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3月15日,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出现抢购碘盐风潮,并逐渐向全国各省市区蔓延。3月17日,抢盐风潮基本平息甚至出现了退盐热现象。从抢盐潮到退盐热的两度疯狂的群体行为中,可以窥见信息在群体中的异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1958年夏,伴随“大跃进”的全面发动,不少地方相继将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组建成大型的农业社。并社活动,实际上成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奏,并最终导致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小社并大社 1955年底与1956年初,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办起的一些高级社,规模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1、公社虽解体,档案存久远.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社员自家所有的车马农具以入股的形式入了社.人民公社解体,当年入社的车马农具开始作价退还社员.1987年,普兰店市同益乡东地村按政策向村民退还作价款时,木西屯村民宋士弟认为村里退给他的作价款与当年他投给社里的牲畜款不符,要求村里给他补款.村不同意,他就多次到县、省上访,矛盾长时间没有解决.后来村利用档案室档案查到了社员当年入社的车、马、农具登记帐簿,宋士弟人社时的牲畜数量及钱款一清二楚.有了档案作证,宋士弟再也不要村里给他增加退赔款了.档案使集体减少了损失.惊动省府的上访案件也得到了平息.  相似文献   

4.
韩阳 《出版参考》2005,(28):17-18
2001年10月接力出版社大力实施改革,把教材教辅图书放在广西南宁运作,以满足广西区内市场的需求.把一般图书实现战略转移--移师北京,利用北京的人才资源优势,努力拓展图书市场.接力社一般图书移师北京5年以来发展飞速.在2001年之前接力社的一般图书年产值仅3000万元,2002年增长到5400万,2003年递增到8000万,而2004年发贷码洋数已经攀升到了1.02亿元.截止2005年9月份,接力社从事一般图书运作的56个员工,已经完成了发货码洋1.4亿元.在图书市场退贷多、回款难的今天,接力社一般图书退货率仅为9.6%,当年回款率高达80%以上.这些惊人的数据带给业界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冲击,更是理念的震撼.带着对接力社一般图书成长经历的好奇,记者开始了对接力社总编辑、一般图书出版中心白冰总编辑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红海洋:1966年夏季开始席卷全国的,用红油漆将街道、单位的大幅墙体涂成红色,寓意“革命化”的风潮。这一造势风潮,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还一度造成红油漆供售的空前紧俏。196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所谓“红海洋”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蒋垛苏维埃纪念馆是目前我省唯一的苏维埃政权纪念馆.该馆建于2001年6月,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戴为然题写了馆名.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泰县(今泰州市姜堰区)县委组织赤卫队,领导群众在如(皋)、泰(兴)、泰(县)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打土豪、分田地、拔字据、烧田契,配合红十四军举行"五一"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1930年4月,在蒋垛镇界河村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宋代蹴鞠组织的出现以及蹴鞠组织"圆社"的主要任务,并重点分析了圆社对宋代蹴鞠运动发展的影响,旨在为蹴鞠运动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开始向我苏皖边区大举进攻,我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开始了自卫还击战。苏中七战七捷后,我大军北上,苏中南线斗争形势险恶。这时,较具规模的大报奉命北移了,各县先后办起了油印小报。国民党第一百军首先从泰州城出发,向我泰县机关所在地姜埝狂妄反扑,我军给予敌军迎头痛击,制敌人于黄村河以西。于是,泰县县委创办了《自卫报》,后改为《泰县大众》。同时,周围各县报纸,都象雨后春笋地办了起来,甚至连很多区乡和学校也办起厂油印小报。当时,我们看到的油印小报有泰县《自卫报》、《泰县大众》、《靖江大众》、《秦潼报》、《樊川报》、《江都报》、《高邮报》、《宝应》、《战友报》、《前线电讯报》等等县团和地区报纸,随着革命战争形势深入发展。泰县姜南区,蒋垛区,大伦区和许多  相似文献   

9.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化工社在与化工有关的农药、化肥等部分涉农专业图书出版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但对于整个大农业图书板块,却并未"涉足"太深.2008年1月,化工社审时度势,决定大规模进入大农业图书出版领域.如今,化工社农业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已居全国第三位,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仔细了解和分析发现,化工社进入农业图书出版领域及农业图书出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一条比较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前进轨迹.  相似文献   

10.
红中社更名为新华社后第一任社长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适应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社改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报纸与通讯社仍是一个机构,原班人马.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国民党内极端秘密政治团体三民主义力行社史(以下简称“力行社旬的研究者都感到困难的是,有关这一组织的档案资料很难觅得。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好几条,首先,力行社的原始资料在1949年我军占领南京前,在一前力行社成员的监视下被完全烧毁了、蒋介石给力行社的手谕的原件也毁于同样的情况之下;其次,某些硕果仅存的文件,为某些力行社成员私人及其遗属所保存,尚未为外人所见;第三,由于力行社昔日那深不可测的神秘性质,使有关档案资料的保存机构出于某种考虑,不愿公布其收藏的一些资料。事实上,这些档案资料对于力行社史的…  相似文献   

12.
社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存储制度和形式之一,因其设置于村镇且听民捐纳、管理而有别于义仓、常平等粮仓。一般认为社仓起源于隋朝,至南宋朱熹始创立社仓之法,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短缺,救助困难群体。清代重视社仓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年),户部题准建立社仓,春借秋还,收取息谷,以丰年之有余,备歉岁之不足。雍正、乾隆时期,各省渐行社仓之法,社仓出现繁荣局面。2004年本刊曾刊登雍正朝社仓史料,现将有关乾隆朝社仓档案史料编选刊出,以供研究参考。——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13.
社店关系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书业界,社店关系一直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中国的出版业要变革、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就要构筑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社店关系.社店关系已延续几十年,应该说建立了鱼水关系,谁也离不了谁,唇亡而齿寒.但近两年来,社店关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面临着新的考验.在这种新形式下,出版社和书店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关系?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学生反抗运动在北京爆发,此即五四运动。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消息从巴黎和会传到中国,说欧战中的战胜国已经蔡元培说,他从来无意鼓励学生闹学潮,但是学生们示威游行,反对接受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条款,那是出乎爱国热情,实在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5.
社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存储制度和形式之一,因其设置于乡村且听民捐纳、管理而有别于义仓、常平等粮仓。一般认为社仓起源于隋朝,至南宋朱熹始创立社仓之法,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短缺,救助困难群体。清代重视社仓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年),户部题准建立社仓,春借秋还,收取息谷,以丰年之有余,备歉岁之不足。雍正、乾隆时期,各省渐行社仓之法,社仓出现繁荣局面。2004年本刊曾刊登雍正朝社仓史料,现再将有关乾隆朝社仓档案史料编选刊出,以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承  高蕾 《传媒》2021,(23):19-20
忆往昔,礼赞九秩芳华,赓续红色血脉;再出发,牢记贺信精神,谱写时代新章. 2021年11月7日是新华社建社90周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致信,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 为做好相关社庆报道,特别是宣传解读好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新华社国内部在社领导的指挥指导下,提前策划、周密部署、精心采编,播发了一系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重点稿件,收获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党与政府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和政策以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工作要求,做好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并以此推动科技出版工作。二、进一步发挥工作委员会在出版管理部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各科技出版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和召开座谈会与经验交流会以及材料交流等方式,将我们所了解的上级有关精神传递到出版社,将出版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有关部门,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三、组织科技社开展关于加快发展、加强经营管理和推…  相似文献   

18.
梁志 《现代出版》2007,(1):22-25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高等学校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学社)体制改革即将迈入实施阶段.这场改革不仅涉及到我国教育出版、学术出版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进步,而且事关全国近百家大学社的前途命运及其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社体制改革,出版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立台的今天,许多电视台都在不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把对新闻信息综合性深度加工的评论节目打造成为全台收视的重点平台,在大兴评论节目的风潮下,出现了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述评节目,“新闻调查”式的深度报道节目以及“实话实说”式谈话节目,以此作为体现电视台节目质量和社  相似文献   

20.
最近,新华社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中社与红军宣传方面的史料复印件中,发现了1934年3月1日出版的第13期<工农通讯员>.该刊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新华社前身红中社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也是新华社历史上最早的新闻业务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