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母亲的名义进行书写,讴歌母爱,抒发母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思母性的缺陷,来拆解传统母性价值,解构母性神话,重新认识母亲的地位。她们对父权社会中神圣母性的解构,一方面体现在对父权话语强加于母亲身上的虚构神话的清除,重塑一个新的母亲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建构女性自身的性别文化价值,建构女性自身传统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她从小失去母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感体验。她以这种极端的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性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更多的是冷漠、自私,有的甚至是畸形变态。张爱玲在作品中毅然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对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产生质疑,打破了母性讴歌的传统模式。这些母性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为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莫言作为当代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塑造过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对母性的想象是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莫言本人也毫不讳言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认为母亲、故乡、童年是自己创作的三大灵感来源。通过对莫言笔下的母性想象进行分析,阐明这种想象与土地意象以及母性崇拜的联系,同时对其所包涵的博大性、抗争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种族退化的启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9,(1):29-34
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在作品中着力构建张扬的母性空间。其书写既不是对远古记忆的简单重现,也不是单纯的原生态描写,而是将其作为指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意象进行构建,试图突破原有的草原话语范式。文章围绕作品中自然由"父性"向"母性"的转化、四季更迭的母性空间构建进行研究,并试图对母性空间的多重意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母性是母亲所具有的特性,也指成为母亲的才能。幼儿师范学校的母性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乳媪和保姆",而是让她们学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做一名"最好父母"般的幼儿教师做准备。母性是由母爱、母艺和母德三部分组成,所以母性是可教的。在对学生进行母性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教师教育,主体性教育,生活教育和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现代文学史上三个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知,山东现代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致力于表现她们身上的母性内涵和品质,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普遍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的革命意识.这是与其他区域作家们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在以这种方式去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时,却往往忽略了女性作为"女人"的本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残雪的小说表现了独特的思想与艺术风格,具有大胆突兀的女性主义色彩.残雪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彻底颠覆和解构了男权主义对女性角色的审美情趣,解构了传统文学中母性理念,展现了母性价值认同中的阴暗面,粉碎了男性视野对母性"关怀、温柔、忘却自我"这一期待.母性的神话解体了.  相似文献   

8.
许尧 《文教资料》2007,(7):128-132
母性这个词用来描述对女性的一种特殊认识,包括母性和魔性两方面。“母性缺失”主题从五四时期开始出现。《雷雨》和《金锁记》从新女性和旧女性两个方面提供了这样的分析个案。本文基于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潜意识理论从社会要求和女性自身两个方面分析了个案中的“母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杰出的现代诗人海子凭借独特的意象体系屹立于中国现当代诗坛。早期的海子在短篇诗歌的写作中大量使用阴柔优美的母性意象,其可分为母性身份意象、母性身体意象和母性物体意象三大类。单纯敏感的个人性格、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点以及人类普遍的母性崇拜是海子短诗中大量使用母性意象的原因。海子既继承了中国现代母性书写传统,又借鉴了西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母性意象群。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在其创作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母亲形象,这些形象展现出了母性与欲望难以调和的复杂关系和母性与自我无法兼顾的现实矛盾。这些复杂的母亲形象,既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也有作家个人经历和性格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安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两性关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性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尤金·奥尼尔却在他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杨丽华 《文教资料》2013,(26):6-7,14
路遥七岁时离开亲生母亲,造成童年时母爱的欠缺,使得他成年后内心仍怀有对母性关爱的需求和依恋.在作品中,他塑造了一系列母性化的恋人,并对她们予以赞美和欣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14.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社会人格都已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母性即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正如爱男人更甚于爱女人自己早已成为男权文化中心对理想女性的人格定位一样,爱子女甚于爱自己也早巳成为父权社会对理想母亲的人格定位.但奥尼尔和曹禺却在他们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老子“崇母”价值观建立在他的“崇道”体系之下.因为形而上的“母”的观念的树立,所以“崇母”不同于“崇阴”.老子对“慈、俭、柔、静”等诸多母性之德的推崇,将“崇母”价值观的内涵充实得更加饱满.老子在女神创世和母系社会形态的影响下,在大胆批判父权社会的弊端和矛盾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他的“崇母”价值观的树立为彰显母性之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祥林嫂和曹七巧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典型的母亲形象,她们都是牺牲在封建婚姻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同为母亲,祥林嫂和曹七巧却有不一样的母性。祥林嫂身上散发出人类最原始的母性,是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本真甚至有些愚钝的母性;而曹七巧则暴露出被父权制异化了的母性,她更多地带有母性中"恶"的因素。由祥林嫂深沉而备受悲悯的母性到对曹七巧形象分析中的"审母",我们发现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母性的叙述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普遍意识形态认为的伟大、崇高、博爱的母性爱 ,在另一方面就隐藏着牢固母性社会性角色分担的父权制意图。母性在父权制的母性主义 (motherism )旗帜下 ,很大程度上隐瞒了她的实际状况 ,诸如丧失主体、性奴隶化、孤独、无力等等。在女性主义领域里重新研究的“母性” ,区别于以往的普遍“母性”概念 ,女性主义首先解剖母性实体 ,而后重构新的母性概念。文章以孤独、无力的母性实体为中心研究四位中国现代女作家探讨母性的文本  相似文献   

18.
在活跃于当代文坛上的东北作家中,迟子建是一位受地域文化影响比较明显的女作家。东北特有的黑土地文化造就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始终以对生活朴素的理解、母性的情怀以及民间的视角重彩涂抹着故乡的地域风情,始终执著而又诗意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以及对故土生命的热爱。本文试从创作动因、创作视野、情感观照以及叙述视角等角度探究黑土地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张洁以长篇小说<无字>和<知在>的发表再一次引起文坛的注目本文意在通过对张洁作品中对父性和母性的描述,来分析其作品中的母性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20.
母性意识和母亲能力是幼师女生从事未来职业的必备素质。母性是可教的,因而母性教育是可行的。母性教育可以从母爱、母艺、母德三个角度,通过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和专题讲座等途径进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母性品质和掌握幼儿教师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