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吉鸿 《教师博览》2022,(17):41-43
<正>2021年7月,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正式拉开序幕。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变革中,中小学教师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双减”?“双减”中我们要做一些什么改变?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之后,如何确保学生的成绩不下滑?我们发现,“双减”的核心和实质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双减”质效?根据对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问卷,并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和开展系列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推动“双减”政策在农村学校落实落地,必须做到以下“三个一”。一、连成质量提升“一条心”“双减”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是向课堂要效率。  相似文献   

3.
“双减”聚焦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和要求,努力适应国际人才竞争、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素质教育体系。“双减”是一项系统改革,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等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相关主体和要素的价值需求、利益关联等。“双减”改革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的教育短视焦虑、教师的减负提质实效、学校的教育服务供给、社会的教育改革期望、政府的监管推进机制等客观存在实践困点,彰显出“双减”的艰巨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深化“双减”改革应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双减”内动力;深化系统改革,营造“双减”大环境;强化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协同合力;健全配套机制,保障学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是助推学校教育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研析“双减”政策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基础上,明晰“双减”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意蕴,包括利于回归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激发学校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重彰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内容等。为有效回应“双减”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诉求,应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深化学校内生发展,发挥学校能动作用;聚焦校内减负提质,减少校外教育需求;推进多元主体协作,构建全域育人环境;健全配套制度保障,破除学校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双减”,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大势所趋。“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效率及质量仍然是教学的第一需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如何使英语教学提质增效是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一、认识“双减”的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童心课程,让学生在校学好学足,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翠 《江西教育》2023,(30):45-46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这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为学生教育主阵地的定位。其中,“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通过阅读等活动,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双减”政策的出台,为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7.
“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核心要义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家庭、学校、社会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深刻而又重大的根本性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从信息技术赋能的角度探讨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高效课堂建设和薄弱校转化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都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催发了学校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余干县第十一小学围绕“双减”进行了全方位、多形式的校本实践,促进“双减”落地落实。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识“双减”为了落实好“双减”政策,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围绕“双减”开展专题学习并热烈讨论,统一认识。这次“双减”政策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真真切切地找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痛点”,并精准给“药”。“双减”意义更为重大,措施更为具体,影响更为深远。“双减”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逻辑转换,即教师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办学中好的经验也不断传承,表现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矢志不渝,践行教材“教学性”的逻辑永不停止,走强调“学业质量”的道路坚定不移。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需明确基础教育定位,奠定“双减”赋能前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握“双减”重点理念;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双减”推进关键;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双减”切实着陆。  相似文献   

10.
阅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3期《落实“双减”学校应该“减”什么?“增”什么?》一文,让我认识到,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增质”深入落实“减量”。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时代使命是以学生为本,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价值意蕴是坚持教育公益性,重塑良性教育生态环境。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凸显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对学生“减负”、家长“减压”,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双减”政策的落地有四个维度: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府教育治理能力;加强多主体间合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心开展育人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力图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治理教育,重塑教育生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双减”背景下,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情况下,如何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学校应怎样实施管理?如何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双减”政策?基于此,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中学假期托管服务实践研究数据为支撑,拟探讨假期托管服务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发布,“双减”政策推出,其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再“拔苗助长”,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成长和发展。“双减”下,学生负担减轻,但教师势必要做好“+”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位一线教师要思考和研究的紧要课题。暑假开始,学校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若嘉 《福建教育》2022,(15):16-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双减”政策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双减”要求,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思想认识和政策领会不到位,存在盲目应对、观望徘徊等现象。“双减”背景下,如何加快区域“双减”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做到减负提质,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智慧与爱心。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15.
马平成 《天津教育》2022,(9):105-107
<正>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决心。所谓“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坚持生本思想;二是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习规律;三是聚焦教学一线,提升教育质量;四是推进家校协同,形成双减共识。“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必须处理好教学能否质效双增、课后服务能否保证公平、学生负担能否快速下降等关键。一、农村“双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双减”政策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6.
<正>“双减”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的新要求,这本质上也是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一项要求,对此薄弱校和新建校的问题会更多。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并有效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新形势下的集团化办学应该是一条有效途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实践为此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日常检测。“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才能通过有限的语文作业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本文主要探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语文作业以达到掌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一、“双减”是什么?“双减”有什么好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  相似文献   

18.
<正>“双减”政策发布后,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及育人主体的教师,如何适应“双减”带来的新变化,践行“双减”提出的新要求?我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求变,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一、转变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变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学生优秀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涛  杨宏 《四川教育》2022,(7):39-40
<正>“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转变质量观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认为: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提高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个关注:更加关注分数是怎么来的,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更加关注学习方法的养成,更加关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对“双减”政策的深刻认识与自导式教学“四川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让更多的学校积极开展自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真实发生,是“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从表面来看,“双减”是一项教育政策,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激活学生成长内驱力的重要举措,是对教育生态的修复;从深层次来看,“双减”更是一项事关未来人口发展的国家战略。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原因纵然多面,但不可否认,教育严重“内卷”造成教育成本的大幅提高,也是很多家庭不敢生育二胎、三胎的重要原因。人口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教育减负,就是给国家人口问题减负。那么,对于学校来说,如何保证“双减”落地后,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助力国家实现新时代人才与人口的战略目标呢?我认为,要做好“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