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等i介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介音i是现代汉语各方言音节结构中共有的语音成分,它的来源与中古音的“等”密切相关。中古开口三、四等韵是现代汉语i介音的主要来源。除此以外,中古开口二等韵的牙喉音声母字,如“家鞋教闲咸巷瞎”等,在北方官话区大都产生了i介音并引起声母腭化,而在南方各方言区则大都未产生i介音,或者至少在白读中尚未产生i介音。例  相似文献   

2.
赣语中的合口化演变是零散的、鲜见的,多表现为历史层次的残留,而开口化演变则是系统的、显著的,并体现出与普通话迥异的特征。根据合口韵内部洪细的不同,开口化的规律也有所不同。中古合口一、二等韵[u]介音消失的声母次序为唇音—舌齿音—牙音,喉音在赣语中由于普遍唇化而大量变为开口;韵母次序为山摄—蟹摄—臻摄,主要受主元音[o]是否为圆唇的影响。中古合口三、四等韵[iu]介音在精组、见系字中大量演变为[i],在知系字中普遍随合口一等端系字失落。  相似文献   

3.
忻州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以古开合口为条件,古知组二等字与庄组字合二为一,古知组三等字与章组字合二为一,但有例外。跟庄组声母相配的韵母在后来的分化中失去[i]介音而变为洪音,声母也随之变为t拶组声母。之后庄章合并为照组,章组声母也变为t拶组声母,再后来庄组声母与精组声母合流。在介音消失过程中,与合口韵相配的知三组和章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与开口韵相配知二组和庄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通过与知庄章声母在普通话中读音的比较,我们认为,忻州方言中知庄章声母属于较古老的演变层次。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属土话与官话双方言区。本文描写了临桂镇凤凰村土话的声韵调系统及音韵特点。凤凰土话有20个声母,32个韵母,7个声调。语音的主要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大多念不送气清音;中古知组部分三等字读舌尖中音[t];四呼不全,无撮口呼韵母;入声韵尾消失,入声韵全部舒化;假摄开口二等字大多读[o];流摄开口一等字大多读[a];咸、山摄开口一等阳声韵非见系字主要读[o],见系字读如山摄合口一等[■];古平、上、去声基本按声母的清浊各分阴阳,保留入声调。文章最后列出了凤凰土话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5.
李旭 《现代语文》2015,(4):34-39
描写、分析霸州方言声韵调三方面的特点。声母方面,古见系开口二等有少数字保留舌根音声母;古知庄章今基本读[t■]组声母;古日母字除止摄开口外,读[z]声母,还有一些非古日母来源的字读[z]声母,如云母、以母;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今普通话读开口呼零声母的字读[n]声母。韵母方面,存在与普通话开合口不同的字;存在系统的文白异读,尤其是古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有儿化韵母,后鼻音韵母儿化后主要元音不鼻化,与非后鼻音韵尾韵母合并。声调方面,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古入声字归到四声中。  相似文献   

6.
同一摄的三四等字的读音,多数方言已经没有分别了。比如:"连"(三等)与"莲"(四等),"仙"(三等)与"先"(四等),北京、苏州、广州等地的方言均没有分别。金有景(1964,1980)曾谈到,浙江义乌方言咸山两摄开口三四等的端、泥、精三组声母的字,以及见系声母的个别字,其白读音还有分别:三等字读ie,四等字读i。例如:连(三等)lie11——莲(四等)li11仙(三等)sie33——先(四等)si33在义乌方言中,不仅咸山两摄三四等字的白读音有分别,效摄三四等字的白读音也有分别,  相似文献   

7.
实地调查并描写绥宁汉语方言假摄字的读音,探讨假摄各种音值的演变情况,并区分相关读音的层次。其中,开口二等读合口与开口三等读i是假摄读音中比较特殊的音变,麻韵开口二等读合口是上古二等介音r的遗存,二等介音普遍经历了r>?>?的演变过程,?可以唇化为u。麻韵开口三等读i是因为发生了ia>i?>ie>(i?)>i的高化音变。  相似文献   

8.
黄冈话的文白异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黄冈话的文白异读。一、考察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见系开口二等字的文白异读等,凡五类;二、联系新旧读、零星异读,见系开口二等蟹摄字的读音等语言事实,证明:黄冈话文白异读是方言间互相渗透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多数官话方言中,中古见晓组二、三、四等字的声母因为受到介音i的影响大都发生了腭化,但止蟹摄合口三等字、宕摄合口三等字、通摄合口三等字的声母依然保持中古的[舌体][+后]辅音声母k、k^b、x。通过官话方言与个别吴语比较认为导致这种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这几摄字介音与韵尾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押以中古音为参照探讨陕西紫阳县方言韵母的演变情况,总结其韵母演变规律,发现紫阳县方言韵母从总体上看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可将紫阳县方言归入西南官话中,但其韵母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点相比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古果咸山宕摄一等端见系字的合流问题;古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三等庄组字、臻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三等入声端知系字合流,且出现文白异读现象;古假摄开口三等端系字、咸摄开口三四等入声端系字、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帮端系字出现文白异读现象;通摄唇音字与曾梗摄合流;山摄开口入声三四等帮端系字白读为[e];古宕江摄开口见系入声字的今读韵腹高化。  相似文献   

11.
海原方言疑影母演变的轨迹为:首先是影母和疑母合流,然后由于介音不同而产生分化.声母η由于受介音i的影响转化为η母.影母在今开口韵前读n,是影母先过渡到η,然后伴随着疑母开口字,一起转入n.而今由于受共同语影响,海原新派话疑、影母字均开始向零声母靠拢.  相似文献   

12.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宇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语言中有许多三四等精组与二三四等见系同音的替代别字,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已经合并为一套tc-组声母.验证以现代方言以及相关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文献材料和古代移民材料,我们认为<金瓶梅>时代山东方言的见系细音字,除了k-组的读法以外,还有一套ts-组白读音.  相似文献   

14.
散居于陕西宁陕县江口镇内的江镇、江河、沙坪、冷水沟、新铺高桥等村回民方言,体现了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深度接触,其主要特征是知系合口字除少数还保留着pf组唇齿音声母读音外大部已读组声母,与■和以■为介音的韵母相拼。  相似文献   

15.
广西平南大新话的声韵调特点为,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阳平调读送气清音,其它调绝大部分不送气。古"精"、"从"、"心"、"邪"四母字声母今读齿间音[θ]。假摄开口二等和蟹摄二等合流,今读[a]。有12个声调,存在连续变调现象,两字连读时,前字上阴平55通常变为阴平33。  相似文献   

16.
博白地佬话是一种粤语次方言。突出的语音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基本送气;精组读舌尖前音,知庄章组读舌叶音,两者对立;没有撮口呼;蟹开三四等读洪音[-ai];止摄开口三等的今读韵母不同,帮端系是一种读法,知见系又是一种读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与尖音相对相生的一个概念,团音在现代汉语及其方言中有多种模式,也反映出了不同的音变现象。在有些方言中,中古侯韵、痕韵、登韵的开口一等及庚耕二韵的开口二等见系字读音,与某些团音形式相仿,但并非团音,而是元音舌位高化的产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蒲圻县位于鄂东南丘陵区,蒲圻话在湖北方言中是比较复杂的。其字音的文白异读(即读书音和说话音的不同念法)现象不少,并有一定的规律。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蒲圻话文白异读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见系字(疑母除外)的假、效、咸、山、江等摄开口二等字,蒲圻方言白读时是洪音,声母为[k]、[g]、[]、[x],文读时是细音,声母为[]、[]、[],或齐齿呼零声母。例如:(以下用来注音的符号都是国际音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野调查,笔者记录了四川境内湘语的又一变体--南勋话音系,该音系中比较显著的几个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保留相对完整;古从邪二母今读不分;古知章部分字白读仍读舌面音;古船母、日母、禅母、澄母三等字白读中有i介音;古奉母、匣母合口一二等存在零声母与唇齿浊擦音文白交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