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立德树人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中小学仍存在课程思政理念重视程度不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够,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高站位,深化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强化育人价值,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徐茜  龚正华 《中国德育》2023,(23):43-47
生态文明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之际,需要厘清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内涵,明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对新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实践化、生活化的育人体系,筑牢生态育人根基;强化从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教师培养力度,完善主力保障;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创新融合与驱动模式,助力角色联动。  相似文献   

3.
韩淼 《辽宁教育》2022,(2):43-47
课程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而教育评价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小学课程建设,要体现重构育人理念、彰显学校特色、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立足教师实践、提升专业水平的价值意蕴。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要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强化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性与实践性,增强教师课程建设的主体性与专业性。  相似文献   

4.
课程统整是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具有促进课程有机融合,达成艺术核心素养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艺术教师课程执行力;合理调动课程系统要素,助推艺术课程系统高效运行几方面的价值定位。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需遵循“适应性专业知识”、艺术学科高阶思维和课程系统协同育人的逻辑。达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有效统整、推进中小学艺术课程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明晰新课标理念,增强艺术课程统整意识;依据新课标课程整合取向,绘制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框架;协同教师发展,提升艺术教师课程统整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是落实课程有效实施的一个载体。我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特制定出本课程方案,并进行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卢凤 《今日教育》2023,(10):40-41
<正>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课表中一门独立的课。如何着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基于青雅文化特色,构建了雅行修养课程,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了“劳动最美”校本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7.
安媛 《天津教育》2020,(1):35-36
2017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成为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和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指出德育的五大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了德育的六大育人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刘晓婷 《天津教育》2023,(13):39-40
<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天津市实验中学立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践行“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强化课程育人功能,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着力提升课程育人的功效。一、以问题为导向,固本方能强基  相似文献   

9.
姚宇华  黄彬  王博 《教育探索》2021,(10):43-48
课程作为大学的核心要素,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当前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尚存在建设理念滞后、参与主体单一、过程相互割裂等问题.为了提升高校课程建设成效和课程质量,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彰显课程育人价值;推进课程参与主体多元化,打造课程建设共同体;强化课程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改进和优化课程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日益成为中小学学科育人的重要课题。通过CiteSpace生成的知识图谱可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年度发文趋势和关键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呈现出如下热点:遵循政策导向,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学科特性,开发思政资源;着眼育人价值,探究有效策略。研究认为,未来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要推进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关注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重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立足课堂,推进学科德育项目研究与实践,推动由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教研转型和课程转型,有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学科德育,要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要创设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要通过挑战性任务实现德育价值;要建设支持性学习环...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培养和劳动教育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两个话题,核心素养培养与劳动教育存在诸多契合点: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方向,而劳动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核心素养视阈下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解偏差、内容简单并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整体规划不足、评价方式片面等。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要从贯彻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理念、拓宽劳动教育路径、统筹劳动教育实施、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专题教育侧重于培养公民基本素养,与时代发展结合得更为紧密,教育的个体社会化价值更加突出,是社会活动视域下学科课程的重要拓展与有益补充。《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首次提出专题教育,明确实施方式。各地中小学应坚持有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核心素养的主导思想,以协同育人的视角、拓展补充的路径,将国家层面的中小学专题教育实施纲要、指南、意见等顶层设计转化为校本课程行动,有效配合国家课程,增强课程育人合力与质量;运用综合课程思维,突出实践性育人要求,体现主题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特点,以问题解决陪伴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并驾齐驱,实践育人成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这一长效机制的确立,无  相似文献   

15.
《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丰富,核心在于教学改革。本文从对课程教学育人理念的认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介绍了我们开展工科《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育人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向;其次,将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整合优化,深入挖掘各教学环节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和显性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最后,设计了思政育人调查问卷和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显著,证明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希望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育人实践能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理念与学校课程的关联互渗,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文化理念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在灵魂,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的外在形式。文化理念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文化理念的构成要素融入课程建设凸显育人的高度,课程育人的呈现形式浸润文化理念展现育人的广度。课程实施规划用未来的眼光提供学校课程建设的制度保障、方向引导、研制规程和修订程式,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性教育理念是芬兰国家课程标准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文章以芬兰《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和《2019年普通高中国家核心课程》两份文本为分析对象,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维度,对芬兰可持续性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内容与路径进行研究,发现芬兰可持续性教育与课程的融合可概括为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课程理念上将可持续性理念纳入课程基本目标和价值观;课程目标上将可持续性素养融入中小学核心素养框架;课程设置上分为独立路径、融合路径与混合路径三种形式;课程实施中引入现象式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上将可持续性教育纳入课程标准总体评价与学科评价范畴。这对明晰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将绿色低碳要求融入课程的实践进路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