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暖暖     
听着梁静茹的《暖暖》,一边喝汽水一边和朋友Yh有一搭无一搭地聊天.太阳热得像个大火球(好像是学前班时学的句子),叶儿没精打采的。花儿一样。我也如此。“可恶的太阳!”我禁不住狠狠咒骂。“原以为你名字里有个‘晴’字就会喜欢晴天呢。”Yh笑得很爽朗。“谁说我不喜欢晴天?只是不喜欢天气热。”刚说完,他递过来一瓶茉莉加薄荷味的绿茶。“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两种口味?”我一边占着便宜一边还不忘卖乖。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和他网上相遇的,只知道每次上网打开QQ就期盼着他来。喜欢他的名字“葬诗魂”,听起来有种冷清凄美的感觉,更喜欢他慢悠悠的讲话,和他的谈话很有特色,似乎不是在网上,没有神侃,那是一种很自然的聊天,我喜欢。我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句诗叫“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于是,给自己改了一个网名叫“渡鹤影”,他看了之后发了“笑脸”给我,然后说,“你能感受出‘渡鹤影’的感觉吗?”我笑了起来,“和‘葬诗魂’差不多吧!”我说。他说:“不!像我已经老了,不像你,很年轻,你不应该去理会‘渡鹤影’。知道《红…  相似文献   

3.
《小火炬》2005,(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灰色童谣风”在校园间悄悄流传。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轻唱的不是“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却是“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这些‘童谣’是从朋友们那儿听来的。”一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你不会唱,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要是谁有了新的‘童谣’,身后就会跟上一群‘小兵’。”“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这些‘灰色童谣’?”福州仓山实验小学的陈亚君校长思考着这个问题。她发现,老师和家长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他们心灵的成长。“现在的孩子们懂得很多,想得也很多,他们的心里有这样那样的迷惑和苦恼,又没办法和老师家长们交流,于是‘灰色童谣’就乘虚而入了。”  相似文献   

4.
陆梅 《新读写》2008,(12):31-32
其实我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和天堂无关。这个故事里的女孩是我多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叫晋明。第一次见面,女孩就很自来熟地拉住我手,自我介绍道:“我叫晋明,魏晋的‘晋’,明朝的‘明’!很喜欢看你在报上写的那些文章,猜想我们能成为朋友,就贸然找来了!”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12-18岁创作     
至女“12—18岁” 亲爱的“12- 18岁”蓝天白云下有多少花样的身影就有多少灿烂的梦想。 是苦读书的年龄.是渴求新知的时节。有一天你遇见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作家“你会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话还可以这样说,事情还可以那样做那么“12 - 18岁“r快快拿起笔吧写出你的成长、烦恼及心灵秘密写出你的学习压力与情感故事写出周围的一切。创造的小荷已经露出尖尖角了呀, “小作家’‘更愿意发表’"12一18岁”的原创文章。别忘了地址哦!  相似文献   

7.
“名”教 1945年,林伯渠的小儿子6岁,要上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林老语重心长地解释道:“‘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联”教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奇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吃糖。而且特别喜欢吃一种叫“秀豆”的糖,它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滋味。那是去年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一位要好的同学送给我一块糖,我说不喜欢吃。她说:“这糖叫‘秀豆’,很特别,你尝尝吧!”于是我接过了“秀豆”,放进嘴里。瞬间,一股浓烈的酸味,使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有,脸部肌肉扭曲、抽搐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余敏 《江西教育》2002,(23):12-12
“聊天法”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无拘无束地在一起交谈,对学生施加影响,不知不觉地将教师要学生做到的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做好,进而得到教育的方法。“聊天法”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概括起来有如下五种:一、“朋友式”聊天法。“聊天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学生对教师就像对朋友一样敢于亲近,敢于掏知心话,这就是教师和学生聊天的感情基础,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想什么,喜欢做什么,偏爱什么,有什么活的思想,就能通过聊天随时被教师发现,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有针…  相似文献   

10.
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  相似文献   

11.
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往往 轰炸过似的;脸上镶嵌着两只 下了课就围着他‘公转’。刘老要以形象感人。而在记叙、描写 暗淡无光又小得可怜的眼睛和 师怕对为之‘公转’的女生照顾等五种表达方式中,能使人物 一个大而塌的鼻子,也许这是 不周,只好不停地‘自转’,转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的,当属描 世界上鼻子与眼睛的最完美组 得不亦乐乎。”写了。可许多人,只会一些不痛 合;谁知他那鼻中还不时地流 “公转”、“自转”的镜头,使不痒的记叙,叫他形象地描写 出一条‘黄河’,似乎污染了‘下 一个讨学生喜欢、乐于和学生一个…  相似文献   

12.
文字讨好症     
《作文与考试》2023,(15):53-54
<正>所谓的“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精心选择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显示出自己的热情和诚意,让对方感觉到一种轻松愉悦的舒适感。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隐性行为,曾因某脱口秀演员的一句“你们有没有‘微信文字讨好症’,比如我会把‘来了’改为‘来啦’”,让这个词冲上了热搜。群众的热议让不少人如梦方醒:“难道我平平常常的说话中夹杂着讨好他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店名的变迁     
上个星期三的晚上,我和老爸、老妈,还有外公、外婆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天。我突然灵光一闪,便以“店名的变迁”为题,在家里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妈妈先发话了:“过去的‘丁山饭店’现在叫‘丁山香格里拉大酒店’,‘香格里拉’是‘世外桃源’的意思,动人多了。”爸爸说:“以前有个‘阿福剃头店’现在叫‘夜来香发廊’了,好听吧?”大家一起笑了起来。外公说:“几年前回老家看到的‘王五茶馆’,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卡萨布兰卡茶社’了,洋气吧!”外婆接着说:“以前的‘江宁山货行(hánɡ)’,现在是‘绿色食品贸易公司’,听了就想去…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与考试》2023,(6):18-19
<正>热词一:文字讨好症所谓的“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精心选择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显示出自己的热情和诚意,让对方感觉到一种轻松愉悦的舒适感。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隐性行为,近期因某脱口秀演员的一句“你们有没有‘微信文字讨好症’,比如我会把‘来了’改为‘来啦’”,让这个词冲上了热搜。群众的热议让不少人如梦方醒:“难道我平平常常的说话中夹杂着讨好他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你们知道‘减负’吗?”“当然知道。”“那么,‘减负’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和以前一样,没什么不同感觉呀。”“哦?!能说说‘和以前一样’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在我们学校读书,从没有感到有负担。”“学校有趣的活动多极了,我们只觉得轻松愉快。”……没想到,记者一踏进包头第一实验小学,就被操场上进行课间活动的小学生围住,七嘴八舌地来了一段“答记者问”。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只觉得轻松愉快!稚嫩的语言欢快地撞击着记者的耳膜。三张问卷调查表,几组调查数据摆在了记者的面前:表一,关于课业和作业量调查结果:在…  相似文献   

16.
这天,书屋的故事会一开场,文文就自告奋勇:“各位书虫,好久没给大家侃故事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会武功的洋妞。”老拳师牛眼一瞪,道:“文文,你这小子别拿大伙开心啦,要是‘羊牛’都会功夫,我看猪狗都会下蛋啦,胡言乱语什么!”孩子们拍手大笑,替文文解释:“爷爷,您听错啦。‘洋妞’不是‘羊牛’,是外国女孩。”老拳师还是不太明白,外国女孩怎么会武功?他不屑但又好奇地问:“她会什么功夫?我就不信。快快开讲!”于是,文文绘声绘色地讲开了。杜米和阿尼卡结识了怪朋友瑞典的一个小镇上有两兄妹,哥哥叫杜米,妹妹叫阿妮卡。他们和我们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主持:杨波读者询问“我儿子4岁,很喜欢告状,有时,朋友难得一聚,想好好聊聊,可儿子不断地来‘告状’,诉说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老师也反映,儿子在幼儿园也很会‘告状’,我觉得一个爱告状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我该怎样纠正儿子爱告状的毛病呢?”  相似文献   

18.
“我不喜欢叫你‘秃鹫’,我还是喜欢叫你‘猫’——有两个小辫儿的‘猫’!”抬头望着大家,笑着,闹着,写着,面对着那清亮的双眸和充满笑意的脸,我真觉得自己已陶醉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9.
伊顿公学     
第二章海烈波勋爵“‘干仔’是喜欢陆上体育运动的男生,像足球啦、板球啦;‘湿仔’则是喜欢水上运动的男生,比如划船。”“那么,两样都不喜欢的男生叫什么?”“懒仔呀。”詹姆斯摇摇头笑了起来。他正在自已的房间,和两个跟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07,(10):20-21
《新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叫《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