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甬胤 《中学科技》2022,(12):18-19
<正>这是一首情感丰富、耐人回味的诗。诗人在一扇小木门外驻足敲门,等待开门的过程中可能透过木门缝隙看到里面园子的小路上布满青苔。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诗人自嘲可能是园子主人怜惜地上青苔,不愿其被行人的木屐踩踏,才不来开门吧!在久等而不得的失落中,诗人在围墙外看到有一枝红色的杏花从园子里伸出来,欣喜之余发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叹,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满溢的春意。但再想到墙内的春景,似乎又有“春色满园却不得而见”的淡淡遗憾。  相似文献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系唐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诗句。这句诗也在人民中广为流传,“满园春色”“出墙红杏”已成为口头和笔下的习惯用语;它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满园的花草树木争长竞放,扩展伸延,小园实在容纳不下,紧闭柴门也实在控束不了,一条红杏累累的杏枝不得不伸出墙外。  相似文献   

3.
读《游园不值》这首诗,我们知道诗人原是想去游园看花的,却没能入园。园子的主人是谁?也许是诗人的朋友,也许跟诗人并不相识,大概也是位高雅之士吧。人数社《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是因为“主人不在”,但后面解释诗句时却说“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  相似文献   

4.
《游园不值》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首古诗。诗人叶绍翁记叙了自己兴致勃发地去朋友家园子欣赏春景,却因园主人不在而徘徊柴门外的所见所想。诗中既涌动着对春光的无边向往,也抒发着对春天里一切新生事物蓬勃生机的赞叹之情。尤其在三四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极大地发挥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使诗显得婉转含蓄,耐人咀嚼。然而,苍苔到底长于何处,怜惜苍苔者到底是谁,却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5.
【源出】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语译】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给我踏上鞋印子吧?轻轻扣打篱笆门,好久也无人来开。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一枝鲜艳的粉红色的杏花还是伸出墙来。  相似文献   

6.
曾岚 《云南教育》2008,(3):28-28
“九义”,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写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到了朋友的住处,只见园门紧闭,空无一人,地上长满了青苔。也许主人怜爱这地毯一样的青苔,担心青苔留下来客的鞋印。  相似文献   

7.
《游园不值》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首古诗.诗人叶绍翁记叙了自己兴致勃发地去朋友家园子欣赏春景,却因园主人不在而徘徊柴门外的所见所想.  相似文献   

8.
为梅寻雪     
一个少年,披着红色的披风,脚下是厚厚的雪,他走过长桥,踏上了石阶,呼吸变得急促,头上渗出了汗水,神情却流露出一丝喜悦。原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尼姑庵。一枝红梅伸出墙外,花上沾着点点雪迹。于是少年上前求得一枝红梅,然后飞奔回去,只在雪地上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这一幕出自《红楼梦》,也许其中参杂着一些我的遐想,也许没  相似文献   

9.
《游园不值》有文可做一、从人物角色出发,抓住诗句,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伸出的一枝红杏领略到满园春色,但作者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情景。“请你来当一回诗人,出来想象一番,把你所想象的说说看,再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换一种方式     
法国女歌唱家玛&#183;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每到周末,总有人到她的园子里采摘游玩,弄得一片狼籍。管家让人在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花园,禁止入内”的标牌,但仍无济于事,园子依然不断遭到践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相似文献   

11.
一能倾听。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教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时刻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古诗《游园不值》时,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生1:我想提一个问题: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怎样?师:你敢于提出问题,真能干!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2: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们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师:你的意思是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生3: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生4:我觉得应该很扫兴,因为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色,一定感到很遗憾。生3:我反对。尽管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像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像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的心情一定很高兴。师:你真不了起,还能联系《春日》中的诗句说自己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了“一枝红杏”,就像是———生3: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春天!师:你的想像多有创意!春天就...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古诗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数学家兼诗人苏步青先生在微积分教学中,讲到无界变量时就喜欢用叶绍翁《游园不值》里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生每每会意而笑.——无界变量是说无论你设置怎样大的正数M,变量总要超出你的范围,即有一个变量的绝对值会超过M.于是,M可以比喻成无论怎样大的园子,变量相当于红杏,结果总有一枝红杏越出园子.诗的比喻如此恰当,其意境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形象化了.苏先生说,诗词与数学的思维方式虽不同,在“意境”上却相通.  相似文献   

13.
春来杏花开     
南宋叶绍翁有名诗《游园不值》曰: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城市,倘若一个园子如海南,如三亚,长夏无冬,四季喧哗;另一个园子如北极如南极,有自然物质运动,有生命奇迹发生,却冰冷无花,寂然萧然,常人不敢光顾,那不叫市民恐慌才怪。一  相似文献   

14.
但高且厚,四顾无光;既虚又实.隔物在旁;问其何物,此乃围墙。古有高墙大院,今有大厦擎天。宋人叶绍翁有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知叶绍翁透过这红杏,看到了墙外怎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红杏出墙来     
江南的早春季节,最能想起来的,便是这首小诗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绽放的红杏,浥着朝露,从墙里伸展到墙外,在那静静的小村里,在那幽幽的小巷里,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优美的情景了。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喜欢随渔民去划船,捕鱼后就到小店去闲坐。有一次,他在那儿遇见一位权贵,此人和他聊了一会儿,分别时,他向谢甫琴科伸出手来,却只给了一个指头,说:"当我向地位相等的人表示敬意时,我伸出双手;比我低一级的人,我伸出四个指头;再低一点的是三个指头;更低一点的是两个指头;对其他一切人则是一个指  相似文献   

17.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句大意是:春色是关不住的,尽管园门紧闭,但还是有一枝鲜红浓艳的杏花,冲破樊篱而伸出墙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是植物具有的向光性现象。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呢?这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结果,茎就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使植物的茎显示出向光性。这样就导致“一枝红杏出墙来”。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的曹…  相似文献   

18.
踮起脚尖     
韩冬 《新高考》2009,(10):1-1
当一枝红杏探出墙外,泄露了墙里的春光,你正打墙外走过;当一个诱人的苹果挂在枝头,宣布了成熟的消息,你正从树下经过。这时,你定会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于是,墙里春光一览无余,树上苹果唾手可得。  相似文献   

19.
一从年龄入手,建构萧红形象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欣赏一座园子,一座八九十年前我国东北呼兰河边的园子。园子里有两个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生齐读)这里的"我"是谁呢?生:萧红。师:关于萧红,你有哪些了解?生:萧红是一位女作家。生:萧红的原名叫张乃莹,她31岁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20.
红杏出墙来     
江南的早春季节,最能想起来的,便是这首小诗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绽放的红杏,混着朝露,从墙里伸展到墙外,在那静静的小村里,在那幽幽的小巷里,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优美的情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