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吕氏春秋》中有关葛天氏之乐的记载资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文艺起源的宝贵资料,是文艺起源于劳动的文献佐证。葛天乐是劳动人民的创造。那么,“葛天氏”在何处?人们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大量的翔实资料证明葛天氏就在商丘,这在音乐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柳先生传》一文的结尾有这样三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三句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治下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者开篇就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既然写传,应当交代姓名籍贯,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1.与结尾照应,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结尾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者在引典中巧妙地把自己说成是无怀氏与葛天氏的百姓。“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那么,开篇就说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  相似文献   

4.
地方音乐资源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具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性。本人认为对于音乐传统文化的传承,可在高校中《乐理》课程中进行。本文从《乐理》课程与地方音乐资源的内容相结合设计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冯咏华 《教师》2010,(24):119-120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发挥的空间。河南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这些都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河南信阳拥有的大量优秀的、  相似文献   

6.
《五柳先生传》一文的结尾有这样三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三句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治下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我认为这三句中的后两句的语气应为感叹语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方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将《客家音乐文化》作为适应于地方课程教学的特色课程,是针对教育部关于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对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教学与传承"这一内容的改革尝试,面对课程中存在的传承内容、传承理念、传承方式、传承研究、传承文本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客家音乐文化的课程化传承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个总也说不尽的话题.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随着物质生产的需求伴生了艺术生产,那“杭育杭育”的歌唱便是原始劳动的杰作.但是,社会在变,文学也在变.从单调直白的“杭育杭育派”到光怪陆离的现代派,文学的载体储存着人类文明进步与历史演化的丰富信息.文学与人类的关系大密切了,简直可以说它是伴随人类的影子——有立体感的影子,活着的影子.迄今为止,给文学所下的定义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文学就是人学”了.高尔基这一著名命题,真正捉住了文学的本质,因为只有把文学看成是艺术领域的“人学”,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文学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实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22,(1):84-88
《小扁担,三尺三》为电影《李双双》中的插曲,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影视歌曲之一,在该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曲在歌词上描绘了人民公社时期女性群众加紧生产、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在音乐创作中融入地方戏曲“二夹弦”与河南民歌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一首作品;论文以该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参照几部传统二夹弦剧目与部分河南民歌,分析该歌曲在音乐创作上如何将传统地方戏曲和地方民歌的音乐元素与专业作曲中的写作手法相融合,进而探究其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电影插曲音乐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地理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此背景下,各地流传的传统音乐,如戏曲、说唱及器乐音乐等,在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既相互影响,又与独特的地方语言音韵相融合,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地域性音乐风格。河南作为"戏曲之乡",形式多样的豫剧、河南坠子等民间艺术体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内二胡器乐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使得地域内的二胡作品有着典型的河南风味。本文旨在以河南地域风格浓郁的二胡传统作品《河南小曲》为例,通过对乐曲演奏中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深入剖析,探究这些特定的演奏技法是如何体现河南地域二胡作品的音乐风格的。  相似文献   

11.
“台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从永乐到弘治这一百多年间,文坛上占着主导和主流地位的文学形态是"台阁体"。有关它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当今学者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即如它的称谓也存在着偏颇的看法:把"台阁"等同于"馆阁","台阁体"等同于"馆阁体"。事实上,明代的"馆阁"和"台阁"的指称有着明显的等级和地位差别,二者之间不能等同和相互替称;且考察"馆阁体"和"台阁体"在明、清两代用法的演变,可以看出,把以"三杨"为代表的诗文文学形态称之为"台阁体",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共识。  相似文献   

12.
汉代梁国的打夯号子即《睢阳曲》,是今天商丘夯歌的源头。由此上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国的讴谣和远古的葛天氏之乐;由此下寻,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商丘夯歌和豫东大鼓音乐。  相似文献   

13.
商丘对本市“非遗”的普查结果充分显示了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丰富性。然而,“音乐类非遗”在当下多元文化的竞争中如“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缺乏现实的文化生命力。着重对商丘市音乐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商丘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量词的“个化”,淡化了名词和量词之间的选择关系,也使量词“个”的本身更加虚化,更加语法化。文章运用语法化的有关理论与准则,坚持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个”的虚化程度和语法功能将“个”分为三类:实词“个1”,虚词“个3”和介于实、虚之间的“个2”。个1是指对数词的选择是自由的、不受限的,指量功能强的作为实词即量词的“个”;个3是指无法与任何数词相结合的,只起连接、强调等语法作用的作为虚词的“个”;个2则是指只能与“一”或“一百、一千”等少数数词结合的或仍具有一定的指量功能但也具有连接等语法作用的,介于实词个1和虚词个3之间的“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了从明代云南地方志中查找到的架阁库 ,从这些架阁库可知 ,明王朝并非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后才在地方上设置了架阁库 ,事实上是明王朝一建立 ,就广建架阁库 ,接着又讨论了明代地方架阁库的数量问题 ,纠正了以往的观点。并认为元明清时期虽然都沿袭了宋代的架阁库制度 ,但其程度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玉台新咏》卷九所始载的司马相如《琴歌》二首并序,历代流传,异文渐多。明清以来的引录、校勘,尤其是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辑校,问题亦复不少。故作此校补,以向学术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7.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为陆机和刘勰架设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对此应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葛洪毕竟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葛洪和他的辞赋观给予客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诗经·葛覃》咏唱了鸟鸣喈喈的自然环境下葛的浓密和茂盛,写到了古代制葛布的劳动过程。诗中所写的自然背景较清楚,最令人费解的是女主人公的身份。古往今来关于主人公身份有后妃、卿大夫妻、贵族女子、民女、女奴、受训的待嫁女等众说。如何理解归宁和师氏是揭开女主人公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本文在层层分析的基础上推断出女主人公是卿大夫妻。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受体B前出现量词“个”可以表示“不定指”,但这并不能概括其所有的 “个”字功能。“把”字句受体B前的“个”还存有何种别样功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由于产生时代和祭歌性质的不同,在主旨、祀神态度、歌诗源流及其音乐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的个性特征,由此可以窥见西汉祭祀诗歌的不同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