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当代文学期刊在新兴媒体的冲击、市场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下开始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多数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急剧萎缩。面对危机,文学期刊纷纷采取策略应对挑战。隶属于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以选载优秀中短篇小说为宗旨,较早地明确读者定位,贴近读者办刊,考察其独特风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兰 《中国编辑》2003,(3):86-88
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到1932年“一·二八”因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历时二十一年。《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刊物。这份刊物不仅培养出中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而且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的摇篮,“五四”以后的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巨匠们许多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当年的最高月发行量曾达到168万册.以后期刊印数一直下滑,到1989年时,月发行量为9万册.我调入<小说月报>编辑部时,月发行量维持在10万册左右.在百花文艺出版社里,10万册发行量的<小说月报>,也依然是一个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时上交的利润大约占百花文艺出版社全年利润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4.
江曙 《编辑之友》2018,(1):102-107
1921年前《小说月报》由王蕴章和恽铁樵主编,编辑特色主要在于:在栏目设置上强调小说的社会启蒙功用;主编对古文小说进行点评以便于学生学习古文,这也间接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在改革言情小说、古文点评小说、刊载短篇小说等有所体现;小说语言上1918年前多文言,其后提倡白话.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20年代初,青年茅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成功地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对推动我国文学期刊由近代向现代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无疑,这也是茅盾编辑出版人生中光辉的一页.茅盾主编并成功地改革<小说月报>,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强烈的读者意识是其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他作为作者和编者的主体意识中,读者意识始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1910~1920)到了后期,发行量大为减少,到了1920年第11卷第10号时,发行量只有二千册,而新文学刊物则是彼消此涨,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从1915年刚创办时一千册左右销量,经过短短三年时间到了1917年则达到一万六千册的发行量。时代发展是如此迅速,  相似文献   

7.
《小说月报》的三位编辑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虽然都倡导“为人生”的主张,但在内容、栏目设置、编辑形式方面体现了不同的编辑风格.  相似文献   

8.
9.
李频 《出版科学》1999,(3):48-50
在中国期刊发展史上.因期刊改刊而深刻影响社会化进程,同时招致读热烈赞誉和极力诋毁的,恐怕莫过于茅盾改革《小说月报》了。  相似文献   

10.
廖慧平 《新闻知识》2005,(11):50-51
要了解一份报纸的办报理念,就必须清楚报纸定位策划。报纸定位策划是传媒定位策划在报业运作中的具体化,它包括读定位策划和功能定位策划,前是一家报纸在所有的报纸读范围内科学地确定自身最优化的目标读,是报纸实现市场占有的基础后是一张报纸在所有媒体功能范围内科学地确定自身所要发挥的功能或作用。办报理念则集中体现于报纸的功能策划,  相似文献   

11.
从《读者》看文摘类期刊的风格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琴 《传媒观察》2006,(4):24-25
2000年第4期《读》发行量达到605万,名列中国期刊媒体首位、全球综合性期刊排行榜第4名。有人认为,《读》已经成为一种化,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然而也不时有声音激烈地反对它:“《读》20年来,老是拿没有创新的旧面孔敷衍读,不正宗不到位的小资情调。”一本没有原创稿的类期刊,缘何引起如此剧烈的反应?从叙事结构与风格变迁的角度来研究,《读》是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以及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语文教育类学术期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办刊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两种期刊在地域特色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读者与作者、市场定位等方面的比较,使广大读者和出版界同仁对语文界的这两种品牌期刊有更深入、更理性的认识。两本期刊,一南一北,同中求异,正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3.
《小说月报》后期面临着停刊的窘境,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迅速、编辑的"不合时宜"、读者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商务高层起用新文学家沈雁冰改版《小说月报》是维持刊物生存、追求利润的一种市场营销策略。改版后《小说月报》的主编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人接受和刊登了商务印书馆时尚、通俗广告;1923年创办的《小说世界》是商务印书馆为了把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吸引过去的大众读者再争取回来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14.
黄茜 《新闻窗》2010,(1):47-48
贵州日报国际副刊《世界瞭望》作为国际时事新闻版的延伸.与新闻板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相对于较“硬”的国际时事新闻,副刊版更注重标题的制作、词句的完美、立意的新颖。更讲求艺术性、趣味性和休闲性,力求用轻松的笔调、艺术的版式感染读者,其独特的审美功能是时事新闻所难以替代的,它能更好地体现报纸的人文情怀,以“副”来吸引读者,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新闻类周刊早已有之,但直到近几年才悄然形成声势,出现了一批深受读者青昧的新生代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是其中的有代表性的刊物.本文通过对<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比较分析,总结出两者在读者定位、市场定位、栏目设置、内容和风格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探寻我国新闻类周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纽约客》始创于1925年,是代表美国杂志最高品牌的人文刊物之一。她历经风风雨雨,始终保持长盛不衰。在其创刊80周年之际,《纽约客》已出版4109期,在美国国家杂志奖40年的历史中,共获得44个奖项。如此殊荣,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杂志能够望其项背;100万以上的发行量,也让我国的文学期刊羡慕不已。作为美国最成功的知识分子杂志,《纽约客》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拥有着精准的定位、卓越的追求和独特的风格。她早已成为美国人社会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成为纽约乃至美国知识分子的一个象征。  相似文献   

17.
魏金成 《新闻界》2005,(6):87-88
众所周知,准时出版早已成为发行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报社是应该死守“行规”呢,还是灵活地运用发行规律?对此《环球时报》做出了明确的回答。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为抢发这条震惊世界的新闻,《环球时报》决定提前一天出版。同年10月7日美国空袭阿富汗,《环球时报》又紧急撤回已印刷完毕的报纸,不惜拖延时间,连夜对报纸的内容进行修改。单从形式上看,《环球时报》既有“迟到”又有“提早”,可以说是对读者的严重违约。可是高额、稳定的发行量却又给我们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画报》(以下简称《城》)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八种媒体品牌之一。前身为已有41年历史的《广东画报》。于1958年创刊的《广东画报》在她的第379期刊物发行时从一个省级图片宣传刊物摇身一变成为面向城市青年的时尚刊物。改版后的《城》一度被冠以国内“最小资的媒体”称号,成为进行期刊品牌研究时无法忽略的经典案例。它将受众群定位在生活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新兴中产阶层,年龄在25岁~35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小说月报》的编辑上,王蕴章两次编辑《小说月报》,见证了《小说月报》走向辉煌的开端,也见证了《小说月报》不得不改革的痛苦.他身上带有的过渡性质色彩,让他成为了那个时候旧式文人向新式文人过渡的典型.分析王蕴章两次编辑《小说月报》的经历,考察他所作出的各种编辑选择,我们能看到旧文学的编辑向新文学编辑转型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回族文学》杂志所发表的作品屡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读者》等国内主流刊物选刊选载,影响力不断提升,知名度越来越高,这对于一个地处西部边陲的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而言,显然是最佳的褒奖。在选载率不断攀升的同时,《回族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