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数第二册“认识图形”)师: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介绍给大家?(生纷纷举手)生:(到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这是长方形。生:她画得不好看,有点歪,要用尺画。生:老师,我比她画得好,我来画。……师:用尺画,肯定会画得好一些。(给讲台上的学生一把尺)大家都用尺画一画吧。(下面的学生纷纷拿出本子、尺、笔,自己画起来。画长方形、正方形时,为了不画歪,有的学生压着格子线描,有的围着田字格的边描,有的照着直尺上已镂成形的长方形、正方形描,还有的居然已会借用直尺上的直角去画了。过了一会,都画好了。)生:(画的是□△,边用…  相似文献   

2.
一、看一看 (学生把自己带的东西拿出来摆在桌上) 师:(随手取两样)它们谁重谁轻? 生:苹果重些,葡萄轻些。师:你怎么一看就知道? 生:很明显,这个苹果比那粒葡萄大很多。师:你眼力很好,只要看一看就知道了。其他的同学,你们也会看吗? (教师再取几样东西让学生观察,比  相似文献   

3.
(谈话激趣 ,引入新课)人们都说秋天是硕果飘香 ,收获累累的季节 ,秋天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随季节老人去找秋天。课件画面显示 :金秋时节 ,硕果累累之中 ,一位和蔼可亲的卡通老人蹒跚走出 ,向孩子们招手呼喊 :“小朋友们 ,秋天到了 ,快跟我到大自然去找秋天吧!”(这时 ,全班同学都高兴极了 ,有的跃跃欲试。)师宣布纪律及要求后 ,有序带领学生到校园中找秋天。(八分钟后进教室)。师 :刚才我们随季节老人到校园里去找秋天 ,你们都找到了些什么?(话音未落 ,学生便纷纷出示自己手中的树、叶、花、草等 ,争着要说。)(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  相似文献   

4.
(一) 一位教师教“凑十法”。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后,设计了一组思考性提问: 师: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学具收起来,然后在脑子里想一想,刚才每次是怎样移动学具,一眼就看出格里格外合在一起的结果的? 生:看格内空几个,就从格外拿出几个将空格放满,再与格外剩下的合起来,就可一眼看出结果。 师:为什么每次移动时都要想法放满空格呢?  相似文献   

5.
冲突一:情境创设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师:(课件出现了皮卡丘)小朋友,今天皮卡丘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学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有些小朋友开始嘀咕着有关皮卡丘的信息。师:瞧,皮卡丘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礼物,那是什么呢?(教师拿出一袋糖果和花生)学生更加高兴起来了。接着教师就和学生抓起了糖果和花生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皮卡丘再也不见踪影了,而在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继续皮卡丘的话题,有的则说起了糖果和花生,场面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6.
笔者听了几节使用旧教材的研讨课,觉得新理念并不凸显,不禁深思:面对新理念,手执旧教材,如何让旧教材也亮起新风采呢?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见解。案例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课始,教师用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圆等图形。师:哪些图形有尖尖的角?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尖尖的角。(教师拿起三角板,用手比划一下,说这就是“角”)师:请你拿出三角板,指一指角在哪里?(学生各自拿起三角板,有的手指向顶点,有的手指向边)教师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三角板的边画出一个角。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思考:学生…  相似文献   

7.
师: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有的说喜欢玩丢手帕,有的说喜欢玩切西瓜,有的说喜欢玩踢毽子……)在校游戏节的时候,我对二(1)班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示下表),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生1:我能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人数。生2:我能算出一共有几人……师:我们不但可以把结果填在表上,还可以表示在图上,请每人在图上试试看。(学生纷纷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一张画有格子的统计图,独立在图上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老师,我的图上格子不够了,少了2格。”有的说:“老师,我的图上一列只有10个格子,12人表示不下了。”老师…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的随心所欲,随心所问,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可以在动态中生成。如教学《我来造一张纸》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在了解古人怎样造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来造一张纸。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造一张纸?生:想!师:好,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造纸的方法(教师介绍造纸方法)师: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就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餐巾纸开始制作吧!课上到这里似乎非常顺利,可就在学生拿出…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摆小棒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拿出4根蓝色的小棒,你能用这4根蓝色的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师:好,开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都摆好了吗?(学生齐答)师: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了。想不想看一下?生:想。师:这是我们刚才摆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生:(齐)正方形。师:第二个呢?生:(齐)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  相似文献   

10.
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13-9”等几个环节后,进入主体探索阶段———怎样计算“13-9”?师:怎样计算“13-9”?同学们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学具操作,有的在讨论。教师对一时想不出方法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算法,以直观形象的动作支持对算法的思考。)师:每个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了“13-9”,下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的算法说给其他同学听。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为算法的优劣争得面红耳赤。(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师:哪个…  相似文献   

11.
一、激趣导入1 .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 )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生 :蟋蟀。师 :这是它的大名 ,小名叫什么 ?生 :蛐蛐。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 ,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 ,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 ?接下 ,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 ,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 ,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 ,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2 .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好斗、唱歌、…  相似文献   

12.
上课了。老师拿出一根木棍给孩子们看。师:“小朋友,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可把这根木棍变成两截呢?”(老师先用劲折,再放在地上踩,都未断)孩子们议论起来:“老师,用锯子锯。”(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锯子,锯了起来,木棍一下变成两截,孩子们高兴得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13.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一】(人教版第七册《题西林壁》)师: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试说5分钟,然后交流。)生1: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庐山,横看,竖看,远看,近看,都不一样。生2:写了诗人看到的庐山不同的风景。……师:你能背诵这首诗吗?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学生自己练习背诵)师:谁来背一背?(没有学生举手,有几个学生欲言又止。)师:请大家看老师做动作,一起来说是哪句诗。(教师往前伸出手,做绵延不断状;再侧过身来,两手做一座山峰状。学生马上接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  相似文献   

15.
(案例)从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开始认数(分别出示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师:说说它们都是多少元?生:(略)教师出示一袋彩色珠子(橡皮泥制作的)。师:数一数有多少颗?生:1颗、2颗、3颗……10颗。师:把10颗珠子插在小棒上,就像一串冰糖葫芦。10颗珠子也可以说1个十。(板书:1个十是十)师:再拿出一串,现在有几个十,是几十?生:2个十是二十。(板书:2个十是二十)师:再拿出一串,现在一共有多少?为什么?生:一共有30,因为3个十是三十。(板书:3个十是三十)小结:大家学得真好!已经知道了几个十就是几十。师:请一位小朋友把双手举起来,说一说,有…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正式上课前,教师就自己的姓氏与孙悟空沾上了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的能耐,并说出与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伟人。教师还就名人、伟人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的,然后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师:(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分别提出了“天游峰扫路人到底是谁?”“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为什么不写风景,却写扫路人?”等五六个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自己学生字,自由阅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先后有多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读后教师均问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两节数学课,两位老师上的都是“毫米的认识”,现将几个教学片断摘录如下,供大家对比、辨析。一、毫米的引入教例A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生:1米=10分米摇1分米=10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发现什么?生1:不到1厘米。师:今天,我们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毫米)教例B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把它们比划出来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一边比划,一边自言自语。)师:请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想量什么就量什么。(学生有的量币,有的量…  相似文献   

18.
孔国平 《湖南教育》2003,(22):33-34
一、课堂变丰富了案例一一(2)班《我们的画》教学公开课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办起了画展。学生们有的成为小画家,有的当上画廊的经理,有的变成营业员,还有的学生和老师则成为顾客。小画家、经理、营业员们向前来参观的顾客彬彬有礼地介绍着画廊的作品,顾客们一边听一边不时地发表着自己的评价,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拉着顾客的手,正有条有理地介绍着自己的画。生:您看,我的画的上面画着星星、小鸟,下面是菜地,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和胡萝卜。(胡萝卜也是蔬菜)师:呀,你真能干,画得真不错。但小鸟一般在白天才出来,而这里画了星星,好像不太合…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教师有时装糊涂或故意犯个小错误,把发现、锻炼的机会让给学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十里长街送总理》):师:老师在第一自然段中发现了一个病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吃惊地看着老师。)师:"焦急"指十分着急,"耐心"指不急躁。这两个词自相矛盾。(学生仍然沉默不语。)师:我看应该任意去掉一个词语。去掉哪一个好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建议去掉"焦急",有的学生建议去掉"耐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要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1.全员性的自主学习。请看以下教学案例: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模型(纸盒)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师:给每个面上分别用数字标上①②③④⑤⑥序号。师:给每个平面上用彩笔涂上颜色,把涂过的彩笔放在一旁。最后讨论回答:你标了几个序号?涂色时用了几枝彩笔?涂了几种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