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忌 《上海集邮》2004,(11):5-6
傅湘洲(1928-),字有恒,祖籍上海。  相似文献   

2.
傅湘洲先生集邮藏品展于2002年12月29日在浦兴街道举行。市邮协和浦兴街道领导参观了邮展。图为傅湘洲先生在向领导介绍自己的展品。  相似文献   

3.
徐星瑛(1919-),浙江桐乡乌镇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  相似文献   

4.
黄祥辉,1941年生,江西樟树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工集邮协会会长,现任上海市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上海市职工集邮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桑弧(1916-2004)原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本名李培林,笔名桑弧源自古诗“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我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桑弧老当益壮,隆重推出了献礼片《邮缘》,终于实现了他要在银幕上表现集邮活动的夙愿。这是桑弧和他的老搭档王炼(1925-)以及李亦中(1951-)初次合作的一部轻喜剧片。  相似文献   

6.
黄履中,1925年出生,浙江黄岩人。1968年开始集邮,主要收集解放区邮票(西北、东北、中南),兼集美国邮票。 上世纪末,有人在《上海集邮》撰文称老干部黄履中为“半路成才的集邮家”。的确如此,现年83岁的老黄与邮票结下情缘,完全出自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干部,他从未想到过集邮,他在“文革”中遭难,被两次抄家,  相似文献   

7.
谈佐麟(1919-),名祖麟,字佐鏖,生于苏州。12岁那年被花花绿绿的各国邮票所吸引,便常去张景盂开设的五洲邮票社购买袋票。之后,他专注于成套,成系列的民国票、清代邮票,以及商埠邮票的收集。同时,开始广泛浏览中外邮学书刊、邮票目录,从献资料和实践中积累邮识、吸取养分,成为苏州地区小有名气的青年集邮家,并陆续参加了当时国内三大集邮组织:上海中华邮票会、杭州新光邮票会和郑州甲戌邮票会。  相似文献   

8.
邵林 《上海集邮》2004,(10):4-6
马任全(1908—1988)江苏常州人。他出身在一个工商业者的家庭里,从小接受实业救国的思想,在学时就与人合资开设大华实业社,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当上了顺昌石粉厂的经理。1931年开始集邮。最初几年,虽向邮局集邮处购买新票,向绿光邮票社购买旧票,还因征集产品样本而收到万余件海外来函,洗下外国邮票,可是邮识长进缓慢,还曾将买来的新票都洗去背胶。五年之后,他加入了以外国人为主的上海邮票会,通过选票簿交换或价购邮  相似文献   

9.
胡辛人(1920—) 江苏东台人。1980年9月,上海集邮界的几位代表性人士各自收到一份开会通知,具名者是胡辛人和林醒民,开会地点在汉口路上海市卫生局。这是一次上海集邮史上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揭开了筹备成立上海市集邮协会的序幕。会议的主角胡辛人时任市卫生局党组副书记,由他主持成立的集邮协会在当时是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集邮团体,全国第一个省级邮协。上海市集邮协会的成立不仅是上海人民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集邮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上海是中国集邮活动的发祥地之一,肩负发展中国集邮事业重任的邮电部邮票发…  相似文献   

10.
时歌 《上海集邮》2004,(12):5-6
邵林(1938-),祖籍余姚,世居上海。他早在上小学时就爱好邮票,谈佐麟至今还记得邵林由母亲带着到大伟行买贴票簿和胶水纸的往事。母亲偶然让他把邮票带给大伯邵洵美去看看,竟使他的集邮从此迈上了登堂入室的台阶。伯父打电话给钟笑炉,介绍侄子到新光邮票会参加拍卖。邵林虽然出身名门,  相似文献   

11.
李德铭(1939-),笔名林霏开,浙江上虞人,生于上海。  相似文献   

12.
邵林 《上海集邮》2004,(10):6-7
张包平之(1914—2002)女,祖籍安徽,生于杭州。我国的早期集邮界,明显地阳盛阴衰,新光邮票会的女性会员不足男会员的五十分之一。梳理中国集邮史,界定“第一代”集邮家颇费斟酌,或以辛亥革命划线,或以神州邮票会划线,莫衷一是。然而第一代的女集邮家,推举张包平之为代表,却是没有争议的。 张包平之有缘于集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她的长兄是新光邮票会的主要创始人张包子俊,新光的会址就设在杭州严衙弄张包家。张包子俊是一位天生喜欢  相似文献   

13.
黄明心(1946-),祖籍山东寿光,生于上海。他谈起外国邮票如数家珍,故事源源不断,家里的书架上,塞满了装满外票的集邮册和封片,国内的大小邮刊和邮报上,甚至海外的邮刊上,经常可以看到“黄明心”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20,(4):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5.
上海这几年的集邮形势非常好,尤其是在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集邮活动方面搞得有声有色,对繁荣集邮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也应看到,近年来上海参展的邮集总体水平不高,而且专题类集邮的水平明显出现滑坡,这与上海的集邮龙头  相似文献   

16.
诺曼·W·汤森于1994年11月3日因病逝世。他是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成绩卓著的美国集邮家,他的《华北解放区》邮集在美国邮展中曾荣获金奖;他还收集中国早期首航封。他多年担任美国中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06,(6):6-6
2006年4月22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常务理事,顾问,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优秀的共产党员沈曾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13日是北京集邮家张珩逝世40周年。张珩,字葱玉。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静江的后裔。出生于1914年,祖籍浙江南浔,自幼生长在上海。受家庭影响,从10多岁便接触收藏,他的父亲专门收藏宋元字画,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由于车祸去世。据张珩说,是在乘坐自家汽车时,司机醉酒,把车开进了黄浦江。子承父业,他在年轻时也开始收藏宋元字画,抗战期间。他为购画曾专门乘飞机来北京。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五年四、五月间,我与杨官璘、何顺安先后去北京访问交流、分别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同张德魁、侯玉山、杨长生等诸棋友作了多场表演,收获不小。然而收获更大的是我在那年看到了杨宫璘、孜孜从术,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当时大家都住在前门  相似文献   

20.
戴郁华1904年出生于成都,1919年在成都神学院毕业,分派到昆明中华圣公会工作,1926—1938年任牧师,1939—1944年任蒙自个旧电话分局长,1945—1949年任云南省电话局营业室主任,解放初任云南电信局长话分局长。 在成都神学院学习时,由于受传教土的影响,戴先生喜欢上集邮。1919年到昆明后,与昆明三洋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