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集中力量打败日本法西斯,争取,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以及世界和平民主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致力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又积极倡导和推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本文拟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对我党在抗战时期这一对外政策试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党的在职干部教育为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干部,对开辟、巩固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战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在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至今依然对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待富农政策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党对待富农的政策有所不同。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对民主革命其他时期对待富农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惟独抗战时期未提及,而《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试验本)下册在提及建国后土地改革对待富农政策时是这样叙述的:“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指导中心。为了巩固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边区采取了减租减息、开垦荒地、发放农贷、推广植棉、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劳动力、发展畜牧业等一系列旨在发展农业的措施 ,推动了边区农业的发展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结成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民族资产阶级及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的联合阵线,这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的矛盾和斗争。主要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代表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共产党两大势力的矛盾和斗争,处于两大集团之间的是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势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各种力量的消长,决定着抗日战争的前途和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7.
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后,为了达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颁布了《闽西计口授田办法》和《授田细则》。通过分析福建人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和效果等,认为其土地政策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由于改革不够彻底,政策得不到有力执行等原因,所以没有解决福建人民政府的财政和军事补充上的困难,成为福建事变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论略陈杏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国民党施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而言,国民政府制订和推行的一些适应抗战和大后方建设需要的有效的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促使教育在抗战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为适应政治上强化独裁体制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而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农问题.毛泽东对我党中农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较早地认识到了团结中农的重要性.第二,对中农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区分了富农与富裕中农.第三,提出了团结中农的两个基本条件和完整的团结中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党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党的对台政策也历经了“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本文对我党对台政策三次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所体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建国初期我党对外政策的形成过程和外交经纬以及经验得失进行了初步探讨。历史证明,我党确立的独立自主、和平互利的外交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它对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巩固新生政权,彻底否定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指导新中国外交,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私营经济政策实现了由“几乎绝迹”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飞跃,并最终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在新时期,我们应深刻认识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和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过程中,根据右江地区的民族特点,采取了一系列体现党的民族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功地解决了根据地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创立和初步形成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原因,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中国社会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鸦片毒化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存在着向有利于抗战转化,具有共同的前提和相似的实施手段等共性,同时也存在对中间势力认识的不同,实施政策手段的不同,代表的阶级本质不同和运行的实践结果不同等差异性。抗日的共同目标、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国内外形势是政策产生共性的原因;阶级矛盾的现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抗战路线、中间势力的动摇性特点与中间势力不同的历史渊源则是政策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剿共”政策,实现了与中共的抗日合作。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联共抗日政策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一 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对蒋介石的兵谏——“西安事变”。该  相似文献   

18.
抗战之初,国民党以抗战作为国统区文化政策的主旋律,放松了对新闻图书出版的管制,给文艺界、新闻界等以宽松的环境积极地参与抗战统一战线,推进了抗日战争活动的开展;但至抗战中后期,由于日本对华侵略的策略上的调整和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进步力量不断壮大,使得国民党高层人士产生危机意识,因此,这种危机意识导致其文化政策的变异。于是,各种进步力量则为了维护权益而与国民党展开一系列斗争。  相似文献   

19.
论蔡和森对我党作风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作为我党创始人之一,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中坚、党的基础;对党内错误言行及自己的错误,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我党优良作风的形成起了表率作用,蔡和森的工作作风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的历史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为适应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政策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准备了条件。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具体勾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成熟理论形态,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成为主体文化的标志。在领导抗日根据地及国统区的文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文化政策实践中,对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发展统一战线以及指导党的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