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一课中,有研究空气阻碍小车运动跟“车厢”的形状有关这一实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三种不同的“车厢”在运行中受空气阻碍的情况(第一种是将纸板竖直固定在车头(如图1);第二种是将纸板一端弯曲成流线型固定在车头(如图2);第三种是将纸板一端折成直角后固定在车头(如图3)。)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内容时,笔者曾经使用过下列3种实验小车器材(如图1所示),它们都存在两个缺点:不能直观地看见气球内排出气体的流动方向,学生难以形象地理解反冲力的含义;无法有效控制气球放气。  相似文献   

3.
空气对流实验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流实验。原实验采用大烧杯、橡皮泥、线香等实验器材,装置如图1所示。然而,最后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烧杯内弥漫着烟,可视性较差,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描绘空气对流图,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是烟碰到烧杯壁被压下去的.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空气对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实验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此实验时,常常闪插入瓶子里的吸管太短,接触不到水面或因肺活力不够,使水不能从瓶中被挤出来,导致实验难以成功,既影响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又常常弄得满桌是水、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义务教育自然第五册第七课实验2,通过两个实验装置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其中做实验2-3时,若漏斗颈不是足够细,则实验不会成功。若恰有足够多的细颈漏斗供学生使用,实验时学生也仅会看到“把水倒进漏斗中,水流不进瓶子;把瓶塞松一松,水便能流进瓶子”这一现象。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瓶塞松一松后,瓶内的空气便从瓶口跑出一部分,为水腾出了空间,因而水便流进去了。”空气是无色透明的,学生又看不到空气往外跑,怎么会相信这一说法呢?为此,我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a.制作材料。输液瓶(250mL),一次…  相似文献   

6.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是一个经典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过程更加严密,实验变量的控制更加精准,对实验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密闭容器中借助压强的传递,使施加在注射器栓塞上的力的大小相同,从而更加科学严谨地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初三<化学>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设计的实验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空气比热容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改进后的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在玻璃管内注入适量的红色水,移动漏斗位置使水面在管口处。实验时,调节信号发生器,让耳塞发出足以使全班学生听得见的1000Hz纯音,然后向下缓慢移动漏斗,逐渐增大空气柱的长度,当管内水面降至某位置时,便可听到第一次共鸣声,继续增大空气柱长度,又能听到第二次共鸣声……。利用管侧的标尺可读出各次共鸣时空气柱的长度。根据声音的  相似文献   

10.
中师《物理》课本中演示声音的共鸣实验时,用发声的音叉作声源,放在插进盛水容器中的粗玻璃管上方,把玻璃管慢慢地从水中提出或插入,改变玻璃管中空气柱长度,当空气柱长度达到某值时,空气柱跟音叉发生共鸣,这个实验方法有以下不足之处:(1)音叉发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对比实验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实验将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第二个实验把玻璃杯压入水槽中,将杯子慢慢倾斜,这时有水泡冒出,水进入杯中,纸团被水浸湿。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杯不属于配备仪器,分组实验有困难,且实验中杯子倾斜入水,需从角度、速度方面给予指导,会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对冒出水泡、水入杯中的现象司空见惯,很难由此产生疑问,也就不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12.
《自然》第四册《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一课中,关于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课文中是利用蜡烛做燃料,但蜡烛容易熄灭,不能充分燃烧,罩内水柱上升难达到实验的要求,实验很难成功。现将一种实验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气球做反冲实验,是为了使学生弄清并理解“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实验做了一些小改进:  相似文献   

14.
1实验器材 250ml的圆底烧瓶,三芯酒精灯(或一芯的也行)。石棉网,橡皮塞2个。口径为,1mm、5mm玻璃管各1段,回形针(细铁线),打孔器,小刀。铁架台,试管夹.十字夹,硬塑圆柱体(底面直径约1).8cm,高约1cm)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上《小车的运动》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先复习了物体运动的方式,后拿出教具提出这节课研究的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同学们经过思考,纷纷提出假设: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的大小、斜坡的长短、小车的轻重、坡面的光滑程度、小车的外形等因素有关。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通过充分研究,这节课确定了四个探究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与坡度的大小、斜坡的长短、小车的轻重、坡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学生们分成8个小组,每2个小组实验验证一种假设。在各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学生分组探究的需要和提高课堂实验演示的效率,对"微粒不断运动"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使装置达到简洁易操作、省时更环保的要求,深受师生欢迎。  相似文献   

17.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一长木板上放一木块,然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从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见人教版物理9年级P56图12—3—2或者沪科版物理8年级P92图5—30)。对于这两种教材的这个实验,我认为都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一长木板上放一木块,然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从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见人教版物理9年级P56图12—3—2或者沪科版物理8年级P92图5—30)。对于这两种教材的这个实验,我认为都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中学物理实验中,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是较为先进的实验仪器。由于其设备投资较大,而且对实验场所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许多条件稍差的中学物理实验室中,仍采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斜面小车做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方法是:“准备一个大烧杯,在这个烧杯里固定两根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把二氧化碳倒人烧杯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