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广西教育》2024,(5):26-29
课程思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此,中职英语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课程教学中,如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横向纵向”延伸社会热点问题、跨文化比较提炼思政元素、实施师生多元化评价等,以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责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中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基于“三全育人”思想加快建设中职课程思政模式,能够用信仰的力量引领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中职院校切实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故主要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价值,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指导,论述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总结在中等职业学校遵循"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程改革过程中思政教育取得的成效,审视中职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从学生、教师、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四个维度剖析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憾,探索立足家长、学校、社会、行业企业教育多元化,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思政教育为牵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劳动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劳动品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中职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引领价值观念。本文围绕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的主题展开研究,分析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基于实践层面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意识、精选思政教育元素、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同步发展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于碧霞 《福建教育》2023,(22):30-31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应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中职英语教师要积极提升课程思政的认知与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文化输出相结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主题教育,建立合理的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6.
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坚持"三全育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医学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对思政教育的要求较高,而目前的思政教育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中,医学院校应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贴合学生学习,以援外、援藏、援疆事迹为例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加快建...  相似文献   

7.
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偏重技能发展,对思政课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也不理想。在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科学教学给予重视。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班的思政课教学为例,从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学情出发,综合借...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立德树人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中小学仍存在课程思政理念重视程度不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够,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高站位,深化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强化育人价值,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张鹏庆 《甘肃教育》2023,(12):15-18
在“大思政”背景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建构“党史学习+课程教学”育人模式是回应现实、立德树人的必需,有助于充实党史学习教育内涵、提升中职学校育人的质效。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工程。文章立足中职学校思政特征,结合具体案例,针对弊端、追根溯源,从六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系统化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体系、全方位体现思政价值引领、多元化创新课程思政教材、多形式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多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化创建思政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作者按照"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推动"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向立体化育人转型,使学生在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洗礼。因此,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文章主要从阅读欣赏、应用写作、综合实践三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思政素质的优势,实现中职学校语文课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以中职思政课内教学(第一课堂)、课外教学(第二课堂)和网络教学(第三课堂)“三课堂”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职思政“三课堂”的策略:铸魂定向,在课内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联动发展,强化课外教学的育人效果;小课堂大视野,在网络教学深化党史教育,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教学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周霞飞 《科幻画报》2023,(5):118-119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重视专业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并探索出符合二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培育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综合素养亟待提升、教师育人理念有待更新、数学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数学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思政教育资源亟待丰富等,是阻碍课程思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验证课程思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之下,高职英语本应担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而,就其教学现状而言,高职英语却未能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在解读课程思政精神意蕴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维度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进而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依托,尝试提出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艺来 《考试周刊》2013,(82):88-89
当前,中职学生由于其平时对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其英语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而这种写作能力对于相关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通过多种方法培养训练。  相似文献   

15.
李歆羡 《考试周刊》2010,(45):209-210
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加强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说明了双创教育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接着分析了双创教育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面临的挑战,最后论述了双创教育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多维度建立学生双创心理保障组织体系;兼顾通识性和专业性学生双创教育需要;发挥全员育人职能,端正学生的双创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中职英语学科教学中,适当地挖掘思政点,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必要的且具有一定优势的,本文从分析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出发,提出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最后以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实际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实施方法,深入探究实现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样本进行调研,发现劳动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教育教学受到重视,但整体设计和远期规划不够到位”“培养内容基本明确,但教育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方式趋于成熟,但对实战实践平台建设不够重视”“教育工作初见成效,但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不够系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优势、有效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加强思政引领,系统培养劳动能力;严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校优势,整合教师资源;加强实训力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加强高校心理育人模式创新,不仅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能促进思政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提升,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职学生个性心理特质和令人担忧的现状,面对美育在中职教育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忽略的尴尬处境,中职教育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是否应该重视和强化审美教育《,美育》这门课程是否应该在中职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为适应中职学生对美育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中职审美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其形象性、愉悦性的特点,通过感性育人、精品育人、平等育人、创造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实现育人的目的。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