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数学实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数学教材中的“实验基因”,充分发掘数学实验素材.“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教学中教师要让数学实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抽象走向直观,让数学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领域,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数学实验内容。科学有效的数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的特征,体验几何原理的生长过程,也是学生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学力、培育数学情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具象思维是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具象思维,包括实物具象、替代物具象、图形具象以及符号具象等.借助于具象,能够将隐性的数学知识变成显性,将无形的数学思想变得有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从具象到抽象,能够赋予儿童思维自然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评价模式。从小学数学学科角度,表现性评价的探索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思维可视",设计表现性任务推动深度学习;"学力外显",制定评价量规综合测量能力水平;"素养提升",创设任务情境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5.
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联合成一个大的组合单位。组块策略在言语类的教学中常用于词组的记忆以及高效阅读等,可以有效提高记忆和阅读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组块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前后的来龙去脉。本文着力探讨组块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力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祝智聪 《教师》2020,(10):45-4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文本细读,符合学生阅读成长要求。在学生展开文本细读过程中向其传授更多语文知识,全面提升学生语用水平,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筛选群文阅读内容、在阅读中实现点线连接、创新读写实践应用,都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可以在操作中让学生探索化归思想,可以在解题中让学生感悟化归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为,如水的课堂,除了让学生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更重要的要让学生体悟数学本源,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及其意义的理解。如水的课堂,学习过程自然流淌,虽有波澜或坎坷,但学习者能主动而勇敢地学习、避免被动接受;能在有效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和思想,并能有策略地融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有统整的眼光,融会贯通、灵活迁移、自我决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准变量思维作为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之间的中介,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从算术思维发展到代数思维的桥梁和纽带,能促进算术学习与代数学习的有效联结。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算术中的代数特性,精心呵护与扶植学生的准变量思维。  相似文献   

10.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写到:"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是使人受益终身的、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甚至经历的挫折等,也可以是从整体意义上对数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与形的有机融合以及对数与图的不断构造,引导学生经历对数学图示、数学图画、数学图谱等的理解、分析、构造和创造,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内在思想素养?结合"三角形的认识"阐述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姜钦峰 《小读者》2012,(11):17-17
晚上11点,下着瓢泼大雨,他开着出租车,准备回去交班。突然,一个黑影横穿马路,他赶紧刹车,但是距离太近。"砰"的一声,黑影应声倒地。他立即靠边停车,跑到马路中间,不由得吓了一跳,人居然不见了!难道是幻觉?但已经变形的自行车告诉他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是师生精神、道德和生命相遇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敞开心扉、相互支持,尊重信任、欣赏接纳,彼此分享知识的理解、经验的习得、智慧的生成、情感的共融;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敞开心灵、倾听对话,启迪思考、自由生长,师生思维被碰撞、文化被建构、生命被激荡、精神被升华,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要实现生动具体的基本目标,离不开教师对细节描写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美国最先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相似文献   

17.
<正>·策划人语·评价,是教育发展的硬骨头,是师生成长的牛鼻子。评价不是为了判断,而是为了促进。评价有三大要义:一是聚焦,即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学科的课程目标;二是实时,即在学习展开的过程中实时评价,在有意义、有趣味、有挑战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实时评价;三是增值,即实现知识的迭代、思维的进阶和生命的增值。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甫一出现,就受到热捧。其魅力就在于表现,即让过去隐藏背后的、模糊不清的、抽象乏味的充分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发展学生心智的学科。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迸发思维火花,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从深度设计、深度思考、深度应用的角度,探寻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自由。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  相似文献   

20.
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呼唤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以弥补纸笔测试性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表现性评价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等方面予以全面评价,是对传统终结性评价的有效补充。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可从设计逆向性目标、设置情境化任务和制订引领性规则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