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情景图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融于生活情景中,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接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探究数学.教师要从真实情景开始,激发学生质疑的情绪,产生求知的欲望;改变学生只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去质疑数学的习惯.引领学生质疑情景图,让数学思维充满课堂,是数学教师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作用。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课堂教学情景语境的创设问题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的情景”是启发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途径.物理学素有“以物说理”之称,物理情景是抽象的“理”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而是一幅幅富有生动、规律的图景.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觉得奇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过程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的学习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了发展.1 创设情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创设的物理情景是一种新刺激物,此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将产生一种格式的反应,创造良好的物理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情感.例…  相似文献   

5.
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改变教法,加强学习过程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激发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时,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如教…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题。学生思维能力主要是在他们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发展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发展智慧、增长知识。巧设疑问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 ,激“疑” ,及时创设恰当的情景和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思维。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 ,我便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探索欲望爱因期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知识水平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其  相似文献   

8.
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 ,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数学 ,作为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新教学实践中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下面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 ,激趣引思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新活动 ,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因此 ,教学中有意识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 ,使学生因“疑”生奇 ,因“疑”生趣。一堂新课 ,教师一开始就应该精心设计 ,创造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例如在教学“能被 2、5和 3整除…  相似文献   

9.
刘兰斌 《考试周刊》2012,(57):54-55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问题开始,设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同时淡化难点,活跃课堂。  相似文献   

10.
“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 ,而由“兴趣”和“爱好”所产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因此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是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1 创设“疑点” ,激发“猎奇”心理 ,培养学习兴趣创设“疑点” ,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 ,提出与学生现有知识相联而又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 ,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相似文献   

11.
杨彩利 《考试周刊》2008,(19):62-6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情景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景,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呢?笔者总结多年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沈晓宏 《考试周刊》2009,(19):76-77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往往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托尔斯泰曾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大纲》同样要求我们“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利用巧妙练习,激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进入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4.
一、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形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求知欲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上下功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与新课学习具有直接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对新课学习发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之前,先给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审题、展开讨论: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  相似文献   

15.
“燧石只有在撞击时才能迸放出灿烂的火花;人脑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做到“六要”与“六忌”。  相似文献   

16.
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探究法”,是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要讲究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以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实现问题应有的求知、诊断、反馈及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微妙微肖的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一、巧创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欲望是人的本能,求知是每个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课堂伊始,教师要将学生身边生活素材直接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近问题,主动接受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中,有效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的设计要注重思维的价值,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能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激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张铭 《成才之路》2015,(4):86-87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有效、新颖、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加强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为此,数学课的新课导入,要在“妙”字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0.
邓丽 《山东教育》2009,(3):45-45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段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的进行曲,放给学生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