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媒介技术的零门槛、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以及媒介对经济利益的渴求弱化了"他者把关";兴趣的选择性、身份的隐匿性、交往的模糊性又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把关"的阙失。面对他律式微、缺少他律的信息环境常态,从个体自身入手,促进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自主建构符合自身个性需要的媒介文化观和信息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我把关能力,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就当前的媒介教育实践而言,良好的信息甄选能力、高度的信息自律能力、正确的媒介认知能力和完善的自我建构能力,应作为培养个体自我把关能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改革的深入,广告收入日益成为媒介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广告对媒介带来的生存压力也造成媒介对广告信息把关的失职,这不仅对消费者和广告主会造成伤害,而且同时对媒介自身也会构成危害。因此,媒介应该对消费者和广告主负责,更应该对自身负责,对广告信息应该严格地把好关。  相似文献   

3.
4.
“穿越”文化是当今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背后不仅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更隐匿着极强的媒介逻辑。对于“穿越”文化的思考,不仅要和媒介的发展密切相连,更要具有“穿越”媒介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框架下提出了"媒介涵化"这一灰色隐性的媒介教育概念,描述了媒介涵化带来的负面问题和媒介教育中存在的偏颇与困窘,进而通过比较论述了"媒介涵化"与"媒介教育"的不对等关系,质疑了媒介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治本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6.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把关人”现象必然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特征、传播行为以及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表现.决定了其“把关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8.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把握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脉络,本文以2000年到2010年核心期刊中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论文作为样本文献,首先对样本文献的文章总量做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总体趋势,然后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两个分析维度入手对样本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从媒介素养教育内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五个方面对样本文献做了定性分析,了解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后续研究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它既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硬实力的体现,同样也是文化、艺术等国家软实力的呈现。电影作为一种现代综合艺术形式,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影创作与国家形象的"自我"与"他者化"构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电影构建国家形象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以"自我"构建为主体,二是从"他者化"中寻求自身的完善,三是强化民族心灵史与社会生活史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的丰富性和功能的完备性,加快了网上教学环境的形成和完善,但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网络平台的实际构建和应用情况为研究基点,对出现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深层缘由进行反思和探讨,并提出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和提高网络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迈进,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笔者围绕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现状进行了思考,并就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现状的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阐述了数字校园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流及其建设的一些策略。认为建设数字校园首先要深入了解、研究学校的各种教育信息流,再利用数字校园这样新颖的数字环境,优化、重组、创建教育信息流,形成一个生态的、良性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元评估是推进教育评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实践层面教育评估活动的元评估而言,其核心要素是制订教育元评估指标。文章指出教育元评估指标的制订应遵循合目的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借助理论推演、因素分解和Delphi法等方法,按照规范的流程在教育评估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文章还借鉴了美国教育评估标准的逻辑架构,并结合我国教育评估实践的经验,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元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的实践探索将为教育元评估的实践提供依据,也为建立我国教育评估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照国外有关经验,我们认为,要切实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尽快立法,以确立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必须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以真正实现学前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信息素质内涵,分析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强调推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的自我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经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到我国的民族教育之中。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几乎全是西方的或是西方式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只是在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必须让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民族关系历史脉络之中,具有高度的本土契合性,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性转化,以便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政策文本中的价值分为反映物质层面的实体价值和反映精神层面的符号价值。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及与改革开放以来前三次教育改革政策文本的比较,《规划纲要》的价值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实体价值比重大于符号价值,价值组合以实体价值为主;2、实体价值比重上升,技术价值占实体价值首位3;、符号价值比重下降,意识形态和规划目标是符号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进一步指出,《规划纲要》价值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政策制定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公平等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信息化均具有“跨界”的特征。开展信息化跨界建设具有提升产教融合协同管理能力、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教学全过程升级的重要价值。当前,校企共建信息化仍存在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不完善、企业参与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应找准双方在利益和育人理念方面的结合点,加强制度、项目和资源层面的设计,实现管理、平台、资源三方面的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