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河南形象受到舆论界特别是进步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情、民风等多方面着重揭露了当时河南的贫穷、蒙昧和落后的状况,勾勒出了河南形象的消极面.这种对河南形象的"丑化",并非是为了单纯反映河南当时的现实,重点是服务于政治斗争的要求,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有其合理性.但它对外界正确认识河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是造成人们主观上对河南形象评价发生偏差的历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堂吉诃德》和《狂人日记》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经典文本,堂吉诃德和狂人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继承性和共同性。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来看,具有相似性;从写作目的来看,都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政治和其文化精神支柱;堂吉诃德和狂人都是“他者”形象;堂吉诃德和狂人的归宿是相类似的。  相似文献   

3.
名著《巴黎圣母院》通过对克洛德·浮罗洛这一形象的塑造,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了宗教对于人性的压抑、扭曲,从而体现作者揭露“宗教的桎梏”这一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作品的妓女形象,呈现出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妓女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人老珠黄,遭弃飘零的形象;欲攀高枝,强跃"龙门"的形象;有情有义,甘于贫困的形象;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的形象;揭露贪官,不徇私情的形象;抨击奸佞,热爱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侵袭下英国农村的生活面貌和乡村人民的苦难遭遇,展示在维多利亚盛世掩盖下英国社会深刻的社会危机。其社会意义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威塞克斯的历史;讽刺和鞭挞宗教的虚伪和欺骗;揭露和谴责资产阶级伪善的道德观念。"苔丝"形象最重要的意义是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个人反抗上,而是具有为广大劳动人民求生存和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揭露和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中所传达出的审美意蕴有如下的特点:主题思想中的人性美;语言表达上的形象美;田园背景里的恬适美;象征结构内的和谐美.作品中隐含着对莎剧总体艺术风格的深入思考和揭露.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娄烨,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但他的作品却很少看到"母亲"这一女性形象,"母亲"的缺席,对于女性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母亲形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男权文化的影响,揭露了当下社会对于母亲这一女性形象的忽视。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官员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的经历和过程,刻画了俄国地主的五种性格、五个形象以及乞乞科夫的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作者在作品中对四类父亲形象进行了肆意的嘲讽与异化,揭露他们性格当中的阴暗面,进而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这是与作者痛苦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也是他探讨人性、揭露丑恶、赞美良善的有力武器。文章在分析其作品中动物形象的基础上,探寻这些动物形象的特点及芥川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个真实的故事》以“我”的“逐字重述”讲述了一个饱受奴隶制磨难却看似乐观、坚强的黑人妇女形象。作者马克·吐温非常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从而深刻揭露社会的真实。运用伊瑟尔的阅读行为理论来分析该短篇小说的不同视角,发现作者对待种族问题只停留在叙述层面和白人单方面立场上,其文本意义并没有深刻揭露该问题的严重性及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揭露和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代表作,被选进了高中语文教材。在短短三万字的小说里,鲁迅先生为我们塑造了阿Q这个文学史上独特、鲜明又光辉的典型形象,也创造了假洋鬼子和赵秀才这样的读书人形象。本文试图对两位读书人的特点作一些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阿Q悲剧命运的根源,以及现代国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毁灭与堕落,福克纳揭露并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摧残,鲜明地表现了人类对命运抗争中的忍耐和坚强精神。  相似文献   

15.
非裔美国女作家内拉·拉森在其代表作《越过种族线》中刻画了两位追寻自我的混血儿女性形象克莱尔和艾琳:克莱尔越界多年后试图在回归中找寻自我;而艾琳则在坚守中迷失自我。拉森对两位混血儿形象的刻画揭露了种族制对混血儿的压迫及混血儿追寻自我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超经典之作。通过研究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小说刻画的女性形象部分地遵循了性别呆板形象,而这样的形象揭露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制度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流行的骑士文学对女性思想的毒害与侵蚀。同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对性别呆板形象的悖离体现了马克?吐温对性别呆板形象所持有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李伯元创作了一系列深刻揭露当时社会、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作品,对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起到一定启蒙作用。其创作具有鲜明特点:强烈的现实精神,反映晚清封建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着重揭露封建官场黑暗;辛辣的讽刺;磅礴的气势和广阔的社会场面。这些特点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精神的体现。从近代品格看,他的代表作之一《文明小史》在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狂人、子君和涓生等是代表人物的形象。鲁迅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摧残和毒害一个善良贫穷的读书人,并愤怒谴责了封建豪绅阶级的残酷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意志软弱动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小说《朗读者》对揭露二战时期法西斯罪行,以及对历史和罪责反思的价值意义,认为其传承了德国反思文学的总体特点,小说对女主人公汉娜的形象塑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德国反思文学的禁忌,是德国反思文学的一部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