中;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保持质疑和求证精神;论证符合逻辑,论点科学可信;担当社会责任,参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两会的开放度透明度越来越大,报道越来越充分,尤其对于晚报都市报来说,由于报道的"规定性"比较少,对两会报道基本上可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对新闻价值判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为评论的选题和写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基于此,晚报的两会报道计划突出了评论的作用,事实证明,评论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加完善了两会报道的信息结构,也为今后评论的编辑和写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你好,明天"和"微评论"的349个样本为基础,对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的选题内容、呈现方式、发布时机、评论视角、评论意图、高频词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在选题上突出"执政意识"和"民生意识",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在时机选择上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病毒式"传播使评论产生裂变效应是其显性特征;而始终关注中国现代性转型,坚持公民视角发表观点和意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与粉丝结成弱交互关系等则是其隐含逻辑。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学作为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其学科意义在学术界曾经有过分歧和论争,但最终高校新闻专业中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并将新闻评论作为研究对象,或称为"新闻评论写作",或称为"新闻评论研究",多数称为"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与实践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在传统媒体中,而且在新兴媒体里,新闻评论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闻文体正呈现界限的模糊化和表达的边缘化趋向.本文认为,新闻文体比较清晰的划分应为基本文体和边缘文体两大类.其中,基本文体包括消息、通讯和评论:边缘文体包括散文式新闻、特写、连续报道、调查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图尔敏模型,考察《人民日报》评论版和“侠客岛”新闻评论的论证结构,发展出一套测量指标。研究首先发现,“侠客岛”评论文章里,新闻论证中的主张数减少,间接依据增多,使用全称量词描述主张的成立程度较之报纸评论有所下降;其次,“侠客岛”评论文章中动员读者与赋予事件意义的意图减弱,更专注对事件进行阐释。新闻评论的论证结构呈现出由“判断”向“解释”的转变,这一变化与移动互联网互动性的特征相契合。这是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自我调适,其目的在于,在全新的传播场景下继续承担引导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美因为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受众接受习惯的不同,导致新闻评论写作形式的大相径庭。政治体制赋予评论形式某种规定性,文化传统对评论形式进行渗透,受众的接受习惯也会对评论形式予以制约和影响,中美评论的写作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一、评论议题的来源:美国重视读者的需求和愿望  相似文献   

12.
谢婷婷 《东南传播》2013,(11):20-23
发源于美国的"公共新闻"曾因其独特的理念掀起新闻圈的波澜,学界和业界都对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如今社会转型的到来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为公共新闻的"本土化"营造了相对成熟的氛围。作为一份具有专业操守并广受国人尊敬的严肃周报,《南方周末》评论版在言论主体、话语结构以及精英论证三个层面都显现了其特有的公共性特征,并在与其他实践形式的比较中彰显出自身的优势,以此为"公共新闻""本土化"提供一个微观样本。  相似文献   

13.
论点、论据、论证是一切论说文的基本要素,也是广播评论的三要素。所谓要素,就是一个事物的基本构成条件。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构成条件,新闻消息是五个W加一个H,广播评论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一、论点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说理和诉情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为了提升新闻评论的精确度,为了提升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在新闻评论中应该注重和把握新闻评论中的情感因素,平衡新闻评论中的说理和情感,使新闻评论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15.
选题和立意,确定了一篇评论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接下来就要论证。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议论了。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能不能写好的关键。有时候,选题很有针对性,立意也新,但是论证没有论好,或者是论点没有展开,或者是论据不足,或者是论如乱麻,都不足以服人。这样的评论。仍然不能说是合格的。可惜的是,这种不合格的,本来应该回炉再造的评论,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甚至出现在一些颇有影响的大报上。论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所谓论证,简单说来,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用分论点证明总论点,或者用通常的话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在逻辑学上,则被称为“用已知为真的判断去确认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学》)新闻评论的论证虽然不同于一般政论文的论证——它是根据新闻所发表的评论。新闻就是评论的论据,一般说来,无需离开新闻再去寻找其他论据,但是,事实上,多数新闻评论不过拿新闻作“由头”,从新闻生发开去议论带有普通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仅仅有一个新闻由头并不足以证明,仍然需要用论据,特别是事理论据去加以证明。所以,不管新闻评论有什么特殊性,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它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我这里所说的新闻文体,是广义的新闻文体,包括消息(新闻报道)、通讯、专访、评论等。它同其他散文文体不无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又有质的区别,彼此的职能不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有不同之处。新闻文体作为广义的散文文体中的一个类别,有其区别于其他散文文体的独立性。我们应该如何在不影响新闻文体的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把我们散文的优良传统化入新闻文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1):2-7
罗兰·巴特提出,"神话"是一种二度符号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被区隔开来,一套新的"概念"得以接入。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在新闻评论中:"神话"占据评论逻辑链条中的高地,以不容置疑的强力征服人心,这份效力传递至链条终端,被用来支持实际见诸报端的说理论证。在新闻评论说服与认同的过程中,"神话"可能遥远地抑制了理性和独立思考。本次研究正是从这一线索出发,采用实验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一次"效用神话"母题的说服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18.
我要在本学期开设一门新的选修课<论证与辩论分析>.作为一个在新闻学院讲授新闻评论的教师,我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代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不同观点的人们在公共问题上相互说服的工具,因此它越来越重视论证;二是因为,由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说服活动,已经超出了新闻评论作为"文章"的静态框架,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说服手段和表达效果,这就使得一个过去一直"讲文章"的教师,出于好奇心和某种责任,不知不觉地走出自己原来的框架,开阔视野,广泛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电视传播具有迅速及时、声形兼备和形象直观等特征,而电视新闻评论则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画面既是基本要素,也是构成单位。同时,画面既要用于叙事,又要为说理和论证服务。因此,对于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而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兴起和发展,对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是一门实践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科学。高校新闻评论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尤其表现在高等学校新闻评论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目标:新闻评论对高校新闻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在我国高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新闻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