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时评版编辑,笔者发现,虽然一天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时评二三百篇,但一稿多投和就某一新闻扎堆评论的现象严重,好多稿件既与本地关联度不大,又没有什么新观点,认知角度和写作手法也比较陈旧老套。而我们的一次读者调查表明:许多读者对“不着边际”、“不关痛痒”、“不分场合”的评论很快就失去了“新鲜感”;主管评论工作的总编辑也认为,《宁波日报》的时评,如果游离于宁波之外再好也只能是写得好,但时评不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有用”。再就是,媒体热衷于新鲜话题,抢先发表“最新”新闻的相关评论,而对于“较旧”新闻…  相似文献   

2.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关于“时评”的讨论与研究文章不时见诸报端。这些讨论与研究文章主要探讨当前新闻媒体的“时评”实践问题,少有探究“时评”的历史。即便是研究“时评”历史的文章,也大都是追溯到1904年6月创刊的《时报》为止,鲜有往更早处考察。由于对“时评”的历史缺乏充分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许多人将“时评”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评论文体,甚至认为“时评”是新世纪才兴起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
时评写作“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写作“五要”范军时评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今日谈”、光明日报“大家谈”、解放日报“新世说”、新民晚报“今日论语”都是时评栏目。这是一种广大作者和读者均可参与写作的一种大众文体。如何写好时评?这需要写作者掌握“五要”。一要见微知著。这种言...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7.
济时评的出现,是近年来时评文体的一大突破,它大大拓宽了时评的评论领域。经济时评与人们的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经济时评呈现出一种“学术化”、“理论化”、“贵族化”的倾向,亦即显得过于“硬化”,比较难以达到通俗化、平民化和贴近性的目的。那么,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灵魂”和“旗帜”。近年来,新闻时评作为新闻评论中的一个受欢迎的特殊载体,活跃在媒体上。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和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赢得了渎者。时评的影响范围扩展后,其导向作用不可忽视。时评运用得好,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大有裨益。反之,有害的评...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今年推出新专栏《经济时评》,颇受人注意。解放日报评论员凌河围绕这个专栏谈了三点看法: 一,市场经济给真正的经济评论提出了崭新的必要性。如果说新闻是信息,评论则是处理了的信息。计划经济下,也有“经济的评论”,也阐发政府的经济控  相似文献   

10.
杂文和时评的不同点,我觉得大体说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文体不同。 时评在体裁上属于言论。又因它为“时”而著,因“时”而评,借助新闻事件发感慨,所以它属于新闻评论,是新闻家族里的成员。 杂文,不仅内容“杂”,古今中外,天地宇宙,均可入体;就其创作整体而不是就某一篇来看,杂文的形式也很“杂”:既有“外壳”上和时评相类似、但写法不尽相  相似文献   

11.
因时应事而发,议论精辟辛辣。作为近几年流行于媒体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时评正在越来越多的报纸上大行其道。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相比,时评更强调时效性、针对性,题材和作者也更加广泛。这些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姿态上与受众平等交流的时评,“放下架子谈心,张开笑脸对话”,在润物无声或击掌称快中影响着社会和公众。不过,在时评版面越来越多的同时,泥沙俱下的现状也应引起业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看问题的视野会越来越广阔,发表意见的趋向也会越来越多样,这也对时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保证公众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论的权利,又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责任,也是有待于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在这个“信息海量”和“观点爆炸”的时代,新闻评论较之其他新闻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爱读,因为通过阅读评论可以迅捷地了解新闻、捕捉信息,给人以启迪。群众也爱参与,因为通过新闻评论可以对社会生活发表见解、提升参与感。为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报开设了时评专栏。  相似文献   

13.
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有良心的报纸,面对重大事件、热点新闻不应该沉默不语,或者过于“沉得住气”.  相似文献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一种时尚在媒体出现,那就是以时评身份登场的新闻评论版面,其在媒体的发展态势,用诗人岑参的这一千古名句来形容,实在是恰如其分。应该说,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风靡媒体。《新京报》、《广州日报》、《青岛早报》、《珠江晚报》……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既有各级党报,也有都市报,全国众多媒体以各自的方式开办了时评类版块,且这些版块大都处于二、三版等十分重要的位置。令人鼓舞的是,时评类稿件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影响力也愈…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杂文家感叹“纯杂文”阵地正在逐渐丧失之时,如今。一种名为“时评”的新闻评论,却异军突起。这种游离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杂文”和“新闻述评”之间的时评,正“攻城掠地”,成为许多报刊的“招牌菜”。2004年,笔者尝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时评专栏“茶楼闲谈”。  相似文献   

16.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17.
时评是报刊一大看点。但是,综观现在报刊的时评作品,我注意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过分偏爱"昨日时评"即是其中最明显的一处硬伤。所谓"昨日时评",就是针对昨天各媒体的新闻事件的评论。流风所及,一些报纸甚至对"昨日时评"以外的时评作品评价一律亮出红灯,非"昨日时评"而不登。  相似文献   

18.
时评,即时事评论的简称。它缘事而发。因时而评.对各种新闻事件和流行观点进行即时评论,针砭时弊、尖锐泼辣,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政治性,在党报评论百花园中一枝独秀。随着法治和民主进程的推进和报业竞争的加剧,党报评论的“时评化”更为重要,成为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一篇好的时评应该作到这样三点:一是来自生活,有的放矢。前几年,我在基层采访时,听一些干部议论说,上级部门布置工作时,要求基层都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结果分散了人力、分散了精力,不能聚精会神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写了一篇时评《切勿乱用“中心”二字》,新华社发了通稿,还配发了一篇评论。好的时评,应该是从生活中来的,有感而发,切忌泛泛空论。二是以评为主,论点鲜明。不少时评篇幅不短,但述多于评,缺乏一针见血的议论,即使有点议论,也无关痛痒,毫无新意。好的时评所以给人印象至深,就是因为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以论为主,观点明确,颇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快捷,广大民众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他们还渴望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有关背景,同时也想知道人们对已发生的新闻事实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评论。就是说,受众不但要知道新闻,同时也需要解读新闻。新闻已不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人们最近提出的“观点”,人们最近产生的“思想”,以及被人们最近发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正是因为这种需求,权威、公正、具有独到见解的新闻时事评论显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喻为“报纸的心脏”;在我国,有人把时评说成“银针”、“手术刀”,甚至是“投枪”和“匕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早在2002年就说过:“不光是从理论上、从现实发展来说,媒介竞争已经到了资讯的解释、资讯的解读、资讯的整合的层面上,因此像社论、时评这样的题材,在现代报纸竞争当中,实际地位越来越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