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以来社会剧变,在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家庭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复合家庭减少,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减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势必给农业生产工具、农村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农村人口城镇化以及近代手工业技术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清经济立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经济立法的首次实践,是中国近代法律变迁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晚清经济立法的历史动因及其晚清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历史考察,并剖析其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为我们今天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总结晚清军事学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其对当代国防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展示各国文明成果的世界博览会,随着晚清国门被打开,逐渐被中国人所了解和参与,并因此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当时对外交往的主要省份江浙地区,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市政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多表现。  相似文献   

5.
晚清来华西方人对通商口岸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高度的关注。透过西人的视野,清晰可见步入晚清之世后口岸城市社会经济延续传统与发展更新的形态。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的福州,在内河江域经济繁荣区、商贸网络与街市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手工业以及金融业等领域,显露出动态发展的迹象,反映了晚清口岸城市社会经济承续传统的同时不断迈向变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的对外经贸是在国门的开与关的碰撞和交织中缓慢发展的。晚清执行的是外国列强强加的和由于本国经济畸形发展而不得已采取的对外经贸政策。晚清开从国外借款的先例,同时又开准许外商来华投资设厂的先河,晚清从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发展到多口对外通商,对外贸易的产品和国家较清初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晚清经济立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经济立法的首次实践,是中国近代法律变迁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晚清经济立法的历史动因及其晚清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历史考察,并剖析其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为我们今天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晚清统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与观念中存在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卫主权与争利益、经济优先还是政治至上三对比较常见的矛盾与冲突.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勃兴,对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理性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一概斥为“经济排外主义”而大加贬损,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晚清时期山东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和山东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阻碍了山东早期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对后来山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料笔记对地方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近代以来与地方史研究密切相关的笔记有《道成以来朝野杂记》、《天咫偶闻》、《津门杂记》、《白下琐言》等多部。它们对地方人物研究、社会史研究、经济史研究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我们研究地方史时所不应忽略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举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经济上要求发展、自强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政府为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开始调整政策,制定了详细的铁路政策,加强了对铁路的管理和经营,把铁路政策作为实现自强的重要方针之一。清政府的铁路政策经历了借款筑路阶段  相似文献   

14.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广东乃晚清外交人才之渊薮,湖南、安徽两省人数不多却充分证明了晚清两大幕府对中国近代外交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投身于地域文教活动中,成为地方兴学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望族的助学兴学活动促进了地域文教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也提高了望族本身的威望和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巩固或提升了望族在地域社会的地位。而晚清望族在地域文教事务中的巨大影响力,既体现着晚清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能力的减弱,其本身亦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6.
国家权力的下沉构成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在有限的国家能力的制约下,地方社会的支持和介入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传统的地方士绅群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一方面国家以地方士绅及相关的机构为中介连接起国家和地方社会,双方在相互合作中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双轨政治”的僵化,官、绅、民之间关系的异化导致了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冲突,并极大地制约了这一时期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出现诸多新的发展因素和趋向,传统的与新生的彼此混杂,形成了一种充满张力的特殊状态。表现在婚姻问题上,一方面以知识分子为先导要求婚姻解放、婚姻自由;另一方面,由于贫困和阶级分化的加剧,一些相应于贫困而生的婚姻形态重新流行于基层社会,赘婿婚就是其中一种,并在不同地区、不同个案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征。由于赘婿在家族、宗法中的特殊地位,也引发了不少有关继承与财产的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的周口地理位置优越,成为江南商货进入北方市场的重要转运中心。丰富的商品和众多商人的聚集,使周口成为晚清时期河南与省外开展贸易的重要窗口。经济的繁荣带动了金融业的发达,最明显的就是山西票号的纷纷进驻。山西票号的到来便利了资金的融通,促进了周口市场上的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19.
庚子事变后,京师大学堂在开拓有为的重建方针主导下,对科学教育重新布局、重新建设,大学堂于新设立的师范馆、预备科等教学机构中确立了以分类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将科学课程集中于师范馆第三、第四类学科与预备科第二类学科内重点实施。在招收录取学生的环节中,大学堂十分关注考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了若干与数理化科目相关的考试规定,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的开办带动了晚清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产生了社会启蒙的重要影响。然而,其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却难以解决,致使科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186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咸丰皇帝仓皇出逃,京畿要员纷纷作鸟兽散。时任天津知府的贵州人石赞清,却在英军面前表现出了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极大提高了民族士气,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