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信息使世界变得很小了,地球村使“鸡犬之声相闻”,朝发夕至。所以,广泛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是时代人的渴望。四十年间,克里夫顿·费迪曼编著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三次修订,这部最新版本由原来只为西方经典作品导读升级为世界经典作品导读,第一次收录了20多位非西方作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中国上至孔子,下到鲁迅等9位大家的作品:《孔子》、《孙子兵法》、《孟子》、《史记》、《金瓶梅》和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等均被收录。升级版《一生的读书计划》(中信出版社)收录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鲁迅的《社戏》和《故乡》为例,从文本缝隙去发掘鲁迅内心的真实,尝试着表达两个观点:其一,文本的教学设计应强调从文本缝隙中发掘文本的特殊性,照见作者个人独特的心灵世界;其二,这种对文本特殊性的强调,在教学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前一阵,网上热议要不要在高中课本中取消鲁迅的作品,很多人认为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应减少甚或取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阿Q正传》等作品已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面对新教材中仅有的3篇作品,我们如何保住鲁迅的经典作品呢?如何让鲁迅真正走进我们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4.
《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作品,代表了新文化的反传统属性。《呐喊》与《彷徨》一方面展现了新文化的基本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新旧传统文化中间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化情结,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全国中小学开学不久,一条关于语文教材删改内容的新闻引发热议:有消息称,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所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经典作品被删除。  相似文献   

6.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里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学课文中的范文,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等成了世界现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所以研究鲁迅,少不了《呐喊》,更少不了《(呐喊)自序》。读《自序》,不只让人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之痛,更让人领悟出一位伟大作家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7.
言说人生     
鲁迅的经典作品是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某种意义上,鲁迅已经成为正义与良知的化身。……鲁迅的作品(如从教科书中)被删除,那么倚靠作品传承的“鲁迅精神”也遭到了涂炭。 ——香港《中国新闻早报》特约记者侯金亮  相似文献   

8.
有消息称,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所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经典作品被删除。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变动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深受关注的社会议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导入 师:经典作品汇聚了文学中永恒的宝贵品质:冷峻、悲悯、雅致、庄重,因此只有基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才有可能是有效的、理想的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大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布置同学们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这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文笔隽永,意蕴深刻.今天我们上一堂读书分享课,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大家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语文教材删改内容的新闻引发热议:有消息称,全国多地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所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经典作品被删除。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变动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深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材,能看出它们在教学思维、理念和宗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去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的作品《风筝》,此消息一出立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是否应删减鲁迅文章的争议。一些教材编辑、出版方和受访教师认为鲁迅的作品时代性太强,晦涩难懂,过于深刻和沉重,所以要“去鲁”。笔者认为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就永不会过时。下面结合笔者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是可以亲近鲁迅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并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王易 《生活教育》2010,(10):89-92
全国中小学开学不久,一条关于语文教材删改内容的新闻引发热议:有消息称,全国多地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所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经典作品被删除: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变动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深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相似文献   

13.
《药》创作于1919年4月,因选人中学语文课本而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作品之一。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它并不感兴趣。而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只有学会从《药》之类的经典作品中读出趣味,才有可能领略纯正的汉语的魅力。《药》是否有趣味,为什么要重视阅读趣味?下面,让我们立足文本,以心灵直觉感受艺术形象,感受《药》的趣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过时了,不需要学了。这引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经典作品之所以是经典作品,就在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是经过时间筛选沉淀下来的精品,保质期是永远。教学中,我们应拉近它与学生的距离,打破那层厚障壁。我们多关注一下鲁文针砭时弊的特点,就不会使学生觉得那是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采薇》写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是一篇含意深刻,很有艺术特色的历史小说。它主要根据《史记·伯夷列传》,并把《史记》的《周本纪》、《齐世家》、《殷本纪》,《尚书》的《泰誓》、《武成》,以及蜀汉谯周的《古史考》,汉刘向的《列士传》,明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等书中的有关材料组织进去,浑然一体,意义翻新。茅盾曾称它“巧妙地化陈腐为神奇”。又说:“《采薇》无一事无出处;从这样一篇小说就可以窥见鲁迅的博览。”这说明《采薇》是鲁迅匠心独运的杰作。本文想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研究,虽说作为鲁迅研究的一部分也已六十余年了。但它在整个鲁迅研究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较为薄弱;只是到最近几年才有转机,不仅论文激增,而且出现了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等专著。彭定安的《鲁迅杂文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11月版)则又别开了一个新生面:一方面,它不是鲁迅杂文某一方面的研究(如阎著),而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从产生到发展,从客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后,孙伏园先生撰写了一挽联志哀,其联云: 踏《莽原》川《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什月》《噩梦》万众《访惶》。 此副挽联立意颇高,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内容博大精深。联中不但有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而且有鲁迅先生的《呐喊》、《仿惶》等文集。细评联语,这不是仅为表现鲁迅先生著作甚丰的简单罗列,而是撰写者巧意安排,匠心独运:一是表现鲁迅先生作为一名文艺战士的丰功伟绩和战斗精神;二是表达了作者和民众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不仅如此,此…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屋内旅行记》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书的乐园”《:晨读》描述了关于童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印象《;布勒门的音乐家》和《木偶奇遇记》是外国童话经典作品及节选《;空城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而《屋内旅行记》则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序言。在“阅读链接”中还涉及到了《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作品。目的是引领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亲近经典作品,并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作家的信息,对作品及作家产生亲近感。《屋内旅行记》用文艺的笔调,…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夏天,《中华读书报》举办了“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的调查评选活动。100部经典作品中,美国19部,中国18部,法国11部,奥地利8部,英国、德国各7部,俄苏、爱尔兰各5部,意大利4部,阿根廷3部,哥伦比亚、捷克各2部,黎巴嫩、秘鲁、墨西哥、日本、瑞典、瑞士、希腊、智利、印度各1部。排名前二十位的作品如下:《阿Q正传》(中国;鲁迅;中篇小说)、《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爱尔兰;乔伊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美国;福克纳;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