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的语体分为正式语体和非正式的语体。不同的语境要求不同的语体,语体和语境是否协调一致,是交际能否成功的重要方面。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脱离英语交际的真实环境学习语言,对语体的正式程度缺乏感性认识.容易导致语言和使用环境的脱节。认识语体间的差异对推动传统教学法的改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体是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使用语言材料特点的体系,每一种语体都有一些相对独立、稳定的体素,因此,语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语言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要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交际目的,还要吸收、借用其它语体的体素,或者直接让两种语体的体素同时参与表达,形成新的体式,实现交际目的。因此,不同语体还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语言交际中,要遵守不同语体对体素的客观要求,还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体素的渗透功能实现语言表达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3.
要让学生理解不同语体风格的具体内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诵读典范的课文或文章片断,让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对具体文章的诵读变得有声有色、具体可感。本文具体论述了诵读在文艺语体教学、政论语体教学、科技语体教学、事务语体教学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体的语言风格的变异,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现代新闻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语体种类日趋纷繁,语言风格对新闻语体的影响也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口语及书面语的交际能力,而教给学生掌握有关英语语体的基本理论,培养正确鉴别各种语体的能力,正确运用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及普通语体的能力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似应加强。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套包含不同语体的语言体系,既个人的“活用语言知识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不同的语体进行交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说话人从自己庞大的活用语言知识库中选用某种语体而不选用其他语体,是有其内在的心理动机的。语体的选择一方面表明了说话人对相应语言社团的文化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也预设了听话人的反应,它是语言交际技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肯定了各类文章的不同语体在修辞方面,辞与意都具有两者相联,不可偏离的共性,并在这一共性的基础上,对公文语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有风格以及公文语体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公文语体在修辞达意方面又有别于文艺等其他语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语体词是某种语体所专用的和常用的词语,它是语体的语言要素和形式标记。以修辞武的跨钵词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对语言表达和词义系统所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力图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方面阐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群秀 《现代语文》2002,(11):45-47
4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如日常会话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媒介语体。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我国自1990年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特别是1995年后),由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中国的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例如BBS、OICQ、E-mail)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社会语言的变体———网络语言语体。在网络语言语体中,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体角度对量词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不同类型的量词具有不同的语体功能。并对量词中的部分语体词在语体中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它艺术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歌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歌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通过对比中国诗歌来分析越南古体诗歌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两国民族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越语的中国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画家在民族审美意识的指导下对油画的语言进行探讨和运用,在这过程中体现着崇高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直接从西方拿来的,而是通过咀嚼和消化,把西洋油画纳入自己的语汇体系,形成富有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表现了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独特过程,是灵魂的吟唱.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中存在的任何语音结构形式都能表达一定的功能意义,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特有的语音结构形式,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词儿化后,往往会引起语义的变化,或理性意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或获得新的色彩意义,也有少数词语儿化后,没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也不表示明显的感情色彩,但这些词语负载着一种风格色彩即北京口语色彩。“儿”由实词虚化为后缀,成为名词的一种语法标志,可见,儿化引起了语言三要素的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辨“隐”     
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篇中提到“隐”这一文体,学界对此有诸多说法,通过辨析几种说法可以明确隐当是指广义的谜语,它是用费人猜度的特殊语言形式,隐去本意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一种古代俗文体。  相似文献   

16.
辞与赋     
学界历来“辞赋”连称,但实际上“辞”、“赋”虽指同一对象,二者的涵义却大不相同。称其为“辞”主要是从语言特征上讲的,而称其为“赋”则是从吟咏方式上讲的。“辞”、“赋”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辞”乃经人为加工而形成的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而“赋”则是从“辞赋”的“不歌而诵”的特征讲的。  相似文献   

17.
理解词义是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词语的色彩意义虽说不是词义的核心部分,但却是词形所传达出的语义信息,对于理解词义进而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恰当转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词语的色彩意义主要表现在感情、形象、语体、联想、风格和民族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周秀苗 《考试周刊》2007,(11):26-28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汉语是一种表意语言,因而外来词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经过汉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汉语的特点,才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汉语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不断地吸收异族、异国的语言并不断地汉化。  相似文献   

19.
马原的小说语汇平实、多用直义,句子精约,内涵丰富,多用口语,少用修辞,谋篇布局精当明白、干净利落,呈现出一种简约、朴实、明快的语言风格。探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受西方现代派小说家的影响,明快的语言风格主要得益于格里耶、布莱希特、博尔赫斯,朴实、简洁的语言风格主要得益于海明威;另外,也得益于他七年驻藏记者的经历。马原小说的先锋性仅是体现在他的“叙述圈套”上,而不是体现在他极其传统的语言上。对其语言风格的探究有助于探寻他“叙述圈套”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