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审计职能,挖掘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对当下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国家审计促进政府行政的法治化、高效化、廉洁化和透明化,以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应定位于监督、效率、公开和秩序职能,这使国家审计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有力支撑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会的治理,要求制度安排的均衡,国家和社会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治理制度的健全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与均衡。建国以来,从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对社会的完全控制,到乡政村治时期的控制放权,再到免农业税后的国家从社会的逐步淡出,治理制度的安排不断发生着变迁。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既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追求制度均衡的过程。追求乡村社会治理与善治的过程,就是完善基层民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实现。通过梳理审计与监察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发现总体文献数量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审计和行政类期刊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缺乏系统规划、视角较为单一、方法不丰富,亟需深入提升研究范围、质量和视野,为审计与监察的协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市场经济发展促使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要在经济发展中维护自身利益,就要采取各种行动,而制度正是保证各项活动在秩序范围内运行的明确界限。制度作为一种规则体系,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不断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是决定国家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刘家义审计长的重要讲话,开启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热烈讨论,也启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国家治理以及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进一步思考。本文在分析治理主体的基础上,着重从服务治理主体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审计在促进善治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以及公共财政透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可以通过强化审计独立性,拓展财政审计领域,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及追踪问责制度等路径向公众提供完整、可靠的国家公共财政信息,推动公共财政透明,促进国家治理实现"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国家的治理水平越来越成为群众甚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使功不可没的国家审计逐渐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国家审计在国家善治道路上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及日后的发展目标与任务以及接下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进行简要叙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体现,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有力工具应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辨析乡村治理与政府审计关系以及政府审计参与乡村治理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尝试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职能定位、手段改进、人才整合和公告问责等6个方面阐述政府审计在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进乡村良治过程中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制度安排,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以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为起点,从权力监督、责任追究和审计创新三个角度定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治理功能,并从审计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评价的规范性两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存在两种取向: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并在实践中体现为完善官僚体制和社会治理。就理论层面而言,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结构设计,都包括了完善官僚制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但在实践层面,国家对社会进行控制的目标追求占统治地位,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及其改革明显偏向国家取向这一边。如何处理这两种取向的矛盾,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乡村治理改革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村治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问题,也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难题。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必要的学理背景和基础。每个人都可以就事论事,发表一番议论,甚至以没有多少知识增量的争议为乐趣。你说南,我就偏说北,以与你不同,并显示出其“自主性”。这种状况只能导致研究水平的低水平重复。“标新立异”的观点多,经得起推敲的学问少。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心近几年一直在试图运用国家建构理论分析和研究乡村治理问题,以此建构起学理探讨的平台。当下的乡村治理问题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的。现代国家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又是现代化的动力。现代国家有两…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点任务。文章基于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的分析,从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导向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及其内在动力,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导向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认为面对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困境,党和政府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寻求为高质量发展供能的途径:完善改革思路,建立完备制度体系;优化治理路径,运用多元治理方式;统筹考虑发展,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22年1月施行。国家审计与内部协作,既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审计实践研究的重点。高质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相互融合与通力协作,也需要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免疫功能”的审计监督体系。从建立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作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角度,提出具体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推行不力与供给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由于内忧外患等主客观原因,政府缺乏在乡村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不得不把发展乡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社会。乡村传统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分化不仅使原来乡村的教育供给结构遭到破坏,而且导致新式教育的推行成为一种可以赢利的事业,也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发展。乡村民众既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意愿,也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能力,造成新旧教育的碰撞交锋,新式教育发展缓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清末民国时期乡村义务教育的推行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及体现出的制度设计原理,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租时期,威海卫的乡村治理制度几经演变,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的宗族、村董和乡绅的联合治理阶段、总董制治理阶段以及地方自治及村董选举改革阶段。这些变迁反映了威英政府在威海卫乡村进行政权建设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为了服从殖民统治的现实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乡村社会的政权建设并未取得预想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独立性是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基石,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国家审计的根本保障,审计职业化是国家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审计职业化,才会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才会建立国家审计的独立,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存在两种取向: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并在实践中体现为完善官僚体制和社会治理。就理论层面而言,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结构设计,都包括了完善官僚制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但在实践层面,国家对社会进行控制的目标追求占统治地位,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及其改革明显偏向国家取向这一边。如何处理这两种取向的矛盾,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乡村治理改革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是我国行政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功能,可以促进国家治理的完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而国家审计与其他民主监督形式的相互协调,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监督形式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传统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是改革与完善国家体制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应从制度建设视角出发,审视国家治理现代化,分析制度建设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探究以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