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自国外的各种思想涌入中国,这极易造成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因此,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至关重要,而在高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最终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由外来的一般学说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灵魂,它经历了曲折的、辩证否定的历史演进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由少数先觉分子到革命阶级整体的大发展;建国后到“文革”时期,经历了由理性地信仰向非理性地信仰的转折;改革开放后至今,则呈现出波谷与波峰复杂交错的上升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总体上呈现出信仰客体与时俱进的创新与信仰主体理性自觉的增强二者互动相生的良性生态。自觉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信仰客体以便实现其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对象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信仰化演进历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但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些人心中产生了"困惑",这与人的主观认知、行为追求,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党风存在的问题有关.应从理论认识、党的建设、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使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6.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价值理念和思维方法的笃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科学真理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高尚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崇高事业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方向保障,对个体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具有推动作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增强实践意识,秉持科学态度,注重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迄今已近百年。新民主主义时期党以坚定的信仰、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创了一系列适应于战争年代的组织传播的模式和手段,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有效运用革命胜利的局势,在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全方位的传播,推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运动蓬勃展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波折中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走出教条、走出盲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内容,运用大众传媒多角度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重要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传播,在实践中淬炼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有信仰的人传播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受众理念,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的传播作用,积极开发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功能,以中国故事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载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传播主体的信仰性和组织性、传播客体的群众性和自觉性、传播内容的创新性和选择性、传播路径的多元性和权威性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传播了...  相似文献   

9.
信仰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支撑点;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调解器;信仰能转化为主体行为的内驱力,能激发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欲望.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加强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任;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仰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支撑点;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调解器;信仰能转化为主体行为的内驱力,能激发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欲望。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加强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任;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对信仰的追求面临异常复杂的情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科学的信仰,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科学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关系,才能在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人们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时代同步成长、同步发展的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坚定科学信仰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在夯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航向、激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堂作用,营造校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性依次上升的三种机制:理性认同机制、价值共鸣机制和精神激发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在这三种内在机制的交互作用与统一协调的基础上,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学生中的稳固确立与现实践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生活世界为现实基础,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门萨克斯主义信仰关注人本思维的内在向度,领悟自我发展意义维度.确立个体人生安身立命的终极寄托,实现对社会道义的自觉承担,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深度体认.本文以信仰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之间的关系,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提升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人的信仰 ,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现在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 ,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 ,是高校青年教育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16.
17.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土传统伦理文化主导地位的逐渐丧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片面性理解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削弱。共产党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在新世纪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就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重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话语、真理与信仰之间具有内在关联,话语权博弈的实质则是以推动其信仰传播为最终目的对真理诠释权的争夺.作为信仰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因当代多元话语对其真理性的冲击与遮蔽,它在信仰层面的传播陷入了困境.因此,从客体维度深入剖析话语、真理与信仰之间的深层关系,仔细梳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受到消解的多重原因,在建构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彰显其真理性,就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信仰是重要的,但当代中国的信仰现状则值得深思。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主导信仰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作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以及实践的角度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来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世纪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是以对客观规律真理性认识为基础的,科学信仰的核心是对真理的确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面对各种困惑,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此作出新的恩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